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省科协和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联合邀请武汉地区有关高等院校和中等师范学校的有关同志,在6月5日就下述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学术讨论:一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部分同志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意识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在阶级社会,心理学是研究阶级社会具体成员的心理;在我国条件下,心理学是研究共产主义新人的心理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少数人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受客观现实制约的意识的反映的科学.大家一致认为,人的心理现象有全人类的共同的一般规律.因为人具有能劳动和处于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共同特点,当然有共同的心理规律.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存在决定意识","心理  相似文献   

2.
最近,华南师院教育系陈汉标教授应邀在广东教育学会举办的讲座会上,做了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的学术报告。他说,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本质特点在于它所研究的心理现象是由物质派生出来的第一性的东西。心理是人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人脑对其所处的社会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所以心理学研究必须考虑到如下二方面:一、不能离开物质(包括作为心理源泉的社会生活条件和心理的物质本体的大脑高级神经活动)来研究心理现象;二、不能把人的心理看作消极的静止的反映,而应该把它看作是反作用于客观现实的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文化心理学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妮 《甘肃社会科学》2007,31(5):253-255
文化心理学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文化观,其主要观点是一切心理现象都具有文化属性,文化决定心理和行为,不存在超越文化的心理与心理研究,应从多元文化角度研究心理学等等,并针对文化心理学的文化观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化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为恢复与彰显心理学的文化品性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不同的学者对文化心理学的概念、特征还没有一致的认识。综合各家学者的观点,可以把文化心理学界定为研究人的文化心理或文化行为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现象的丰富性、复杂性;主张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注重研究的生态性;重视文化的多元性和心理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的科学观与统一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理学的发展取决于心理学科学观的变革。这会导致重新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改变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心理学的研究应涉及心理现象和心理生活,并应采取不同的探索途径。心理学的统一应为有差别的统一,也即建立统一的科学观,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统一的规范,容纳不同的心理学探索。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应当研究习惯力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习惯力量应当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研究课题。对它的研究,也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需的。习惯,是个人心理现象。科学地说明这种心理的过程是心理学的任务。历史唯物主义则是把习惯当作一种社会现象、社会力量来研究。它认为,在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处于相同地位的人们会形成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状态、民风习俗等等,属于社会心理的范畴。它们形成之后,由于  相似文献   

7.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可分为文艺创作心理学和文艺欣赏心理学两大分支。按文学艺术的不同类别,又可进一步分为文学心理学、戏剧心理学、美术心理学、雕塑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若将不同类别的文  相似文献   

8.
实驗方法在馬克思列宁主义方法論的指导下能否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这是一个长期爭論的問題。国內心理学者对此多持肯定的态度,其中如陈元暉同志甚至认为实驗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首要方法。广州心理学界最近展开有关心理学方法論的討論,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同样須以实驗方法为主这一論点,亦为参加討論的同志所普通接受,分歧之处却在于对自然实驗法与实驗室实驗法的地位与作用,彼此的估計不同。部分同志强調自然实驗的优越性、教育心理学的实驗研究应以自然实驗法为主,而另一部分同志則提出与此不同的意见。爭論的双方均承认实驗室实驗較易控制,較精确,但强調自然实驗法的同志认为:(一)实驗室实驗法仅适用于研究低級心理如感觉知觉的过程,对于此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研究,它就只能起印証的作用;(二)自然实驗法虽不如实驗室实驗精确、易控制,但由于接近生活实际,因而較易于发现因果关系,易于取得学校教师合作,而实驗  相似文献   

9.
纵观人类学的学术发展史,对不同民族心理现象的个案考察和比较研究始终是其中的核心议题。史禄国在与前代和同时代学者民族心理研究学说对话的基础上,提出了“心智丛结”概念,主张把民族心理现象理解为包括观念和态度文化丛,认为应该在民族的整体环境适应中理解“心智丛结”的构造和作用,“心智丛结”是动态现象,包括民族自身创造和借用的文化要素。在考察“心智丛结”的过程中,民族志研究者应有充分的理论准备和调查技术才干。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在自己发展的曲折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三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科学。从历史上看,远在战国时代,我国就有了荀孟关于人性善恶之争;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撰写了名著《灵魂论》,把灵魂分为植物的、动物的和理想的三种,以探讨肉体与灵魂的关系。两千多年来,心理学一直包含在哲学之中,在古代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中都有一些关于心理现象的见解。但是,由于心理现象复杂万状,唯心论者或机械唯物论者是不可能正确理解心理的实质,科学地阐明丰富多采的心理现象的。因此,心理学在很长的时间内成了唯心主义哲学的奴仆。  相似文献   

11.
进化心理学文化心理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心理关系是社会科学中关注的重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进化心理学在对标准社会科学文化心理观进行质疑和批判的基础上认为,人性不是"白板",而是演化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性的心理机制,是文化产生的基础.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观加深了对人性深层的思考,对于行为科学的统一和知识的契合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同时,进化心理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循环论证、研究证据的充分性等.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人的微观信息传递的问题,内蒙古教育学院巴颜达赖撰文认为,嫡系血缘或夫妻之间,在相距遥远的情况下,当一方的身心发生重大突变(如重伤、重病或暴卒)时,另一方会产生异常心理感应。人们对这种奇特现象,很不理解。在历史上,唯心主义者和宗教徒曾对遥感心理反映,作过种种玄妙的说明。作者认为,对于这种特异的心理现象,人们可以作唯心主义的说明,也可以作出唯物主义的解释。 对于客观存在的特异心理现象加以根本否认或回避,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唯物主义心理学应当以科学的观点予以探究和阐明,力争找到其产生的因果必然联系。这才是正确的作法。  相似文献   

13.
《普通心理学》又叫基础心理学或理论心理学。它体系宏大,内容丰富需要有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准备。本文就如何学习这门学科提出一些建议。一、了解心理学学科的特点(1)以精神现象为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是一种精神现象,是非物质的东西,没有形状、体积、重量、颜色、气味等物理、化学的特性,因而人们看不见、摸不着。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说什么、做什么,怎样说、怎样做,以及结果如何。至于他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这样做,其动机、意图、目的是什么,在做的前后和做的过程中又是怎么想的等等…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途径心理学的特点,是它要求具体地说明大脑怎样产生反映客观的意识。辩证唯物主义早就指明:意识是大脑的产物。列宁也强调:要从神经活动上说明心理现象。具体地说明大脑如何产生心理现象,是唯物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向。所以任何想避开大脑产生意识的意见,都是不对的。心理学的问题,是心理意识现象,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早已给正确地彻底地解决了,但是,从大脑这个物质上说明如何产生心理意识,还没有得到解决。它之所以没有得到解决,是因为对于大脑这个物质的活动的看法,直到现在还被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统治着。摆在面前的事实是:心理意识现象被辩证唯物主义地理解着,大脑这个物  相似文献   

15.
传播的两级效果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发现, 心理系统实际上是传播致效过程中一道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是传播的信息流的能量转换器。它先对传播的信息进行筛选, 选取的信息与原有的心理构成进行心理反应, 心理反应产生诸如决心、信心、意志力、情感、动机、能力之类与信息异质的心理能即产生一级效果。心理能中的心理动能外化为受传者行为, 行为作功, 才产生传播的社会效果即二级效果。因此本文提出, 传播心理学应是研究传播信息能量转化的科学, 而不应是运用普通心理学来解释传播域中的心理现象的科学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当代心理学的分裂主要表现在:理论体系的破碎、研究方法的分裂、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对立、学科的恶性分化四个方面。当代心理学分裂和破碎是心理学家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思想冲突造成的。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心理现象的多水平和多层次特征,没有哪一种理论范式可以解释心理和意识的所有一切。因此,一元化的学科整合模式是不可取的。在现实条件下,以互补原理为基础的和而不同多元整合模式是一种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试论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心理学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活动的研究,论述了创建良好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意义,以及教师如何运用心理学来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身体、心理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高师声乐教学中应运用心理学中关于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情绪等原理和知识,讲解复杂的歌唱心理现象问题,分析了声乐学习过程用心理学的原理和知识认识并分析演唱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声乐学习和演唱的内在其规律。  相似文献   

19.
现象学美学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象学及其美学文学理论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它起步较早,兴起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十九世纪末,方法论现象学的宗师胡塞尔的老师弗朗茨·布伦塔诺(Franz Brentano,1838-1907)提出了心理现象与真理的关系问题.他认为研究心理现象的要素,是描述的方法,而研究心理现象与心理对象的关系,就应该用发生学的方法,即心理现象的类的特征对某物的关系,这就是意向性的研究.而意向性,也就是现象学的基本概念.也可以说,现象学主要就是研究意向性的哲学,研究意识活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暨武汉市心理学会于5月底在武昌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议。关于感知的阶级性问題是讨论问題之一。讨论情况简介如下: 一部分同志认为,过去一般教科书对于感知所下的定义,是对于任何人,甚至动物都适合的。它是从人的自然实质这一方面出发把人的心理现象当作靜止的东西予以孤立抽象分析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这个定义是生理学的而不是心理学的,它乃是资产阶级心理学中构造派观点的一个翻版。那么,什么才是感知呢?这些同志认为,应该抛弃原来的说法,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论观点来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