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具有长期维系、不断重建的国家韧性.这种国家韧性并不是制度僵化停滞的表现.在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历史发展中,其官制、税制与兵制都发生过多次影响深远的变革.大一统国家的体制变革既源于大一统体制与大规模治理之间的结构性张力,也得益于中华民族居安思危、革故鼎新的文明传统.体制变革是塑造大一统国家韧性的动态机制.通过体制变革,大一统国家的政治秩序得以长期维系,多权力中心分立的低水平均衡得以被打破,大一统体制长期向成熟演进的趋势得以保持.通过制度化变革实现有效治理的做法为我们塑造现代国家韧性提供了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经济改革要完成的是由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就政府角度而言,这是一个由政府发动的从减少国家干预到重新构造政府管理职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涉及一系列旨在确立新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体制创新.适应这一深刻体制变革的需要,系统地回顾一下国家干预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现代经济理论中已有的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国家干预机制与市场机制的作用与限度的认识,总结一下二战以来东亚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3.
现代政治是一种政党政治,政党在国家政权体系和政治生活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下,除了处于法定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以外,还存在着八个民主党派.各民主党派作为法定的参政党,在体制内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伴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面临深刻变革的新形势,各民主党派在进一步发挥参政党职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完善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周小光  刘杰 《理论界》2005,(8):202-203
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变革必然要求变革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将是任何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适应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探求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重新构建我国稳健、合理、高效、安全的“一元制”金融监管体制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
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从管理发展到善治,必须在建立健全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框架内,社会组织才能得以发展壮大;实现社会治理与善治的理想状态,需要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变革,而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确立也必然有力推动社会治理的进步.从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变迁的历史进程看,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社会组织的发展,因而也不存在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和社会治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组织逐步发展壮大,从管理向治理与善治转型,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变革逐渐适应现代治理的要求.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仍然存在着体制性障碍,只有全方位的实施管理体制变革,才能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由治理达到善治.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民社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基础贾东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体制的一大变革,实现这个变革需要一系列坚实的社会性条件予以支持。本文认为,公民社会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的社会条件,这个条件的实质就是正确理解和处理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7.
十九届三中全会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视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一场变革。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是新时代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适应新时代国家有效治理的体制机制深层次的变革;只有突破利益藩篱的机构改革,通过"五个体系"构建,"四种能力"提升,才能够真正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社会变革是国家现代治理走向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各参与主体在治理体系的位置不同,其治理结构中的影响力也不同.应该看到,利益分配和调整是这种动力变革中影响力产生的源泉,而表现在制度创新、治理理念转变、功能多样化和主体能动性等不同的影响决定了动力变革的力量大小.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经济动力、民主化推进的政治动力、价值整合的文化动力以及多元主体聚合的内在张力构成整个动力变革的力量体系.要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结合新时代发展环境,发挥政府的主导力量,从制度建设的基础做起,强化思想引领,集聚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合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从一个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只有靠改革红利带来的体制和制度变革,才能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保驾护航.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深层次原因在于高等学校体制和制度的不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应进一步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教学制度等,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协同创新,突破现有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体制转轨成为当前我国政治体系运行的宏观政治生态环境。政治体系同其运行生态变化之间的冲突性张力,事实上构成了继续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动力。实现政治体系功能对其运行生态变化的适应性变革成为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关键。调适政治一体化功能、政治服务功能、政治资源的开发利用功能是体制转轨时期优化政治体系功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政治行政体制因素对一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创设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以美、英、法、加等国为例,从纵向上比较政治行政体制的变迁对金融监管体制变革的作用,并从横向上分析联邦制国家和中央集权国家采用不同的金融监管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政党变革、政党体制变革、政党政治变革是政党政治理论中的三个基本范畴。政党变革反映的是政党自身各构成要素的发展变化;政党体制变革体现的是政党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变化;由政党自身和政党体制变革所引起的有关政党政治的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化则为政党政治变革。政党变革是政党体制变革的核心驱动,是政党政治变革的关键内容;政党体制变革是政党变革的党际表现,是政党政治变革的组织基础。政党变革和政党体制变革交互作用、互为因果,既是政党政治发展的原因,也是政党政治变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王琬 《贵州社会科学》2012,(10):119-124
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卫生保健体系,其中,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作为强制性卫生保健体系的典型代表,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了推广。以社会医疗保险组织为对象,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对社会医疗保险组织的发展背景、演进路径、治理框架和总体绩效进行全面分析可以看出,在医疗体制全球化变革浪潮的席卷之下,各国社会医疗保险体制也在不断变革,并在组织的性质职能、治理结构以及运作机制等方面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共同特征,呈现出收敛性发展的趋势,朝着法人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向在演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要素和评价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围绕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体系建设、行政体制的精简高效、经济调控的科学化程度、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和法制环境建设等几个维度,从系统论的角度进行了动态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滨海新区作为“完善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体系建设、政府架构变革、社会管理创新、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与金融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经验性的推广意义;同时还借助人类发展指数的测度原理,证实滨海新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始于1978年的由计划经济体制向杜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逐步推进中,我国宪法对经济制度的规定也相应地进行了几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经济转型与宪法变革经历了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回顾这一过程,厘清我国经济转型中宪法变革的历史轨迹,我们得到如下重大启示我国宪法变革符合经济立宪规律;我国宪法变革的模式有待完善;我国宪法有进一步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治理变革,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然推动乡村治理变革;在当代中国乡村治理变革的诸多动力源中,农民的需要及其新变化是更为根本的原因,也是理解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理由之一,应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予以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建立起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本文介绍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阐明了国家创新体制作为科技体制的一种新形式.  相似文献   

18.
美国、德国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高等教育体制也是经过不断变革与创新而形成的.由于不同的国情和文化传统,这种变革又具有各国不同的特色,对之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获得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汪海 《甘肃社会科学》2006,1(5):177-178
公民权利监督国家权力,是国家权力来源及其行使正当的根本保障.确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丰富公民权利体系内容,完善公民权利救济制度,保障公民权利广泛、有效监督国家权力是国外通行做法,并成为各国宪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借鉴国外经验,分析研究我国公民权利监督国家权力的现状与问题,丰富公民权利体系内容,完善公民权利救济制度,对我国宪法的发展乃至宪政建设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科技的发展、应用和自主创新.对此,我国必须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的人才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