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修辞学转向与修辞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学的转向是哲学、文学、美学等学科把研究视角转向修辞而不是修辞学。修辞学转向带来的是一种泛语言化、泛符号化的修辞观,对修辞学是一种冲击。在汉语修辞学的未来发展中,修辞学家既要警惕修辞学转向带来的消极影响,也要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我国修辞学的发展现状,论述了汉语修辞学传统的继承、国外修辞学或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的借鉴和现阶段汉语修辞学创新建设与繁荣发展的问题,强调了汉语修辞学学科理论体系和特有的方法论等作为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继承的重要意义,适时而融会贯通地"洋为中用"符合汉语修辞学与世界修辞学发展共荣的要求,赞扬了近年来国际修辞学界和汉语修辞学同行跨出国界、广泛交流对汉语修辞学发展的促进,探讨了汉语修辞学创新发展的可能与前景.  相似文献   

3.
和红军 《学术探索》2002,(2):110-114
骆小所先生是我国当代较有影响的修辞学家之一。他在修辞学史上最早提出了表层修辞、深层修辞理论 ;率先跨出了系统研究艺术语言的第一步 ,创立了一门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艺术语言学 ;建构了一个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 ;还初步建立了汉语语言美学的整体框架系统。他不拘泥于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格局 ,形成了自己较为系统的理论和研究风格。本文对其主要学术贡献和研究风格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 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文心雕龙>为代表,中国古代修辞学完成了从"自然发生"到"自觉探索"的转型,这是中国修辞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这次转型使中国修辞学研究境界得到了整体提升:一方面,中国修辞学研究从此走上了理性认识的道路;另一方面,它揭示了修辞学发展的内在动因,进而促进了修辞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语>成语是汉语成语的精华和瑰宝,对后代的汉语语汇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论语>中共形成成语276个.就<论语>成语的源流、结构方式、意义演变、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我们可以以小见大地看到汉语成语的发展演变,了解到汉语语言的不断丰富与完善,从而体会到汉语语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中国修辞学第二次繁荣中隐藏着危机,但目前又恰逢难遇的良机。21世纪汉语修辞学发展呼唤理论上的深入开拓,必须重新认识修辞学研究的范围,要把表达与理解、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结合起来研究。必须重新认识修辞和修辞学的特征、作用和地位。同时总结为改革开放广泛服务的言语运用规律,把理论修辞学和实用修辞学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推动,把修辞学研究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词典>是当前最具权威性的一部大型语文工具书,然其在某些方面或亦可商.文学、君位、券书、死难、很刚、地力、君上、刺杀、必然、专制、死刑、一举千里诸词<商君书>即已出现,而<汉语大词典>所用书证均晚于<商君书>.死力、死人、国位、奸民、善民、良民诸词的某些义项<商君书>即有使用,而<汉语大词典>并皆失收.  相似文献   

8.
《汉语修辞学》是一部体现21世纪时代特征的、新意盎然的高校修辞学教材。其新意主要表现在:"三足鼎立,理论统率""侧重表达,兼顾接受""既重静态,更重动态""语体风格,蕴含修辞""语料鲜活,颇具魅力"等五个方面,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9.
陈炯 《晋阳学刊》2001,(3):111-113
袁晖教授是我国著名修辞学家。近十多年来他致力于修辞学史的研究。 1 990年他与宗廷虎教授主编的《汉语修辞学史》(安微教育出版社出版 ) ,受到读者的好评。其后 ,他花数年时间 ,深入研究 ,推出了这部富有个性特色和风格的现代修辞学史专著 :《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书海出版社 2 0 0 0年版 )该书《后记》中指出 ,2 0世纪“这 1 0 0年 ,汉语修辞学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质’的变化 ,建立了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汉语修辞学。”回顾和总结这 1 0 0年来汉语修辞学发展的历程 ,可以使我们领悟出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发展规律及成败得失 ,也可以使我…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修辞学,是受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而建立的、以语言本位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汉语修辞学创立于30年代,60年代呈现了第一次繁荣,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成为我国现代修辞学史的两座里程碑。八十年代以来,人文学科领域“文化热”的兴起,西方当代语言理论的引进,当代各种学术思潮的“西学东渐”及交汇推动,使修辞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学科的性质和意义,对修辞学的对象、范围、修辞的本质特征等问题提出质疑,并尝试从人文学科的多维观照中探寻泛科学的诠释,从而建构新的修…  相似文献   

11.
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戴遂良1892年编纂汉语教材<汉语入门>,书中选取中国小说<今古奇观>、<聊斋志异>、<家宝二集>,用当时通行的口语加以改写,反映了编者个人的文学观和语言观,同时又带有18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在欧洲影响的烙印和19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印记.该书为我们提供了典型的个案,将"五四"与晚清时期的白话文变迁相勾连,表明了晚清白话文与现代白话文衔接的可能性,对既有的论述构成了一定挑战,促使我们反思从晚清积蓄力量到"五四"最终爆发的文学革命中的其他源流,考察来自异质文化的白话文运动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岳鸣 《船山学刊》2005,(1):198-198
随着人们对湖湘思想文化传统了解、认识的逐渐加深,一些学者感到有必要探寻湖湘思想文化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从而推动湖湘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这方面,朱汉民先生的<湘学原道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2002年10月版)堪称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力作.该著对湖湘思想文化传统中最为核心的道论进行追溯与研究,以此入手揭示了湖湘思想学术的独特架构和精神追求,对湖湘文化进行了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直至清代末年,现代修辞学才开始萌芽,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修辞研究。1932年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的问世树立了我国现代修辞学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正式建立和走向成熟。新中国成立以后,修辞学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越来越朝着多样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许多学者借鉴各种学科理论为修辞学服务,产生了大量的交叉融合性研究成果,极大地拓宽了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修辞学史的研究不能满足于资料归档式的研究范式,有必要从科学演化一般形态角度考察学科发展史、建立学科的“潜一显”演进观.汉语修辞学的显科学化可从两方面论证:(1)学科内部;修辞学理论形态自身发育符合规律,趋于成熟;(2)外部环境:社会承认度达到一定水平.《修辞学发凡》的问世标志着具有显科学意义的汉语修辞学的诞生,此后学科研究的繁荣,由于在理论核心构件上并未有革命性变化,只能看作是加强了汉语修辞学的显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论语》同义词的修辞艺术成就及其历史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我国春秋时期语言风貌的<论语>,其恰切、精妙的同义词修辞,不但使它的语言具有了高度的灵活性、精密性和鲜明性,而且对汉语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其艺术效果是:准确区别事物、精细表达文意,细腻表达情感、生动描绘情态,巧妙使用委婉、表达难说之词,恰切连用对用、增强行文气势;其开拓性的贡献是:<论语>同义词修辞是孔子及弟子们对其修辞观的成功实践,开创了我国散文平易畅达的语言风格,丰富了我国修辞学宝库,表明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宋代湖南书院与湖湘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湘文化"是一个近二十年在研究区域文化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概念.最初比较系统的说法见于朱汉民、陈谷嘉先生的<湖湘学派源流>,随后王兴国等先生的<湖湘文化纵横谈>、王继平等先生的<湘学>、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湖湘文化论集>(上下册)、马积高先生的<湖湘文史丛谈>、周秋光<湖湘文化宏观研究>等跟进讨论.时至今日,虽然对某些具体问题还有争议,但对这样一个名称及其内涵与外延等最基本的问题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湖湘文化"成了学术界公认的名词,它主要指宋代以来,形成于洞庭湖以南地区,即今湖南省区范围之内的区域性文化.它虽然毫无例外地包括雅与俗两个层次、精神与物质两个部分,但其内涵与本质仍然是一种理学型的文化,有着推崇理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爱国主义、敢为天下先的奋斗与创新精神、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等特点.①  相似文献   

17.
辞格研究在当代修辞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尽管当代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已远远超出了辞格的范围,但从辞格与修辞学学科的角度讲,修辞学这门学科应该说是建立在对辞格的研究基础上的.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新修辞学、后现代修辞学理论研究,继续拓展和深化着辞格的研究,使当代辞格研究呈现出新局面,表现出新特征.这表明了当今时代人类文化在走向全球化的同时,更强调多元化、多层次化和非中心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8.
刘依平 《船山学刊》2004,(3):197-198
作为一部中国哲学专门史,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立新先生的新著<开创时期的湖湘学派>无疑是近年来海内外湖湘文化研究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是清代中叶著名的长篇白话小说,其语言成就比较高.它不仅反映了所处时代语言的特点,也带有所创作地域的方言色彩;其语言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本文选取<儒林外史>中的是非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作为一个封闭范围,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系统地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揭示清代中期汉语疑问句系统向现代汉语发展演变的线脉.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通过他不朽的批评论著,形成了非常难得的世界性文学影响.<流亡文学>--六卷本巨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第一卷,是这种巨大影响的最重要因素."流亡文学"及流亡主题,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欧洲到全世界的时代热点,引起了不同背景的读者的阅读、谈论和介绍的兴趣.从日文文本,到德文文本,以及在美国的英文文本的介绍,都突出了第一卷<流亡文学>的地位.勃兰兑斯在写作此卷时充溢着燃烧的激情,感召着人们阅读和介绍的兴趣.在中国,鲁迅和其他著名文学家也对第一卷投诸更大的研究热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