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化迅速的发展使得城市边缘形成的新型社区成为流动人口的栖息地,文化的冲突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导致流动人口与城市原有居民社会冲突不断,社会治理存在难题。为使得城镇化科学生态发展,流动人口权利得到保障,减少社会冲突,我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要求以人为本,公平共享。阻碍外来人口市民化的原因主要是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缺失,社区教育在弥补其职业技能水平、其子女受教育权利、与城镇原有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构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助于减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张欣 《经营管理者》2013,(30):299-299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农村社区的建设成为了重中之重,它的发展极大的影响了城镇化的速度及进程。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建设农村社区有着必要性和优越性。但是,农村社区的建设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因此,要加快农村社区的建设,就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加强社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一直是关乎着党和国家发展的大计。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使城镇和农村相互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本文全面全面阐述了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镇财政直接面向广大农村,担负着提供公共服务,推动城镇建设的重要任务,其支出的规模,结构和效率对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具有很强的能动作用。按照科学发展现要求,调整优化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镇公共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载体以及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条件,其建设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质量.因此,不断加大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41414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8.2倍.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7981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7%,"十一五"期间投资额平均增长率超过30%.  相似文献   

6.
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对于大规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也对金融的支持和投入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信贷资金的投入量不足和支持不够,不仅直接影响着城镇建设的步伐,还阻碍着区域经济与金融的和谐发展。为此通过对贵州省毕节市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当前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城镇化建设是加快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过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地方财政职能的创新和实践尤为重要。转变财政职能,利用财政体制推动城镇化进程。分税制从制度层面增强了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财政动力,分税制赋予了地方财权,把相关城镇建设过程的税收作为地方可用财力,激发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做大财政收入蛋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现阶段还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突出、城镇承载力不强、生态环境压力大、城市特色不强、城乡发展不协调等多方面问题和矛盾,制约着城镇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屈波 《决策探索》2014,(20):30-31
《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提出将城镇化作为河南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举措,统筹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全国区域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与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五级城乡体系。河南省城镇建设的重点在于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依托产业集聚区提升县域发展水平、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的发展,是社会化、市场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型城镇化则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政府的政策取向和行政行为在城镇化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或者说城镇发展的快慢和建设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政策、决策和行政行为是否科学和合理.因此,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政府主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职能行为尤为重要.完善政府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职能行为,笔者认为要坚持一个精神,遵循一个原则,实现四个方面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1.
李广波 《咨询与决策》2011,(3):156-158,160
加快推进城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发挥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小城镇、大战略,城镇不断集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城镇化建设,不仅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且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孝感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全面提速、城镇化和城乡统筹互动共进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策划人语 稻花香经验表明,龙头带动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抓手。稻花香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将企业发展壮大与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积极带动龙泉镇城镇建设。实现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融合、共同发展。“四化同步”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需要具体的实现载体,市场经济体系下,最具活力的主体是企业。  相似文献   

13.
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城镇基层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社区在城镇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党组织承担的任务也日益繁重。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成为时代赋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在吉木萨尔县就社区的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我们既看到了社区党建取得的一些可喜成绩,又发现了社区党建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管理难题日益凸显,城镇社会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对此,从2011年初开始,乌兰浩特市委、市政府就从试点工作入手在街道社区开展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将城镇人口管理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在乌兰浩特市率先推行了网格化管理服务。乌兰浩特市有46个社区,231名社区工作者,管理和服务着约24万的社区居民。  相似文献   

15.
和合文化以接受差异体现多元,消除冲突体现和谐,注重整体性体现统一性,已成为学界的一项重要理念。以和合文化理念为指导,我国的社区教育需要创新变革。回顾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可以看出,社区教育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因此,必须在对当前社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对社区教育的改革思路和创新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不但可有效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可缓解城镇就业的压力,缩小城镇之间的差距。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状况分析,扩大就业、推进城市化发展是实现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转化的关键。笔者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和就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该省以扩大就业为目标的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新野县利用园区发展带动社区形成,利用成型社区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引导农民向镇区、园区、社区集中,使三区在联动中互促,产业与城镇发展在互动中共进,使三者的关联性放大出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人口密度大,人多地少,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城镇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过程中的压力很大,加快河南省的城镇化进程是振兴河南的当务之急。本文结合河南基本省情及其对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分析了河南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在河南推进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加快河南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城镇化建设是重点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的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发展道路。小微企业对城镇化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建设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困境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实现了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从低城镇化率到高城镇化率的一个转型发展过程。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小微企业对城镇化建设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小微企业数量已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