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雨 《当代老年》2010,(10):43-43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65岁以上的老人便秘患者约占30%。老人便秘的主要原因是肠道内菌群紊乱,保水性有益菌减少,肠动力和分泌液不足,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粪便中所含的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粪便干燥、坚硬,严重者可排出羊屎或兔屎样粪便,呈球状。便秘对老年人的危害至少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老年世界》2010,(22):45-45
一、概述 粪便在肠道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肠壁吸收,致使粪便干燥坚硬,不能按正常习惯排便,每周排便次数少于2次,并且量少者即可为便秘。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大约1/3的老年人会出现便秘。引起便秘的原因有两种,一种为器质性疾病,一种为功能性。  相似文献   

3.
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病症。诊断便秘的标准并不统一。病人认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坚硬、排便费力、缺乏通畅感即为便秘。而医生则主要以排便次数作为标准,习惯上把连续48小时未排便且有主观不适表现称为便秘。在我国常以植物食物为主,这些食物通过胃肠道的时间常为18~24小时,因而平均每天应有一次大便。但有的人有每周2~3次大便的习惯,只要没有自觉症状,也可视为正常情况。  (一)便秘的原因:  1年老体弱、活动减少、食量不足、久病卧床等,使肠道蠕动减慢,肠内粪便通过迟缓,水分过度吸收,粪便干结。  2老年人排…  相似文献   

4.
《老年世界》2009,(21):40-40
便秘是指大便不通,排便时间延长,间隔3天以上或更长的时间解一次大便,粪便干燥、坚硬,或经常解而不畅的一种病症。任何年龄的人都会发生便秘,但以老年人为多见。  相似文献   

5.
正便秘是常见病,在中国患病率为10%~14.9%。如果出现排便费力、粪便干结、排便不尽感、肛门阻塞感,需要手法辅助排便,每周排便少于3次,依赖泻剂排便等症状中的两者及以上,就要考虑是不是便秘了。治便秘期望不宜过高便秘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器质性的原因可能有:有些疾病,如肠道肿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糖尿病、甲减、脑卒中、脊髓损伤及周围神经病变、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  相似文献   

6.
要长生肠常清周小玲人在正常情况下,应每天排便一次。若48小时以上不排便,则视为排便不畅或便秘。老年人常有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的现象。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所致。大便秘结不仅易引起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而且由于食物残渣未被...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腹肌与胃肠道肌力下降,肠蠕动减慢,加上活动量减少,常发生便秘。便秘给老人造成很大痛苦,若不采取措施一味努力蹲解,可能会发生意外,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用力排便易诱发心、脑血管的意外。因此保持大便通畅对老年人十分重要。但如果长期靠泻药导泻,会造成对泻药的习惯依赖性,还能引起结肠痉挛性便秘,使排便更加困难。长期服用泻药还可使钙和维生素丢失,造成体内钙和维生素缺乏。由此看来,对付便秘还是不用或少用泻药为好。对老年人功能性(又称习惯性)便秘的治疗宜采取简单易行的自然疗法。1…  相似文献   

8.
鸿雁 《老人世界》2014,(4):57-57
饮食、睡眠和排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三件大事。一餐不食,会饥肠辘辘,周身乏力;一宿未睡,会怠倦不堪,无精打采;而两三天不排便,就是重中之重的问题。便秘多见于老年人,一般可分结肠便秘和直肠便秘。老年人便秘由多种因素造成,其一是部分老年人牙齿多不健全,喜吃低渣精细食品,因而缺少纤维素对肠壁的刺激,使结肠运转粪便的时间延长,加之老年人运动少,肠肌收缩力普遍下降,均易促成结肠便秘。  相似文献   

9.
蹲厕所时间长了,会造成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如果便毕骤然起立,容易造成一过性脑缺血,使人下肢麻木,头晕目眩,甚至晕厥摔倒。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病的老人,久蹲会使血压骤升,容易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发生中风,甚至危及生命。经常久蹲还会使腹内压增高,压迫直肠静脉,使其血液回流受阻,易于发生痔疮。因此,老年人解大便时,应用心排便,勿看书读报,分散注意力。平时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果发生便秘应即时服用一些缓泻剂,不可强迫排便。老人入厕忌久蹲@梁兆松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1998,(5)
高血压病重通便□医卫室患高血压的老人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当大便不正常尤其是发生便秘时,高血压的各种症状就会加重,身体也越发不舒服。这主要是便秘以及便秘后用力排便造成血压升高的缘故。所以,高血压病友尤须注意保持大便通畅。这主要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食物不可...  相似文献   

11.
蒲昭和 《老年人》2014,(12):55-55
正近年来,老人由于排便招致心肌梗死、脑溢血的并不少见,特别在冬季,由于气温低,易诱发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老人如有便秘,在久蹲、屏气过猛时,会增加心律失常或脑动脉出血的危险。为预防解便出现意外,老人排便要注意两点:一是避免猛然用力;二是最好使用坐式便器,避免久蹲。尤其是对于高龄老人,选择坐位排便比蹲位要安全。这是因为,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下肢血脉不畅,肌力不足,久蹲容易发  相似文献   

12.
钱伟 《老年世界》2013,(14):38-38
现代生活中,便秘的发生率很高,在自然人群中达到5Z。它有两个年龄高峰:30一4(岁人群以及60一70岁人群。老人肠道松弛、膀胱肌肉乏力,发生便秘或还“情有可原”;但中壮年多发者却往往是因为不重视排便甚至压抑“便意”所导致。工作忙忍着不上厕所,久而久之身体就真的习惯且不想上厕所了。人体“出”和“进”同等重要,一旦形成顽固性便秘人体难以忍受,不少患者甚至发展成抑郁症甚至选择自杀。  相似文献   

13.
《伴侣(A版)》2013,(5):63
正问:近日我总觉得自己身体乏力,面色灰暗,有人说我需要排毒了,请顺是这样吗?如果你在生活中有如下的十个毛病可要警惕了,这说明你体内毒素超标,要赶快采取排毒清体的措施。便秘:如果你排便间隔时间多于3天或3天以上,你可能患上了便秘。按照症状不同,便秘可分为习惯性便秘和偶发性便秘两种类型。大肠形成粪便,并控制排便,是人体向外排出毒素的主要通道之一。如果毒存体内,影响脾胃的运问:近日我总觉得自己身  相似文献   

14.
在多数人眼里,拉肚子是个很常见的小毛病。但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很可能是某些癌症的报警信号,一定要尽早就医,接受正确诊断和治疗。肠癌:展起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发生改变,是早期发现直结肠癌的重要指标。由于肿块及其分泌物刺激肠道,可使大小便规律的人突然变得大便次数频繁或明显减少,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早上起床后腹泻等。特别是同时伴有黏液血便、脓血便、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等,或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无力时,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5.
老年妇女便秘,莫忘排便造影检查国隆老年妇女常被便秘困扰,岂知主要的原因是直肠前突所致。直肠前突,即为直肠前壁呈囊袋状向前突出,排便时直肠内压转向阴道而不是肛门,由于出路不畅,致使粪块存在于前突的囊袋内。直肠前突特别多见于经产妇,可由于直肠阴道隔发育缺...  相似文献   

16.
念桑 《女性天地》2007,(1):25-25
我国古代的养生学家很早就认识到:欲得长生,肠中长清。因为人体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物,这些废物如滞留在人体内,轻则使人感到腹部胀满,不思饮食,造成人体营养不良。出现头晕、乏力、失眠、精神不振等不良症状:重则它们会恶化为“危险分子”,进入皿液,周游全身,危害人体内的组织器官,使人的各个系统发生病变,并引起机能衰退,使人提前衰老。但杜绝这类危害,人类也绝非束手无策,只要经常“打扫”肠道卫生,驱除这些“危险分子”,保持肠道清洁通畅,就能健康长寿。如果粪便干燥、排便困难或排便2次间隔超过3天,就可称为便秘。  相似文献   

17.
张明 《老年世界》2009,(6):45-45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常会面临病情突发的危险,便秘的老人则会因为排便不畅备受困扰,而当这两种问题同时存在时,风险便如“一加一等于二”,突然翻倍。  相似文献   

18.
谢瑜 《老年世界》2008,(13):31-31
凡排便间隔过久,每次排便量极少而干硬,排便困难,均为便秘。老年人便秘的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徐伟祥 《老年世界》2014,(14):41-41
便秘已不知不觉地成为潜伏在人们身边的隐形“杀手”。近年来,因用力大便导致心脏病猝发而致死的“马桶事件”连续发生,原因在于大便干结,临厕努挣,迫使人从静态中突然发力,瞬间血压快速蹿高,心脏难以承受骤增的压力而停跳。便秘是由于大肠传导失常,排便时间延长,或遇排便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因此,患便秘的中老年人应及时治疗,切勿滥用泻药一泻了之,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20.
正便秘是个"老大难"的话题。研究显示,慢性便秘易引发多种疾病。如果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排便困难等,就可归类为便秘一族。如果便秘持续6个月以上,就可以诊断为慢性便秘了。在此,推荐一套预防便秘的四步润肠操。1.练习提肛运动。小腹收缩,同时收缩肛门,每天3次,每次60~100下。2.按摩腹部,每次顺时针按摩腹部36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