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春晨  孙颖 《学术研究》2004,1(8):111-115
辛亥革命时期 ,广州曾连续发生三次反清武装起义 (1895年、 1910年、 1911年 ) ,这在当时中国的城市中是独一无二的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也是空前的。它反映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对广州的高度重视 ,同时也体现了广州这座城市所蕴藏着的巨大革命潜力。这三次起义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奠定了广州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与中心地之一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1997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1997年7年1日,将是中国人民永远难以忘怀的历史时刻。在这一天,“东方明珠”——香港在历经150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后,将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回归祖国,重新成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标志着中国在和平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的强大和国运昌盛,表明中国人民任人宰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香港回归祖国,不仅大大激发  相似文献   

3.
经过长达13年的艰苦努力,目前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入口处。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问题上,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么艰难。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加入这一组织?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赢得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从此,中国不仅在国际政治领域有了一席之地,而且在许多重大国际事务中有了发言权。1980年,中国又先后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这样,中国不仅在国际金融领域有了一席之地,而且利用这两…  相似文献   

4.
1978年,改革开放的起步年,中国的再生年。历史巨轮在中国大地上隆隆推进,仅仅20年的时光,一个再生中国的新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一个主权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改革开放的国家,一个新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一个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的国家,一个在国际事务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在刚刚结束的全运会上也业绩非凡,这充分显示了中国体育的实力。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体制实行的是精英体制、举国体制,尽管这给中国体育带来了很多荣誉,但这并不是建立在全民体育基础之上的,与欧美国家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别。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金牌的数量的确是荣誉的体现,但是竞技体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要向体育的本质回归,就是要真正向普通民众敞开大门,回归大众体育。中国体育正处在这样一个坎上:中国体育是否需要转型?如何实现转型?这样的转型与产业化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约请了几位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创造奇迹的土地;在这一片相对贫瘠的土地上诞生了在中国商界驰骋三百年的徽商;在这一片相对闭塞的土地上创造了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在这一片相对人口稀少的地域诞生了众多的文化、经济名人……  相似文献   

7.
1921年,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历史命运的大事件,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创新进程中推进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在刚刚结束的全运会上也业绩非凡,这充分显示了中国体育的实力。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体制实行的是精英体制、举国体制,尽管这给中国体育带来了很多荣誉,但这并不是建立在全民体育基础之上的,与欧美国家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别。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金牌的数量的确是荣誉的体现,但是竞技体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要向体育的本质回归,就是要真正向普通民众敞开大门,回归大众体育。中国体育正处在这样一个坎上:中国体育是否需要转型?如何实现转型?这样的转型与产业化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约请了几位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1日将永垂史册,中国政府从这一天起将恢复对香港地区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洗刷150年来蒙受耻辱的喜庆日子,也是中国在走向统一、团结、繁荣、富强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理所当然地受到全国人民关心,也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一、香港问题的由来香港地区是英国用武力强行从中国夺去的。19世纪的英国是在军事上和商业上大肆对外扩张的时期,而中国正是其重要目标之一。为占领中国市场,英国人首先想战领一个海岛,作为向中国扩张的桥头堡。1830年,47名英国商人联名上书英国政府,要求占领中国香港这个海岛。1839年6月3日,林则徐…  相似文献   

10.
一八九四年至一八九五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于朝鲜,结束在中国,这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然而,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第七卷却肆意颠倒。说什么甲午战争“基本上是在朝鲜的土地上进行的”,对我国人民以及陆海军爱国官兵在朝鲜、中国土地上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则只字不提。苏联历史学者齐赫文斯基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也闭口不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对此,必须给以批驳,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展开,与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急剧变迁的步履紧密相随,为这一时期的中国思想文化界增添了崭新的内容。它上承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初始时期,下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取的全面胜利,在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  相似文献   

12.
1922年在中国发生的非基督教运动,对五四启蒙思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这一次非基运动促使中国知识界进一步形成排斥英美文化而亲近苏俄文化的心理特点;其次,这次非基运动也使得五四启蒙知识分子忽略了英国和德国的启蒙运动者对人道主义的理解中是包含有宗教人道主义这一脉络的;第三,中国的非基督教思想运动和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宗教批判是存在着差异的,它更多的是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救亡这条线索上展开的内容,在这条线索上论及非基督教运动对五四启蒙思潮发展的影响,我们应当看到它在一定程度上悬置了作家对国民性批判主题的书写。  相似文献   

13.
世界伟大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公元1254年出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公元1271年他17岁时即跟随其父尼可罗波罗和叔父马飞阿离开故乡到中国来。他们一行横穿了整个欧亚大陆,途中走了三年之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公元1274年到达了中国元朝的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对马可·波罗的一生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一伟大旅行,在中国和意大利的历史上都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这也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素以文明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这“文明礼仪”意味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文明史和文化史上居有特别显著的地位。可是近代以来,中国落伍了,这落伍既有经济上的、政治上的原因,也有文化自身的原因,或者说,这落伍既是政治上的落伍、经济上的落伍,同时也是文化上的落伍。为了在落后、落伍的境地中重新崛起,中国人民经历了150年的长期而不懈的思索、追求和奋斗,在21世纪初进入初步的小康社会。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了不起的进步。 然而,从初步的小康社会步入全面的小康社会,尚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后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新老干部交替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的状况。要以对今后十年乃至下个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高度负责的精神,着眼于培养广大青少年。”这是党和人民对当代  相似文献   

16.
赵亮  杜学霞 《理论界》2007,(11):177-178
1940年是中国抗战史学发展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中国土地上形成了三大区域的抗战史学,即国统区抗战史学、解放区抗战史学、沦陷区抗战史学。三大区域的史学家在抗日救亡旗帜下实现了联合与团结。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埋首于学术研究,取得了抗战史学的重大成就,谱写了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壮丽的一章。  相似文献   

17.
1898年和1908年,十年之间先后有两位曾经留学英伦且在近代中国思想言论史留下影响的归国留学生,怀着强烈意愿上书最高当局,就近代中国所面临之时局以及如何图强富国以避免亡国灭种之困境而积极进言。这就是严复1898年初的“拟上皇帝书”和辜鸿铭1908年的《上德宗景皇帝条陈时事  相似文献   

18.
尽管最低工资政策的作用受到经济学家们的争论,但这一政策在西方已推行了200年。中国各省市陆续开始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也有10年了,但中国在最低工资政策上宣传力度和监督都不够,在测算上也不够准确,本文通过对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和西方实行最低工资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在我国确定最低工资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中国的曙光出现前十年,毛泽东就明确地宣告:“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在毛泽东看来,所谓的新文化及其建构,必须坚持“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一原则,因而,当新中国成立后,当新中国建立起新的政治和新的经济后,新中国的新文化的建立也就是必然的了。在建构中国的新文化中,毛泽东哲学不仅作为基本的理论原则发挥着指导作用,而且它本身即成为这一新文化的不可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书法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逐渐扩大,英文版中国书法研究著述在海外呈现逐年增长之势,这使中国书法研究的时代背景产生了不同于此前的新变化。这些著述是中国书法对外传播在学术层面上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书法研究著述不足的同时,更为《中国书法术语汉英词典》的编纂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与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