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嘉道之际美国对华贸易的飞速发展和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冲突,引起中国人对美国的关注和了解,从而使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水平有了一个飞跃。近代前夜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和了解,构成中国人最初的美国观,并深刻影响了早期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美元指数、伦敦期铜价格等这些国际指标及国内宏观经济指标对国内期铜价格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究竟是美元指数、伦敦期铜价格等这些国际指标还是国内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指标在促使我国期铜价格波动中占主导因素.通过协整检验发现美元指数、伦敦期铜价格及国内宏观经济指标与我国期铜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期铜价格的短期变动是如何向长期均衡调整的.  相似文献   

3.
在毒品史研究领域,学界有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一是罂粟在唐代传入中国,明代医家已经掌握了提取鸦片的方法;二是鸦片战争前所需鸦片几乎全部来自进口,土产鸦片是嘉道年间引入新罂粟种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关于唐代罂粟的种名和清代罂粟替换的原因却始终悬疑。本文用花色和吗啡含量两项标准考证出唐代入华品种确系鸦片罂粟种,而观赏为目的的人工栽培导致其生物碱成分的变化和鸦片产量的下降是清代罂粟替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洋务运动时期 ,清政府为发展近代工业曾大量引进外国的机器设备与技术 ,同时洋务企业聘用洋员的现象也很普遍。本文通过分析官方对于聘用洋员的认识 ,洋务企业聘用洋员的情况 ,以及聘用洋员的意义和影响 ,对于洋务企业普遍聘用洋员的现象做了系统地研究 ,并最终得出结论 ,洋务企业聘用洋员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5.
明代遮洋总自永乐年间设立后,除隆庆时期有短暂革除外终明一代一直存在.万历以后朝野上下所建议恢复的不是遮洋总本身,而是它的海运功能.隆庆以前,遮洋总的主要职能是负责运输山东河南的部分漕粮供应蓟州军饷,此后和漕运其他各总共同运输北京附近各镇的军饷.随着明代漕运体制的变化,不同时期遮洋总有不同的运输路线.宣德七年前的遮洋海运从淮安或刘家港出发通过海路到达天津,其后则从河南小滩镇由内河驶抵入海口.所谓海运仅仅是其运输路线中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6.
根据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原理,对笔者研究成功的ABS塑料化学镀铜用的胶体铜催化活化液的溶胶性质和工艺特性作了试验.结果表明胶体钢活化液的胶粒带负电荷.新配制的活化液60℃,活化5min的情况下,其活化容量可达67.5dm2/1,放置10h后.活性会有明显下降,2天后又能恢复并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配制成工作液后应立即使用,4h后活性会明显下降.用离心分离的方法可望减少排放量提高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清政府在聘请和使用外籍雇员过程中有四个方面的举措值得肯定:充分发挥驻外使馆在挑选、聘请洋员中的主导作用;"重金聘请"政策有助于吸引外籍才智之士来华效力;及时的奖赏有利于调动外籍雇员效力的积极性;合同制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外籍雇员管理制度.同时亦有三点失策:聘洋人为将,有损主权;误用洋员,造成外来智力资源的浪费;新式人才成长缓慢,未能实现以华员取代洋员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与北洋海军陈萍一、痛定思痛,大治水师在鸦片战争前,中国没有海军,海防简陋不堪。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华帝国的大门。此后来自海上的侵略不断加深,海上防务问题提上日程。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侵略军的“火轮兵船...  相似文献   

9.
清代社会存在着广泛利用尸体泄愤或获取利益的图赖行为,这类行为的出现自乾隆朝开始显著增多,从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来看,案件的处理较为复杂。清代有专门规定禁止图赖、恐吓取财与威逼人致死的律例条文,其中经历了例文与司法实践相互调适并进而修改的立法过程,大体而言,立法旨趣逐渐趋于具体化。图赖案件在清代的具体时空分布,以乾嘉道时期所占比例最高,而嘉道时期社会失范趋势加速,故以嘉道时期刑科题本中"图赖"案为中心的研究,分析图赖者利用尸体的产生方式、尸体与图赖者关系以及图赖发生原因,对清代图赖现象进行微观考察,可以从社会与司法等方面剖析其生成机制,借此展现清代中央司法官员在案件审理中司法运作的实态。  相似文献   

10.
利用动态经济计量学方法对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期铜价格走势进行的实证分析说明,在统计区间内SHFE期铜与LME期铜价格间存在着协整关系,LME期铜和SHFE期铜价格间存在双向G range成因,来自于SHFE的标准差冲击对SHFE和LME期铜价格的作用都有持续性,而对来自于LME的标准差冲击,SHFE有着过度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明中后叶形成的银钱并行格局一直延续至清代,但相同的货币格局下,两朝政府对钱法的管理能力却显现出很大的区别:明朝自成化弘治时期(1465—1505年)以后强力疏通钱法、屡开铸局挽救铜钱流通体制,然效果甚微,明晚期私钱泛滥、铜钱价值紊乱、银进钱退、铜钱流通范围大幅缩小,政府几近丧失对货币市场的干预能力;反观清朝,铸钱制度有序开展,钱价围绕官价上下波动、较为稳定.铜钱流通突破明代"行钱之地"的局限,出现广泛的"钱进银退"现象.政府对货币市场的干预能力相对较强.明清铜钱流通体制从式微到重整的转变原因在于明清商品经济既有基础不同,市场组织力量存在差异,民间对于小额通货的需求不断上升,以及最为关键的原因是清廷强有力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北宋钱荒的研究往往认为,钱价低于铜价所造成的铜钱的熔化、外流和窖藏等是导致钱荒的主要原因。但若从北宋时宏观货币供求和微观经济运行来探讨北宋铜钱体系下的物价变动及货币供给问题,会发现单一铜铸币制度是北宋钱荒的根本原因。而技术落后导致铜钱铸造成本高,使得北宋政府自身货币供给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北宋社会日渐增长的货币需求,则是这一根本原因的具体表现。决策者们试图通过打破单一铜铸币制度,铸造铁钱、发行纸币和使用贵金属等方式解决货币供给不足问题,但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3.
铜铸币的使用,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象征.然而自汉代以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发行和使用铜铸币时大多发生过恶性通货膨胀.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封建王朝或者为了聚敛财富,或者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而滥发虚价货币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某种原因流通中的商品急剧减少而引起的.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封建制度的固有弊端.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一个王朝从此开始走下坡路,甚至走向灭亡,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货膨胀也就成为封建王朝灭亡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实用理性的务实传统和鸦片战争以来救亡图存的期望给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科学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内在文化依据和直接文化动因。所以,科学主义不仅仅是“舶来品”,它恰恰是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某种程度附会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文化在特定背景下合逻辑的展开,体现出一种内生的路向。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第一次鸦片战争耗时两年之久,兵锋所指,许多关之税收均降至同期最低水平,五分之四的关税来源受到威胁,给清廷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鸦片战争后,通过五口通商,洋货开始大量涌入中国,沿海各关随之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但最重要的事件则是随着五口通商和洋关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粤海关一关独大的征税格局,尤其是上海关的异军突起,成为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一大关键。简言之,关税是全面分析和讨论鸦片战争以及道光晚期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薛福成是鸦片战争之后成长起来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中法战争期间,薛福成发表了一系列政治见解,主张"和战相济",主张充分利用各种矛盾,调动各种有利因素,采取正确的斗争策略,确保越南问题的圆满解决.主张充分利用刘永福及其黑旗军来抵抗法军的侵略.此外,薛福成还亲自参加和领导浙东地区的抗法斗争,充分体现了薛福成强烈的爱国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前,在所有同中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中,英国占据首位。清政府由于观念上的落后,颁布了许多苛刻的限制措施,这些措施引起英商的强烈反弹,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至19世纪末期的陆上茶叶之路,从福建北部的武夷山区延伸到莫斯科,全程超过4.5万里.陆上茶叶之路以恰克图为中心,中俄商人"彼以皮来,我以茶往".19世纪中叶以前,这条贯通欧亚的陆上茶叶之路的贸易一直由山西商人主导.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以武力推动对华商务扩张,外商在华享尽各种特权,华商在与外商竞争中纷纷败北,执塞外贸易之牛耳的山西商人也不得不退出对俄茶叶贸易,茶叶之路为以沙皇政府为后盾的俄商垄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化历程曲折而漫长。鸦片战争后 ,不甘沉沦的有识之士便开始了艰苦的探索。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如何实现现代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现代化的根本问题是建立民主政治的问题。这一根本问题的解决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 ,为此必须进行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带给当时中国人的思想震动以及留给后人的历史启示远胜于在这之前的任何一次社会变革运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史上的三次文化转型期:汉唐时期、近代鸦片战争时期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二十世纪末期的文化形态的考察,剖析了文化发展过程中由单一文化系统造成的自我设限──封闭模式到吸收他种系统之后文化走向解构──沟通──重构的规律,指出文化转型的积极意义与比较文学注重沟通、对话、交流的本质精神是契合的,实质上二者之间是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