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的群体,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必须抓好提高诚信道德认识、培养诚信道德情感、锻炼诚信道德意志、树立诚信道德信念、养成诚信道德习惯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最伟大的梦想。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缺失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监督引导与鼓励相结合、构建道德文化载体、发挥道德模范作用、融合中西文化取其精华等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的途径。论述了只有青年群体的道德水平得到应有的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才会有质的飞跃,"中国梦"这一时代背景是加强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3.
高校中的"次道德"现象的出现与蔓延,既有深刻的社会大文化背景,也是高等教育与道德教育中长期以来存在问题的反映。面对它所带来的大学生群体的道德评价标准的混乱与道德水准的降低等危害,我们的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加以认真对待,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制的人格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本位人格的法律具有两个特征:权利本位(私法)和形式主义,它们使法律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个体本位人格的道德表现为信念道德和责任道德,而二者进一步演变为宗教和法律,导致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被"悬置".社群本位人格的道德具有两个特征:义务本位和实质主义,它们使道德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社群本位人格的权利和主体意识不明确,使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有限.交互主体人格在自我和他人、理性和情感、权利和义务、形式和实质上既是二分的又是统一的.因此,交互主体将使"法治"和"德治"在更高层次上达到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信息道德批判能力在大学生信息道德的养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当前大学生却大面积存在将网络世界完全虚拟化,对信息资源缺乏甄别、判断能力,对信息行为缺乏选择与自我反思能力等信息道德批判能力缺失现象,培养与提高大学生信息道德批判能力需要采取多方位的措施,使大学生信息道德批判能力的培养有"本"可依、有"的"放矢、有"样"可循、有"镜"可鉴,成为有"源"之水。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针对当前我们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和大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道德缺失,指出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培养是解决生态环境危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分析了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信用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在当前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堪忧的情况下,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诚信道德教育体系,培育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道德文化,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诚信道德约束机制是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使人类生活带来全面提升,由于科技用于邪恶而造成的灾难使道德带来严峻的挑战,根据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思想,通过家庭道德和学校道德的成功结合,把青少年培养成为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中非常活跃的群体.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改变"网民"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同时,网络社会也对传统的社会道德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的分析,提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和网络成本的逐步降低,网络基本属性构建和衍生出的虚拟与现实、工具理性与人文精神、信息富足与信息污染的悖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缺失。加强网络认知,提升道德主体判断力;培养网络道德情感,提升道德主体选择力;培养网络道德习惯,提升道德主体实践力成为塑造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一个弊端 ,那就是片面追求道德的高标准 ,而把道德的低标准搁置一边 ,不屑一顾。可是历史和生活的事实却告诉我们 ,道德的高标准从来就不是学校造就的。道德的高标准是社会个人长期内在修养的结果。学校的德育工作 ,只是道德的启蒙 ,只是道德的初步入门 ,只能把握住道德的底线而已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过程与目标在于人生命价值的创造和完善,其整个过程是一种人格与精神的升华。因此,其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理论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思想道德和法制观的塑造。教育者首先应起到人生导师的作用,建构好实践教学的模式,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使正确的立场、观点逐渐内化成意识,并指导人生实践。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现实状况,对提高实践教学效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德"字与德文化之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字的构造 ,有着丰富的思想意蕴 ;而“德”字的演变 ,更是紧密联系着中国传统德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以德治国”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德治”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但“以德治国”与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有着根本的区别。“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统一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我们要以“以德治国”的思想为指导 ,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实施"以德治国"战略,必须抓住关键与重心.通过对领导干部及其思想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官德"的现状等问题的分析,论证了"官德"建设就是当前我国在实施"德治"战略的进程中,必须抓住抓好的关键与重心.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的迅猛发展为传统的道德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针对网络的特殊性,尽快地构筑"网德"建设体系,就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孔子及其儒家学派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通过对孔子"仁"的伦理思想的分析,揭示"仁"的文化底蕴及实现"仁"的内涵的途径,指明"仁"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对当代社会、尤其是在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形势下的人文环境有极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既是一门德育基础课,又是一门法律知识课,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大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共同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调控社会、规制秩序的机制会因传统或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中国传统社会多诉求于道德,而西方国家则更看重制度。随着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与文化更替,"品德"诉求或"表率"诱引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理论与实践困境。审思并凸现"品德"诉求在社会调整中的意义及其可能的限度,已显得十分必要。必要而可行的选择只能是:既倚重道德,更强调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对工科高等数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技能和方法的教学基本要求分别作了研究,提出了一些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