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英语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后面跟有宾语。宾语(object)通常是以名词、名词词组或相当于名词的结构表示的。传统语法学家认为:从意义上讲.宾语是动词动作的承受者。如:He bought abook last week.在这里 a book 承受动词 bought的动作。但是,还有大量的宾语,它们并不是动词动作的承受者,有的甚至是动词动作导致的一种结果。如:He made a hole on the ground.有的是动词使用的工具或手段,例如:He struck his hand upon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英语的动词有动态与静态之分。即是说,在习惯上或在某些用法上,有的动词不能用进行体形式,它们就叫静态动词,或准确一点说,叫动词的静态用法,如,He knew the answer,不能说成× He was knowing the answer。相反,能用进行体形式的动词,则叫动态动词,或叫动词的动态用法,如,He is reading the book。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总体薄弱,而口语“源环境”的匮乏又使口语训练变得困难,文章主要探讨在这一现实状况下,高校英语教师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帮助学生打造口语训练的课外“源环境”;如何让学生通过“英语寝室”。“自言自语”等容易组织、容易上手的平台,自觉形成说英语的习惯,并持续以良好的能动的状态,由浅人深地进行英语口语的自我训练。  相似文献   

4.
"哑巴英语"和"中国文化失语症"是口语交际中的两个极端情况,反映出口语教学中两个被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补缺假说"原理分析了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提出在口语教学中从语境和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式两个方面进行补缺,才能够使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英语口语能力,才能够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英语口语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搭配习惯,英语与汉语截然不同,因此,在英语口语习惯中要做到真实准确并非易事。由于口语习惯用法繁而复杂,本文通过个人在教学中的经验,对冠词和形容词在口语习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英语词语搭配(Collocation)主要指词与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特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习惯上的搭配用法。如:“看电视节目”是用“watch TV programme”而不用“see TVprogramme”;“回答问题”用“answer a question”,不用“answer a problem”。词语搭配与语法结构有密切联系(Chomsky,1957),动词常与副词搭配,名词常与形容词搭配,介词常与名词搭  相似文献   

7.
标点使用法也是随着时代逐渐演进的,有的过了时,有的正在兴起,逗号的用法,也不例外。逗号有不少是属于修辞的与文体有关,但有些是形成了一定之规。 在英语里,逗号的用法多达二十余种,但其中有些是比较容易理解和运用的,如:分隔数字,倒数每隔三位使用一逗号*(例如:1,246,000);分隔非限定性的的定语句(例如:She is a hard-working student,which indeed she is.她是一个勤奋的学生,实际上她确实如此。);分隔直接引语(例如:He said“ I wantto buy a book.”他说,“我想卖本书。”)以及分隔呼语(例如:John,be quick.约翰,快点。)等等。笔者在这里主要想谈谈the comma的一些比较特殊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把握英语教学转化过程中"内化-固化-外化"这一规律,明确教师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分工,变学生的被动英语口语为主动口语,有助于优化口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学生掌握英语的现状,并根据所教授班级学生的情况,提出一种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两点:1.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2.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英语中动词派生名词与后续介词的搭配问题.概述了在语法和语义上结为一体的"派生名词+介词短语"结构的一般搭配规律,及其相应的变化形式给整个句子结构带来的影响.了解这类句子结构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语言中,情态动词是情态意义表达的主要形式。研究中国大学生情态动词口语使用的情况有助于了解和学习英语情态的地道表达,使交际更加成功。文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中国大学生情态动词口语使用现状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调查发现,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存在着过度使用一些核心情态动词和少用半情态动词的倾向;情态动词的使用严重受到情态动词汉语语义的干扰,使表达不自然、不地道。  相似文献   

12.
研究"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从动宾式动词分类、宾语的分类、语素意义角度分析动宾式动词结构、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认识其使用规律,以便能让"动宾式动词+宾语"能得到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一个汉语句子一般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但要将这样的汉语句子译为英语时,不必把每个动词都译成相应的英语动词,其中某个动词可以用英语介词来表达。笔者在批改学生的汉译英练习时,发现有些学生不会使用英语介词来代替汉语动词.例如这样两句汉语:“你来这儿干什么?”“我来这儿开会的。”学生的译文是:“Whathave you came here to do?”“I have come here to attend a meeting.”如果译文中的动词不定式用介词来代替,不但符合英语习惯,而且句子简洁有力。“What haveyou come here for?”“I have come here for a meeting.”英语介词 for 在问句中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口语习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启动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教学目标.小班口语教学和在线英语学习第一次进入了大学英语教学领域.改革试点一年多后的调查表明:广大学生高度认同小班英语口语教学和在线英语学习,但是口语教学的实际效果离《课程要求》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大英口语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开展英语口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规律,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更是社会需求的反映。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后,口语测试被纳入许多院校的期末考试范围。深入探讨计算机辅助的口语测试理论及方法,使大规模的口语测试科学、公正地测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而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具有现实意义。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半直接型口语测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力量不足和水平不一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英语口语是现代社会英语语言交际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面对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严重缺乏之现状,如何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成为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对英语口语及口语交流特点和要求的分析,可以增强中国学生获得英语口语能力的信心.对英语口语交流障碍及对策的分析,可以帮助中国学生消除这些障碍,从而达到获得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论述英语自我概念是英语学习者对自己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认知、体验和评价,口语自我概念是英语自我概念的一个分支。文献研究发现,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概念对其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不容忽视。积极的口语自我概念有助于增强口语交际的动力,而消极的口语自我概念则会导致交际焦虑,降低其学习兴趣。文中从互动性课堂情境设计的角度探析了提高大学生口语自我概念的途径,即互动性课堂情境设计应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信心,提高学生口语学习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小组活动。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英语口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我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普遍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高校英语口语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处于口语教学的"边缘".由此,如何根据学生的"主体地位",来重新界定英语口语教师的角色地位,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认为,高校英语口语教师应该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促进者,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者和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19.
对相关的大学生英语口语语料库的检索以及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较少使用话语连接词;过度使用某些词语;词语搭配不妥当;存在口语书面语化倾向;缺乏交际策略。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减少口语表达错误:加强对内容和语篇结构的分析;注意小品词功能的讲解;引入词块教学,培养学生词块意识;在口语课堂中使用的话语应尽可能口语化;培养和增强学生正确使用交际策略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语言输出假说与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活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一直是个薄弱环节,新的教学要求使口语课程成为大学英语系列课程的组成部分。加强英语口语教学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但组织好课堂英语教学的关键是有效的课堂口语活动设计。本文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探讨了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输出假说并将它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和课堂口语活动设计,以促进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