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曹雪芹传世的诗歌只有“白傳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残句,是应他的好友敦诚之请为其《琵琶行》剧曲题诗的末两句,偶然地被记录在敦诚的《鹪鹩庵笔塵》上。单凭这两句残诗和曾亲睹曹氏诗歌的密友对他的评语:“爱君诗笔有奇气”、“工诗善画”,有人认为未能证实曹雪芹是一个“能写好诗”的诗人。但是,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里面,却有大量的诗词歌曲。尽管好多诗词为了适合情节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呈现出妍媸不一的情状,却均出曹雪芹的手笔。很难设想,一个对古典诗词  相似文献   

2.
学苑撷英     
“前七子”诗补注三则  明代“前七子”两大领袖之一的何景明有一首《武关》诗 ,诗云 :“北转趋刘坝 ,西盘出武关。微茫一线路 ,回合万重山。天地几龙战 ,风云惟鸟还。关门锁溪水 ,日夜送潺。”对于该诗的最后两句 ,在《明诗选注》(黄瑞云选 ,中州古籍出版社 1 990年出版 )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离开人间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认真、全面地评述他的《饮酒》诗的论者并不多见,而从他二十首《饮酒》诗中,仅摘录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几句,或至多援引一首诗作为论据,便认为陶渊明“静穆”、“悠然”者,历代有之。笔者在本文中欲对陶渊明的二十首《饮酒》诗,做一次综合探讨,以便对这一组诗和陶渊明的为人作出较全面的评价。陶渊明的《饮酒》诗主要反映了他哪些思想情绪,从诗前的小序便可以看出其大概。其小序有云:  相似文献   

4.
《乌台诗案》一名《乌台诗话》(见《眉山诗案广证》卷 2 ) ,却有悖于“论诗及事”或“论诗及辞”的“诗话”传统。但换一种眼光来看 ,诗案中有时涉及作诗本事 ,有时供出诗作或某些诗句的用意 ,则“论诗及事”、“及辞”还是时或有之 ,只不过作者多半迫于外力言不由衷罢了。因此 ,《乌台诗案》实在是一种“变形”的诗话。关于诗案供状迫于外力言不由衷 ,前文已有所触及 ,这里再举几个例子 ,以见其荒唐可笑。《和李清臣韵》云 :“羞为毛遂囊中颖 ,未许朱云地下游。”前句姑置不论 ,后句用了一个典故 :“朱云 ,汉成帝时乞斩张禹 ,汉成帝欲诛之 …  相似文献   

5.
在格律诗中有多行一句的现象,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同时一行多句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如“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行多句就是一行诗是由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的复句,上面两例都是每行诗中有三个分句。不过这种复句的分句之间并无语音停顿,从形式上看就是一个句子,习惯上也称为一句诗。但仔细分析起来,便可发现它并非是一个单一结构,而是由两个以上的结构组合而成的复合体。这种现象在古代散文中大量存在,在格律诗中也很多。我们可以把…  相似文献   

6.
平生爱酒,却又酒不胜量,所以只喜欢“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那种从容恬淡,最害怕“抱琴沽一醉,尽日卧垂杨”那种豪饮鲸吸。然“酒场无情”,一旦误入,便身不由己难免一醉。 日前,几个老同学重聚,酒逢知己,相得甚欢,一学长举杯相劝:“人生难得几回醉,来来来,一醉方休!”一脸沧桑,几多豪情,不由你不开怀畅饮。于是,大醉而归,卧  相似文献   

7.
在陈伯达写给林彪的题词册中,抄了一段翻译的诗,其中四句是: “漫漫思想界,长夜有明灯。赖此导人类,探讨永无垠。”这是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乔治·艾里奥特(真名为马丽·安·艾文斯,1819年—1880年)的诗。原诗题为《但愿我能参加那看不见的合唱队》,写于1867年。后来,H·F·奥斯本作的《生物学名人印象记》一书,引了这首诗中的几行,作为卷首题词。陈伯达就是从《生物学名人印象记》的中文译本(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抄来了这几句诗,把它赠给林彪的。陈伯达这样做,显然是为了利用这几句译诗,作为他的反党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读好诗歌,象是饮了虎跑水泡得龙井茶,清冽甘醇,香馥味美。宋代潘大临的一首没有完成的诗,就是这样的好诗。全诗虽然只有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短短的七个字,却让人感到情景交融,诗尽,意无尽。真是字字皆珠玑,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自然天成,恰到好处。 原来这句诗是潘大临构思一首诗的首句。潘大临作诗的时候,刚写出“满城风雨近重  相似文献   

9.
《春江花月夜》一诗自清末学者王闿运,现代散文学家朱自清把它列入宫体诗之后,以后论者多持此见。宫体诗是以宫庭生活为中心的“艳情诗”,诗人张若虚既非宫廷的侍臣,也无宫廷生活的实践,《春》诗更无那种“轻艳”的内容,所以,不能将它划归为官体诗。  相似文献   

10.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法典》诗最后一句:“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许多同志谈唐元和、长庆年间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影响常引此为据。这句诗中的“胡妆”究竟指什么呢?有的同志认为,“胡妆”指胡人的化妆样式,具体说就是指胡人的发式、面妆样式;但有的同志认为,“胡妆”即胡装,具体说就是指胡人的衣帽。 “胡妆”一词中的“胡”字好理解,不同看法出在“妆”字上。从字义上看,“妆”字本指女子挽髻理容、打扮、装饰,它引申为掩饰其实。而“装”字,有一义也指打扮、装  相似文献   

11.
《蒹葭》诗是《诗经》中的名篇,出自《秦风》。秦本尚武之地,其诗多呈慷慨悲凉的特点,《蒹葭》却别具一格,境界幽远,含蓄蕴藉,呈朦胧迷离之美。朦胧美,特指诗歌意象的多义性、模糊性。它往往给人“测不准”的“困惑”。给人以神秘感,从而具备丰富的审美信息量。 《蒹葭》一共三章,一章八句,全诗为复叠章法,三章之间在文字上只几个字的差异。每章一、二句写景,后六句写对惝恍迷离的“伊人”的执著追求。全诗的朦胧美,表现在景物、人物、情节、语言以及审美感受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明代“前七子”两大领袖之一的何景明有一首《武关》诗,诗云:“北转趋刘坝,西盘出武关。微茫一线路.回合万重山。天地几龙战,风云惟鸟还。关门锁溪水,日夜送潺湲。”对于该诗的最后两句,在《明诗选注》(黄瑞云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该诗的注③中,我只是简单地注日:“潺湲(chan yuan),溪水流动貌,此  相似文献   

13.
《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共用了七个“呵”字,由于受前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而发生同化的音变现象,读的时候应特别注意.细心辨来,主要有四种情况.第一种作助词,附在句后,因前一字的韵母为“i”,所所它的读音由“a”变音读成“ia”,相当于“呀”;诗中有四处应这样读.  相似文献   

14.
朝鲜名士徐敬德之《花潭集》享誉海内外,其诗歌艺术卓然一家。《花潭集》里的诗歌主要有闲适诗、赠答诗、咏物诗和说理诗四类。徐敬德之《花潭集》里的诗歌艺术特色包含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兼收老庄自然之姿,融合释家寂然之境,凝采王维诗艺之妙,实有“自然”、“寂然”、“凝然”之“三然”特色,譬如《花潭集》里的闲适诗。二是含晋风唐貌,又携景入情,此以花潭之赠答诗为代表。三是多奇言秀句,又对仗精工,尤在咏物及说理诗上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5.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一诗(初一语文教材),其中,“两水夹明镜”一句解释较多,各不相同,但均感难以理解。比如,有的把“明镜”解释为“桥洞和它的倒影合成的园形”,说此句为“两水各带有一镜”。这个解释颇费解,因为“两水”句后的“双桥落彩虹”是说宛溪上有凤凰、济川二桥,并未说句溪有桥,那么,句溪一镜又从何来?  相似文献   

16.
从格言诗看历代藏族学者的治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藏族文学中的一种独具风格的文学体裁,藏语称“勒谐”()或“丹居”(),汉语称为格言诗。它以七言四句为固定形式,运用比兴手法概括出深邃的生活哲理,因而,又称哲理诗。  相似文献   

17.
有人称鲁迅的《雪》(辑入《野草》)是“极美丽的诗” (李何林《鲁迅“野草”注解》)。是的,《雪》饱含诗情画意,斐然成章,确实是一首醇香扑鼻、动人心魄的好诗。然而,它不是那种通常意义上的分行排列的诗,而是用散文的句法和形式写作的散文诗。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先生的《凤凰涅槃》,其中《凤凰更生歌》里有“一切的一”和“一的一切”两句,如:“一切的一,更生了,一的一切,更生了。”"一切的一,芬芳。一的一切,芬芳。" 初读时不甚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绕道而过,不作解释。有的老师则坦率地说,郭老这几句诗  相似文献   

19.
小说可以有恩格斯赞扬巴尔扎克的那种“编年史”式的写法,把历史的大波大折惊心动魄地摄取于连续镜头中,给读者遗下浩大的历史画卷。抒情诗似乎难于为此。它摄取生活不是广角镜,又避于叙故事,这是“命定”的“局限”。然而一切真正的创造是不为“命定”所“局限”的。倘若诗的航船永远不离开生活的中流,该升帆时升帆,该疾驰时疾驰,当然也有停泊,迴驶,但诗的航船随着中流终归在航行中。这样,诗为我们展现的虽然不过是口声汽笛,几簇浪花,几缕烟丝,但是透过它们,我们仍然能依稀可辨生活前进的路线,历史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简称《出峡诗》。它的末段有“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之句,宋人严羽著《沧浪诗话》末卷《诗证》篇里指出:杜诗“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之句,殆不可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