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宁夏作为西北边塞重地,历来是中原文化西进北渐的边缘地带。由于宁夏农牧皆宜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战争频繁的社会政治环境,使中原文化的核心体系——士文化,通过人口迁移、思想传播等途径进入这块文化兼容地区并发生适应性变化,从而产生中原士文化的地方亚类型,即宁夏士文化。明代的九边重镇,其中两个就设在宁夏,士文化的军事边塞性质更为明显。选择士大夫文化作为明代宁夏区城文化的典型代表,可以增强与中原文化的横向可比性。一、明代宁夏士文化的形成在中国古代,“士”原指成年男子,后引伸为集知识分子、行政官员为一身的封建社会知识群体成员(也包括少量失意落魄的文人隐士)。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优秀载体,他们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碑志有着悠久的历史,曾被誉为刻在石头上的书。明代辽东碑志出土颇多,占有重要地位。特別近年来,辽阳市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在辽东都司治所辽阳及其附近地区发现的各种碑志,琳琅满目,风雅古朴,可称之为辽阳碑林。这些碑志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明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边疆沿革及民族政策等,是研究明史,特别是研究明代辽东地区社  相似文献   

3.
对明代中期历史的研究,我们似不应忽略杨一清。他历仕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并于正德十年及嘉靖五年两次入阁,担任过户部、吏部尚书等要职;两次总制三边(延绥、宁夏、甘肃)军务,对明代北边防务及明代川陕茶马贸易和马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著《阁谕录》一书,涉及嘉靖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边务、选举用人、赋役科派、农民起义等诸多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是研究嘉靖年间社会历史及西北史的必备之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学科建设与综合研究 ,史料整理与文献研究 ,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法律 ,宗教、文化与社会生活 ,语言 ,地理 ,文物考古与研究等 8个方面对 2 0世纪宁夏西夏研究进行了综合性论述 ;并对这一时期宁夏西夏研究的特点及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交错地带。历史上,尽管宁夏地区的行政归属多有变动,但若以北部冲积平原的人工灌溉农业及南部关陇要冲的地理位置为划分标准,那么宁夏区域文化产生、发展的核心空间范围基本上与当代宁夏的行政范围相吻合。在不同历史阶段,由于周边地区农牧优势文化的冲击,宁夏区域文化的存在空间经常突破上述范围的限制,或是与其西北及东北边的草原文化联为一体,或是为南边与东南的关中中原农耕文化所覆盖。中国北方文化史上这种农牧文化波浪式的交替进退,一方面给宁夏区域文化以停滞不前的反冲击,另一方面给它以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杂交优势。因此,从先秦至明代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尽管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内涵随时代不同而发生变化,但两者始终是宁夏区域文化的两个母体文化。这也正是我们研究宁夏区域文化历史特征的价  相似文献   

6.
地方志书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为我们今天研究本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应注重从明清宁夏旧志中挖掘、整理宁夏地域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2月,宁夏社会科学院共出版系列蓝皮书6本,分别是:《中国西北发展报告(2014)》(西北蓝皮书)、《国家战略宁夏使命——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专论》、《宁夏经济蓝皮书》、《宁夏社会蓝皮书》、《宁夏文化蓝皮书》、《宁夏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西北发展报告》(西北蓝皮书)是由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个省、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联合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专题研究报告。从2012年起每年一部,由西北各省区轮流主编。《中国西北发展报告(2014  相似文献   

8.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灵武县一带,是我国古代塞上历史名城、西北边陲军事重镇——灵州所在地。它自西汉初建置,距今已有近二千二百年的历史①。唐太宗李世民、肃宗李亨都来过灵州,李亨就是在此(当时称灵武)即皇帝位②。北宋时,西夏李继迁曾攻占灵州并作为临时首都(名西平府)③。后来成吉思汗又攻占灵州④。清康熙皇帝也曾到过这儿。灵州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唐朝在此设朔方节度使⑤,作为节度使治所,成了当时宁夏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当时灵州管辖范围,包括了今天宁夏除固原地区以  相似文献   

9.
在 2 0世纪以来的明代文学研究中 ,各种研究方法 ,包括实证研究、社会历史批评、文化批评、审美批评、文本批评、比较研究等 ,争奇斗艳 ,硕果累累。同时在近 2 0年还出现了从社会历史批评转向文化批评、从审美批评转向文本批评的倾向。本文对 2 0世纪明代文学研究方法述其原委 ,评其得失 ,以便为 2 1世纪明代文学研究的继往开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自7世纪中叶传入我国,历经唐宋元之后,到明初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一,经元代大批穆斯林入华,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迅速增长,做为伊斯兰文化主要载体的回族已基本形成,并遍布全国各地。其二,伊斯兰教在我国诸多宗教文化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开始对明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分析研究明前期统治者对待伊斯兰教的政策,对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明朝的民族同化政策与对伊斯兰教的宽松政策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从维护朱家王朝对中国的长久统治出发,对一些少数民族采取强迫  相似文献   

11.
长安是唐代的京畿重地和北宋西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唐宋各自的时代特征造就了长安经济的发展、繁荣和变迁,使得长安经济在我国经济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唐宋长安经济研究是经济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自从20世纪初以来,学术界就唐宋长安经济研究出版了大量论著。  相似文献   

12.
明朝与北方游牧政权的关系,是左右明代西北地域政治形势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明代与蒙古等游牧政权的关系入手,分析探讨了明代政权出于西北地缘政治的变化所形成的不同措施,来调整中央王朝的国防体系.  相似文献   

13.
怡老诗社在明代的兴起 ,不仅反映了明代文化的一个侧面 ,而且反映了在当时政治、经济背景下文人特有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情趣 ,并对明代文学产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宁夏境内明代万里长城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统一全国。一部分蒙古人留在中原,从事农业生产;另一部分蒙古贵族退入漠北,与原居在蒙古草原上的游牧部落一起,继续与明朝廷进行对抗。明王朝自建国之初,就参酌历代兵制,创立了卫所制度,并且在西北边防大力经营长城。尤其是明代中叶以后,游牧于北方的鞑靼、瓦刺等蒙古部落相继兴起,侵扰边境,杀掠人畜,对北方的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破坏。明王朝为加强北部边防,不仅加紧了长城的修筑步伐,还沿着边防线,先后设立九镇,号称九边,派驻重兵进行守御。明代的沿边九镇,宁夏有其二,即宁夏镇与固原镇(又称陕西镇)。由此可见,明朝时期的宁夏,在西北边防中的军事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明弘治以后,蒙古火筛、小王子等部落入据河套,西北边防更加紧要,明朝廷派出重臣,总制榆林(又称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事,总制府驻节固原。  相似文献   

15.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它以宁夏为中心,建都银川(当时称兴庆府),雄踞西北,从公元1038年建国,到1227年亡国,历传十帝,长达190年。西夏学的研究已经涉及到西夏的各个方面。西夏学就是研究西夏,其范畴包括西夏的人、事和物,以及所有与西夏有关的问题,当然,西夏语言文字的研究,在西夏学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宁夏在西夏学上的成就,不仅表现在得天独厚的西夏考古上,而且表现在出版专著和学术刊物上;在研究人员的力量上,宁夏也占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优化西北少数民族公民政治社会化对于保障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不仅是一个重要手段,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了尽快使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长、发育、成熟,并在人们的政治思维和政治行为中占据主导地位,必须全方位研究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提升西北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水平;才能大力培养、提升西北少数民族公民的现代政治意识和政治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玮 《学术探索》2003,(5):88-9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扩展 ,其内涵和外延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 ,而是渗透到科技信息、政治、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国要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占有一定优势 ,就要制定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现实国情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发展战略。对此 ,深入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清两代,宁夏农业、牧业、手工业、矿业等各经济部门有着历史性进步,其间商业贸易最赖集市的交换与流散。遍及宁夏各地的各类商品市场贸易,在宁夏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明清旧志为主,追述了明清时期宁夏集市贸易的独特色彩。  相似文献   

19.
特定历史背景下人群的流动形成了流寓文学,尤其是文人谪戍与文人官员异地为官。流寓文学是地域历史与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梳理明代《宁夏志》、《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万历宁夏志》关于流寓文学的记载,可理清明代宁夏流寓文化的类型有宗室群体、与宗室相关联的朝廷高层文化人、谪戍群体、从事管理的各类文化人群等,他们上自"朝使",下至入幕文人。《嘉靖宁夏新志》里已专门罗列了"流寓"一类,明确记载了谪戍宁夏有代表性的文化人及其谪戍的原因。流寓人群与地方文化生成关系密切:一是移民生成地域文化,二是流寓人群带来地域文化之繁荣,三是留下了延生的文化根脉,四是体现了特殊的时代性,五是流寓人群直接彰显地域文化的特殊性,深层影响着地域历史与人群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20.
有明一代是中国古代屯田史上最称发达的时期。自洪武至崇祯,历代屯田均以“九边为多,而九边屯田又以西北为最”。现将地处西北重地的宁夏屯田作一述论,既可了解宁夏屯田的状况,又可概观西北乃至全国屯田的一般状况。明代之宁夏屯田,就其分期与制度来讲,与全国各地的屯田无大区别,但又有其特殊点。就有明一代屯田的分期而言,史学界均奉王毓铨先生《明代的军屯》所提出的观点:“洪武、永乐间各种制度都比较严明,而且这个时期正在大兴屯田,也是明代军屯最盛的时期。”“宣德以后日趋隳坏,到万历年间,屯军逃亡,屯田抛荒。”这一分期法系针对全国军屯而言,是合理的和科学的。而宁夏屯田的分期是否也如此呢?我们认为,宁夏的屯田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