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思斯 《社区》2009,(27):11-11
心理学中的亲子关系,不单单是指家长与未成年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一天孩子长大,变成大人,可他仍是父母的孩子,这种亲子关系是不变的。所不同的是,此时的孩子已从少不更事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父母也渐渐老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随之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中的亲子关系,不单单是指家长与未成年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一天孩子长大,变成大人,可他仍是父母的孩子,这种亲子关系是不变的。所不同的是,此时的孩子已从少不更事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父母也渐渐老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随之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有一个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家。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就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实在拉得太差劲了,完全没有音乐的天赋。  相似文献   

4.
谁错了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师。各位父母你可知道错误的教育是一种多么深刻的伤害!一位父亲刚刚买回一块金表,结果不到5分钟就被他5岁的儿子给拆得四分五裂。父亲当然是怒不可遏,狠狠地把他的宝贝儿子揍了一顿。当这位父亲把这件事情告诉大教育学家陶行知时,陶先生诙谐地说:“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打了。”  相似文献   

5.
1 卢梭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卢梭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负有不可推卸的教养责任。他说:“既然真正的保姆是母亲,则真正的教师便是父亲。愿他们在尽责任的先后和采取怎样的作法方面配合一致;愿孩子从母亲的手里转到父亲的手里。”①而“不能借口贫困、工作或人的尊敬而免除亲自教养孩子的责任。”②卢梭对那些借口工作忙,放弃对孩子管教,而拿钱去雇人来代替他们完成所担负的责任的父母,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满身铜臭的人,你以为用钱就可以给你的儿子找到一个父亲吗?你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你给你的孩子雇来的这个人,甚至不能说是教师,他是一个奴仆。他不久就将把你的儿子培养成第二个奴仆。”③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曾经充满深情地对一个失去了父母的少年说,你是一个多么幸运的孩子,你拥有了不幸。当时这个刚刚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正处在孤苦无依的时候,孩子充满疑惑地看着这个被人们尊敬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摸着孩子的头说,因为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历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历程教育,因为你知道失去父母以后,一切就只能靠自己。这个孩子似乎领悟了什么,悄悄地离开了莎士比亚的目光。40年以后,这个孩子可克·詹姆士,成为英国剑桥大学校长,世界名的物理学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马健文 《社区》2012,(23):56
小丽是独生女,从小被父母呵护,婚后丈夫也对她疼爱有加。可孩子的出生,似乎把一切都改变了。"看到孩子,有时觉得他挺可爱,有时觉得他很可恶。我的生活因为他,完全乱掉了,完全没了自由。"说到孩子,外企职员王先生也是满腹牢骚:"我和妻子工作忙,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可妻子总觉得  相似文献   

8.
章中林 《社区》2014,(25):55-55
如今,赏识教育、快乐教育被举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但是惩罚依然是教育孩子必不可少的手段。一棵树没有经过风雨,它就扎不牢根,一个孩子没经过惩罚,他就长不健康。适当地惩罚对孩子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它能让孩子找到做事的界限,成长的方向。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接受过惩罚,自我意识就会膨胀,为所欲为而没有规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和人交往,更不能适应社会。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惩罚孩子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六要”。  相似文献   

9.
《社区》2011,(8)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但目前,许多孩子与父母因缺少沟通,不了解父母,产生了冲突。许多父母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本刊从读者的来稿中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教育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1920年,美国有一个12岁的小男孩.在马路上和同伴一起踢足球。只见他飞起一脚,球在空中旋转,啪的一声击中了路边一户  相似文献   

10.
长发外甥     
我这人,思想有点守旧,看见年轻小伙子留长发就反感,认为是不学好、痞子,一概打入“另册”。哪知,我有一个家在A镇的外甥羊子,头发就长得披过肩,而且还染成金黄色,他父母气得直哼哼,可他还是我行我素。我自然也“恨”之不已:这孩子,怎么会这样?!一日,A镇有人到我单位办事,我凑过  相似文献   

11.
一分钟接触。父母要注意摸摸孩子的头、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过接触来传递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传达给孩子爱和力量,但与儿女发生肢体的接触要注意心情、场合等。一分钟倾听。不要总是让孩子听,父母可转换一个角度,倾听一下孩子的呼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进行心与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初,美国南部一个小镇,有个患了梦游症的奇怪男孩。这男孩家境一般,父母却很宠爱他。他和富贵人家的孩子一样,并未经受太多心志历练,倒有了一种高贵的懒散,学业不成就闲在家里。父母想让他知贫求  相似文献   

13.
木子 《社区》2010,(15):52-54
不听话表现:丕断要新甄县下班回家,儿子第一句话就问:给我买玩具了吗?他爸爸出差,从外地打来电话,他抢过话筒就叫:给我买玩具!弄得家里玩具成堆,可儿子还是不断地说要买。专家解密:这样的孩子有很强的探索欲,喜欢新鲜的东西,这也是孩子普遍的心理。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而是一种“新”的玩法,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这与父母购置玩具的特性也有关,如漂亮的玩具汽车只能开来开去玩,孩子玩两天就厌了;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所职业中专的学生,一次偶然遇见了中学时的同桌,他初中毕业直接去了国外,在英国一所语言学校留学。记得以前他的成绩一般,数学经常考十几分,唯一学得还可以的就是英文,他上课积极发言,课后只要有机会就练习口语。几年不见,他看上去非常乐观,大谈他在英国的生活。听着他嘴里时不时蹦出来的英文单词,看着他意气风发的神情,我真羡慕,也想有他这样的经历。我把想法告诉父母,希望他们也能出钱供我去国外读书,爸爸做生意积蓄不少有这个能力。原以为不会遭到反对,可是父母的态度出乎我的意料。父母坚持让我读完中专,然后参加高复班,再考一个好点的大学。为此,我还和父母闹僵了。我觉得去国外读书,回来会很受重视,而且出去走走看看,接触新的文化,对我一个中专生而言提高是多方面的。再说,家里又不缺钱,就我一个孩子,父母为什么不同意呢?  相似文献   

15.
《源流》2007,(10)
[题记]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落床,听朝阿妈要捕鱼虾咯,阿织网就到天光……一首曾陪伴过几代孩童成长的广州歌谣,一首过去父母们轻轻哼着哄小孩入睡的曲谣。现在的孩子有在哪里听过吗?现在年轻的父母依旧会哼唱吗?黄毅成说,如果他有孩子,他一定会哼给他的孩子听。目训女麻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我在外婆的村庄里认识了一个孩子。他是一个哑巴,除此以外,跟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他甚至相当聪明、敏捷。乡亲们认为他实在太不幸了,他于是就在人们的同情和怜悯中生活,忘记自己能够干些什么,应该干些什么,结果真的成为一个不幸的人。前些日子,我又见到他,他的父母已经过世,他衣着破烂,蓬头垢面,表情痴呆,东家给他一个馒头,西家给他一瓢井水,饥一顿,饱一顿,寒暖无着,完全是在人们的施舍中苟且活着,一旦发生什么变故,他的生命真是难以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永远长不大。所以,很多父母从小就无意识地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利,包揽了孩子的一切事情,以致孩子从小就缺乏自主意识,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先推给父母,让父母帮自己拿主意。显然,这种情况,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爱子之心人皆有之。聪明的父母,在孩子懂事后,孩子自己的事,应该尽量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主,使他们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相似文献   

18.
一个生在富人家的儿子,父母不可能会让他像穷人家的孩子一样,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 而一个生在穷人家的女儿,父母也一样不可能让她像富人家的孩子那样,过着披金戴银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新少年》2009,(11):26-28
小卢是个可怜的孩子,小小年纪,父母就在一次火灾中丧生,这个打击使他变得孤僻、自闭。生活在山里的老陈伯伯收养了他。  相似文献   

20.
孩子生活在哪里呢?是在一个温暖的家庭和社会的氛围中,还是会独自一人选择了离开?据调查,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离家出走。很多青少年之所以有出走的想法,和家庭有很大的关系。曾经有一个15岁的男生倾诉,他很多次都想离家出走,因为父母不和,经常吵架,那时候他就想走得越远越好,谁也找不到,让父母很着急,让他们一辈子为此后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