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传统吉祥纹样是中国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现代设计的视觉美感和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都不容忽视。本文从吉祥纹样的起源谈起,论述了我国传统装饰吉祥纹样的表现形式及其寓意的本质,从一方面反映了装饰是一种善和美的行为和意志,传承与发扬它,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必定为现代设计带来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的写作即是在如何利用传统吉祥图案中有益的资源进行现代创新设计方面的一个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无锡惠山泥人意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围绕中国传统审美观、“五行”色彩观和吉祥祈福的民俗心理在惠山泥人的造型、色彩、题材中的体现分别作了论述,惠山泥人正是以生动传神的意象造型、鲜明悦目的色彩、精美雅致的装饰、吉祥祈福的寓意和极具江南地域特色的风格成为中国民间泥塑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汉代青铜灯具造型活泼多样,装饰和谐美观,材质古朴富丽;十分注重节能环保,具有合理的构造和尺度;蕴含哲学思想,体现吉祥寓意。其造型艺术、装饰艺术、环保意识、造型的科学性及文化意蕴值得现代灯具设计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阐述莲花纹样在高句丽建筑天花、墙壁、梁枋、斗拱等部位装饰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并深入探求高句丽人在建筑装饰中广泛使用莲纹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我国传统装饰图案中吉祥观念的表现形式及其寓意的本质,指出装饰图案反映的是一种善和美的行为和意志,将这种精神元素融入现代标志设计之中,必定会使设计作品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6.
汉代国家政权高度统一,政治、军事、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成就了文化艺术的辉煌。在绘画、墓室壁画、青铜器、陶瓷器、玉器、漆器、雕刻、印染织绣等各类视觉造型艺术的装饰纹样中,云气纹是被广泛应用的代表纹样之一。云气纹在装饰风格上,概括表现为“质”、“动”、“紧”、“味”,即装饰思维的古拙与浪漫;流动气势的节奏与韵律;构图形式的饱满与均衡;装饰整体的对比与统一四个特点,不但丰富了汉代的艺术装饰,也体现出汉代装饰的典型特征。究其原因,传统气论哲学思想、特定的时代精神、造型艺术间的互渗互动、上层社会的文化导引等共同蹴就了云气纹在汉代装饰造型艺术中的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古典建筑砖石雕刻艺术趋于内向性空间诉求的吉祥语意系统,指出其具有的独特性与民族性,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意蕴的“民族性”吉祥寓意诉求的建筑空间特性,对古典建筑砖石艺术所形成的自身文化机制及其历史的、文化的、动态的发展历程进行有条件的梳理、检视和细密分析,强调了吉祥文化意蕴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意念转换历史动态的建筑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把装饰纹样称为“纹镂” ,现在一般称为“纹饰”和“图案”等。其应用范围很广 ,它涉及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具有实用和审美的意义。吉祥图案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一种渊源久远的装饰图案 ,它通过特定的自然物象的寓意、谐音或附加文字等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愿望和理想。中国吉祥图案始终贯穿着一条主要线索 ,即是人们对美好生活与希望的憧憬 ,对吉祥与幸福的渴求 ,对伪善与邪恶的憎恨 ,对暴力与黑暗的抗拒。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吉祥文化多以图案的形式呈现出来,成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它装点着中国传统建筑,是传统建筑中璀璨的珠宝,也是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吉祥图案以其深长的意味而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从吉祥观念的产生、吉祥图案的类别及其吉祥图案的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夏代的青铜器尽管朴实,但其实用功能和形式美感兼具,几何纹变化多样,动物纹装饰威严庄重,凸显了其鲜明的时代审美风格:寓意象征性、庄严厚重性和整体适应性。这为商周青铜器鼎盛时代的到来,在造型、纹饰和风格上均作了的铺垫。  相似文献   

11.
以20世纪80~90年代现存手工制作的苏南哺鸡屋脊装饰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年实地考察、走访,系统论证了苏南哺鸡脊翼装饰的历史渊源与设计意匠.认为:苏南民居现存哺鸡脊翼装饰是民间手工艺人的独特创造,设计上具有“苏作”典型的“形美、工巧、技精”的艺术特征,具有深厚的吉祥寓意承载,并对同时期苏中苏北地区民居正脊装饰产生了示范性影响,具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特征,值得现代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加以关注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蝙蝠纹是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福"文化的表现。文章以利川大水井蝙蝠纹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审美特征、文化内涵入手,从中发现作为"川盐"背景下发展的蝙蝠纹样,不仅是人们需求导向的物化表现,而且还是李氏家族彰显自家家族实力的财富象征。把它作为一种传统的装饰纹样用在建筑上,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审美的需求,更折射出趋利避害、追求圆满的民俗观念,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作为扬州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一个独特地域性符号,福祠因其祭祀性、主人身份地位的标志性、建筑空间的视觉引导性及砖刻的艺术性等特质而占有重要地位。扬州古民居福祠总体上依据中国传统建筑立面装饰形式,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三段式装饰。在装饰纹样的选用上,传统吉祥纹样与祭祀纹样和谐共存是福祠装饰艺术的一大特色。福祠与宅园合一的整体布局一道,彰显出扬派建筑的质朴与从容,具有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极高的地域审美文化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建筑装饰艺术样本。诠释扬州古民居福祠装饰艺术对中国当代设计的语意表达及扬州古民居保护和修缮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多堂的门窗装饰在大院文化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探究考察的视角来研究总结三多堂的门窗装饰的艺术特征。在大院中,划分区域的门窗被宅主人以各种质地、工艺、纹样加以装饰,成为了形制复杂繁琐,色彩艳丽,富含吉祥寓意,散发浓郁北方特色的门窗,为大院带来一丝灵气,在北方寒冷的冬天调节着院内的气氛,也因为色彩装饰划分开了等级。门窗是文化的载体,体现了宅主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通过对现存的门窗考察,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藏民族装饰图案艺术受民族宗教信仰、生活民俗影响,具有显著的民族“属性”。同时,根据藏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关系,其文化内容和审美特征又蕴涵了中华传统母文化的“共性”。通过分析藏民族装饰图案的取材内容、艺术表现方式,从图案的起源、图案的寓意等角度,阐释西藏民族装饰图案审美的“属性”和“共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装饰艺术的不同概念的认识,以及它在不同空间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艺术特色,来分析阐述装饰艺术与空间环境的关系。装饰艺术不仅是空间环境的装饰,也是空间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装饰艺术是人与空间环境的对应关系,它不仅是对空间环境的诠释与扩展,也是具有某种抽象寓意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王家大院是我国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中的精品之作,建筑装饰中砖雕、木雕和石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装饰题材包括动物、人物、植物、器物及其组合等,其中植物纹样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很有特色,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其纹样的题材具有歌颂文人气节、祈求多子长寿、吉祥纳福、功名利禄和平安的寓意特征,造型上具有具象题材抽象运用、对称和均衡以及繁复中求取秩序的特征,其审美上具有对汉字谐音的借用、生物形态属性的暗喻以及诗词歌赋意境引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动植物结合纹样在民间服饰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植物吉祥纹样是渗透于生活之中的艺术,具有质朴的生活情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考察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的基础上,从动植物吉祥纹样在民间服饰中的外观体现谈起,论述了动植物结合纹样在头饰、上装、下装、鞋子上的运用;从动植物纹样的吉祥意义上分为三类,分别阐述了其祈福、祈寿、祈子的美好寓意;从组织结构、秩序、内容上把纹样分为:双主体型和多主体型,并着重论述了双主体型与多主体型纹样中所运用的对称、均衡、动感、反复的形式美法则。  相似文献   

19.
佛像背光,包括头光及身光,从不单独出现,与佛像艺术同产生于古代印度,起初并无装饰,多为素面呈现,后出现了连弧纹、莲花纹、锯齿纹等.公元前1世纪左右,佛教及佛教艺术经丝绸之路传播至西域,即今新疆地区,随后一路传至敦煌莫高窟,此时佛像背光在承袭古代印度、西域早期装饰纹样的基础上,结合了许多新的造型元素及装饰纹样,演变出各式复杂、纷繁富丽的模式,其中以火焰纹最为注目.文章以莫高窟北朝时期为切入点,探究其佛像背光装饰纹样的特征,梳理佛像背光的演变历程并追溯其源.  相似文献   

20.
北魏漆器的装饰纹样有瑞鸟禽兽的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历史故事、现实题材等纹样,继承了汉晋传统除此之外,还有新的创新,如团花纹.外来纹样增多,如各式忍冬纹、联珠纹、童子纹样等,并大量采用与纺织品相近的联珠相套环图案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