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骏  朱斌  何轩 《管理科学》2020,23(9):31-6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在这一背景下,作为社会新兴力量的家族企业是否以及如何参与到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中来?文章利用第十二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库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相比非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具有更强的绿色创新倾向,这主要源于家族企业内部对于延伸型社会情感财富的保存动机以及外部制度压力的驱动.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并完善绿色环保制度体系建设,通过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家族企业长期承诺以引导其积极进行绿色创新活动.这不仅关系到家族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建立以及作为环境治理体系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也是切实推进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6—2015年我国各省份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实证分析不同公众参与途径对大气治理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呈西高东低、整体平稳特征。公众参与回归结果显示,全国维度上,公众来访和人大建议对提升大气治理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区域维度上,公众来访仅对东、中部地区产生影响;人大建议不能提高东部地区大气治理效率;政协提案仅在子样本回归中呈现显著作用。建议完善公众参与政策,分区域、有侧重地指导公众参与行为,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当前,如何摆脱农民参与环境治理意愿低的困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不值得”定律三要素(即价值观、个性与气质以及现实处境)审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农民参与意愿低的不利现象,基于福建省55个村庄的283份调查问卷与Ologit模型定量研究“三要素”对农民参与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价值观、个性与气质和现实处境均有明显影响,农民的价值观、个性与气质和现实处境越佳,农民参与环境治理的意愿越高。(2)在价值观方面,风险感知、责任认知有较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责任认知的影响较风险感知大。(3)在个性与气质方面,互助行为和奉献行为有极显著的积极作用,尤其是互助行为。(4)在现实处境方面,良好的制度信任和邻里关系均能提高农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制度信任较邻里关系显著。塑造农民的环保价值观、提升环境治理技术和能力,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体系,有助于提高农民参与环境治理意愿。  相似文献   

4.
农村环境治理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仅依靠政府单一治理主体无力应对全国70多万行政村的环境治理需求,发挥农户治理主体作用成为一种新的农村环境治理机制。本文将众筹模式引入环境治理中,采用演化博弈理论,在公平贡献和利他偏好两种情景下,分析有限理性农户决策行为演化动态,研究风险发生概率、亲环境偏好、团体效用、初始财富、融资目标、众筹份额等对环境治理众筹融资成功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平贡献和利他偏好两种情形下,考虑环境污染给农户初始财富带来风险时,当初始财富期望损失、团体效用与声誉损失之和大于参与众筹的支出时,参与环境治理众筹成为农户的演化稳定策略。风险发生的概率越大、初始财富越多、参与众筹获得的群体认同价值越大、不参与时声誉损失越大,越有利于参与众筹策略成为农户的演化稳定策略。而在公平贡献模式下,当初始财富期望损失、团体效用与声誉损失之和小于参与众筹的支出时,农户群体中会出现不参与和不参与环境治理众筹两种策略共存的稳定均衡状态。通过对农户参与环境治理众筹成为演化稳定策略的内在机理分析,为农村环境治理众筹融资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非交易类虚拟社区成员参与动机:实证研究与管理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项研究对虚拟社区的参与动机与参与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个体参与非交易类虚拟社区的九种动机,通过聚类分析构成个体和群体层面两大类动机.研究表明参与层次和参与时间主要受到其内隐动机和群体层面动机(尤其是认同感)的影响,参与频率主要受到其外显动机(尤其是信息动机)的影响.虚拟社区成功运营与良好集聚力的关键是虚拟社区对实体社会的"延伸、补充与强化"的程度,作为共同创造价值的互动场所,虚拟社区应该为不同参与动机的个体成员带来不同的体验与满足,这是虚拟社区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环境行为是深化生态文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化石能源消费排放引发的公共健康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将“公众参与”作为博弈模型的主要策略参数,“政府”与企业设为公共健康影响主要主体。运用演化博弈构建了公共健康影响主体交互机制博弈模型,基于复制动态方程原理与问卷调查数值仿真方法,详尽分析了公共健康主体各相关要素交互演化路径的变化快慢。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有{监管,不转型},{监管,转型}两个演化稳定策略。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程度以及公众自身健康关心度对企业能源转型和政府监管演化路径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与“政府”和企业自身特征相关;公共健康损失赔偿大小是政府监管与企业实行能源转型的重要因素;政府监管知识掌握程度、能源政策执行力、企业能源转型成本大小及额外收益极大影响公共健康主体演化路径;学习型“政府”的监管更能有效加快企业能源转型。同时发现,只有各主体参数共同改变,其中公众参与环境行为群体达90%以上时,公共健康损失才会显著下降;单一主体不能有效作用于公共健康水平;目前,{政府不监管,实行能源转型}这一最理想演化博弈策略在我国国情下还未出现。本文为激发公众参与环境行为、助推企业能源转型与提升公共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雾霾是近年来中国最大的环境治理难题之一。本文考察了用百度搜索指数测度的公众环境(雾霾)关注度对个体投资者行为及特定股指收益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对雾霾的关注度越高,空气污染治理类股票收益越高,且影响波及环保类股票;同时,空气污染治理类股票相对高耗能产业股票的超额收益率较之环保产业股更高。研究进一步发现:两会代表热议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时期,公众对雾霾关注度的提高导致环保股票收益率显著上升,而石油、煤炭等产业股票相对收益率下降。本文的研究揭示:大范围持续发生的雾霾通过吸引公众关注而显著地影响个体投资行为,从而对产业资本进行了再配置。政府有效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推动公众与市场良性互动,并促进环境治理融资。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但现在在这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很多项目的公众参与流于形式。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内涵和主要意义,针对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着重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合理化建议:首先通过立法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其次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再次要合理性设计公众参与的方法;最后从充分保障公众参与效力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逢 《科学咨询》2010,(7):31-32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但现在在这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很多项目的公众参与流于形式。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内涵和主要意义,针对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着重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合理化建议:首先通过立法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其次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再次要合理性设计公众参与的方法;最后从充分保障公众参与效力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运用扎根理论,选择小米手机社区持续参与成员作为深度访谈对象,旨在研究社区成员持续参与行为形成的动机演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成员持续参与行为的形成是社区成员的参与动机在外部情境因素影响以及个人心理需要满足下不断内化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初始参与阶段以外在调节的外部动机为主,包括信息动机和工具性动机;随后,参照群体、面子观以及关键事件促进了动机的内摄调节,初始动机驱动作用减弱,活动回报动机、社交动机、社会增强动机以及利他动机成为社区成员参与和贡献的主要驱动力;最后,社区成员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成员对品牌、个人和社区产生依恋,持续参与行为得以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11.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直接体现。公众参与原则是环境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具有重要地位,具有特殊意义。目前,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开展公众参与还存在很多缺陷,该文通过对比借鉴,提出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利益的分配,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是利益客体,通常是公众这一庞大群体。因而,公共政策过程应该增强公众参与程度,让公众有其利益代表参与公共政策的各个环节和阶段,正真让公共政策代表公众的利益。提高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政策有效执行的需要。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渠道多种多样,其效果和适用性也各有特点。政务信息查询专线就是常用的一种,通过对政务信息查询专线这种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渠道的具体分析,可以对公众参与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社会公众特别是一些个人和非政府环保组织参与环保的热情越来越高。对于公众来说,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既是自身的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公众参与是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该文阐述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概念及其发展路径,论述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意义,以及我国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制度化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石,也是社会治理的基础。近年,我国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不断扩大,公众的参与热情日渐高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从静态上来看,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缺乏制度规范的支撑;从动态上来看,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不畅通;从个体来看,公众制度化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从整体来看,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对此,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筑牢公众参与的制度基础;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公众制度化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提升公民主体意识,提高公众制度化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提升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公众参与是社会良治的基础,并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众参与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必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评估质量。通过研究表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公众参与存在以下困境:公众参与缺乏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的刚性规定、社会公众与政府官员对公众参与的内在性需求低、社会组织与第三方评估组织参与评估的权力有限、公众参与渠道有限与参与方式陈旧影响参与效果。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在推动立法工作、提高公众参与意识、规范管理第三方评估机构、创新参与渠道和方式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以实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公众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正在兴起,公众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动力。但在中国,社区才刚刚引进,公众参与程度也相对薄弱,为此笔者主要针对中国目前社区建设中公众参与不足的现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分三个部分进行阐述: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途径、中国城市社区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增进中国城市社区公众参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袁莹 《领导科学》2012,(28):12-13
推进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公众参与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不恰当的公众参与有可能会带来风险,因此,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公众参与程序十分必要.笔者研究认为,公众参与公共决策,一般应按以下程序进行组织.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但目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公众参与的制度性支持不足以及公众参与文化建设的路径缺失等问题,文章认为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参与理念、完善制度和程序设计以及运用科学的参与方式等方法实现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9.
程静 《决策咨询通讯》2007,(6):35-36,53
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公众参与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关键环节。明确公众参与在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寻求扩大公众参与的有效路径,构建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公众参与型政府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45):20-2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嘉兴市环保局加强社会化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的创新举措。今年以来,嘉兴市先后出台《鼓励发展基层环保组织指导意见》、《嘉兴市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环保公众参与工作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