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对流动人口健康问题应该给予更大关注,既有在探讨流动人口健康形成的研究中对社区层面的潜在影响关注不足。利用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卷),构建了社区住房质量与邻里构成对健康影响的比较框架,一方面对既有研究冲突进行验证,另一方面深入揭示社区健康效应的重要因素。结果显示,社区住房质量和邻里构成都是影响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住房质量(社区住房档次越高)和邻里构成(本地人比重越高)与流动人口健康成正比;利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果稳健;从多个维度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分析显示,相比于邻里构成,社区住房质量对流动人口健康被高估;邻里构成中本地人口比重产生更强的邻里效应,进而对流动人口健康影响作用更强;住房质量的提升对受过高等教育和已婚流动人口的健康具有促进作用,而邻里构成促进了女性、高等教育和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研究结果支持社区经济特征对健康的影响被高估的结论,为此在从社区层面对流动人口健康进行探讨时需要关注人口构成(如:邻里构成)可能带来的隐形观念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2.
魏宁  周绿林 《西北人口》2016,(1):112-116
基于健康资本对于中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数据,从健康资本及预防学的观点,研究健康资本对于我国中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社会人口学因素的前提下,健康自评等健康资本都是影响我国中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相对于中年人而言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行为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应该从预防保健的角度改善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从而减轻对医疗卫生服务形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现有研究更多关注居住隔离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但忽略了不同居住空间类型造成的层级性影响,其背后的路径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发掘。本研究利用2013年CMDS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包含社区、住房及邻居类型等多种邻里因素的分层模型,展开具体的居住空间层级效应检验及其内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社区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融合程度既受邻里建成环境、住房等客观物理因素的影响,也与社区活动参与、邻居类型等社会资本条件密不可分,社区环境通过社区活动参与对社会融合产生影响。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城市可以通过增加社区内住房的异质性、改善邻里环境以及鼓励社区活动参与等有效措施,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与健康研究领域存在核心概念界定不清与理论解释欠缺两大不足。文章在社会网络的视角下对社会资本、社会凝聚和社会支持三个相互杂糅的概念进行辨析区分,并在此基础上以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对身心健康的作用效果与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在控制社会凝聚和社会支持作用的条件下,社会资本依然对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独立影响,但其对两种健康在影响因素和影响方向上呈现一些差异。其中,网络规模和网络顶端对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心理健康同时还受到网络差异的负向影响。从这个角度而言,社会资本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并不必然是积极正向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生计资本理论,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5年在安徽巢湖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福利状况”调查数据,研究在中国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子女迁移导致老年家庭户人力资本减少、社会资本增加;但没有直接增加老年家庭户的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虽然子女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水平和结构,但这种影响是以家庭结构为条件的.子女迁移拉大了与子女同住的老年家庭户在金融资本上的差距,弥补了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劣势,而自然资本作为农村老年人生产生活的重条件不受其子女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口学刊》2019,(6):103-112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基于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详细考察空气污染、社会经济地位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机制及城乡异质性,进一步识别空气污染与社会经济地位协同作用对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分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口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群拥有更好的自评健康水平,这种群体健康分化主要来自社会经济地位正效应和空气污染负效应的综合影响。城乡居民之间的健康差异主要来自收入的绝对差异和偏效应差异以及社会阶层和教育水平的城乡差异。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不平等具有显著的分化机制,其作用途径是通过调整社会经济地位尤其是收入效应来实现的,这种分化机制在城市居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相关政策的设计实施应该更加关注环境健康风险以及健康不平等的加剧:一是要加强环境规制,严控大气污染,降低居民整体暴露风险;二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弱势群体应对健康风险的能力;三是要加强城乡教育培训的扶持力度,缓解收入差距和教育分化引致的健康不平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6年、2009年和2011年的数据,检验我国是否存在流动人口健康状况普遍优于城市居民的健康移民现象。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横向分析三个年度的数据得出,流动人口在长期健康指标上的表现优于城市居民,这种差异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收入和吸烟史等变量后依然保持显著,而两组人群在近期健康指标上的差异总体上不显著。建立Cox回归模型纵向分析三个年度的数据得出,两组人群在近期健康上患病概率并无明显差异,而城市居民患有长期疾病的概率显著高于流动人口,这种差异在控制变量后仍然保持显著。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的城市融合问题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已有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的研究大多从个体层次出发,探讨社会资本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对农民工融合的影响。但却忽略了这个群体的制度身份对他们融人城市的限制,且未能从群体的层次将他们的现实处境与融合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探讨。本文以建筑业农民工群体为例,从融合的社会经济维度探讨该群体城市融合的现状与困境,并提出以制度身份为基础的该群体社会地位的边缘化,才是阻碍农民工城市融合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9.
“健康老龄化”社会评价指标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基于对“健康老龄化”科学涵义的理解,尝试性地建立了一套由老年人自身健康指标,老年人家庭和物质生活指标、老年人所有社区指标和“老龄化”社会指标四个层次构成的“健康老龄化”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城市和广州市的情况进行了初步测算。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实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探讨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状况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还没有完全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圈,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隔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市生活体验、社区参与程度、相对剥夺感对其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感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江苏地区农户调研资料,归纳总结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行为及主要特征,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剖析资本类型对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以职业规划能力和受教育程度为主的个体资本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但作用程度低于其它资本。其它资本中以社会资源衡量的社会资本对非农就业行为影响尤其显著。资本类型对非农就业区域的影响远高于非农就业行业。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提出提升群体受教育水平和职业规划能力、构建多维度非农就业权益保障机制与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与发挥城市集聚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是健康城市化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会资本缺失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受阻,进而引发许多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就必须增加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主要对策有:转变城乡分割思想,在全社会确立一种城乡开放、平等、统筹观念;打造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市民进行互动和交往的文化环境;积极进行制度改革,创建农民工同城市融合的制度平台;建立健全公平、共享的社会保障机制,消除人为差别,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认同感;加强对农民工就业培训,积极增加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存量;加强和发挥民间志愿性组织的作用,增强人们的社会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3.
医疗服务公平和人民的健康是各国卫生系统向其国家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所应实现的两个重要目标。但以英美日为例的发达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统计年鉴中的医疗服务公平性排名确有明显差距,因此,高收入和高政府医疗卫生支出与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和健康公平性并没有必然关系。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美日英国的政府间医疗卫生支出责任划分的结构发现高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比例是提高医疗服务筹资公平性的前提,中央承担社会医疗保险责任是实现医疗服务筹资公平性的保证,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出资的长期护理有助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地方政府的参与更有助于提高一国医疗系统机构数量特别是医院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杨雪  王瑜龙 《人口学刊》2020,42(3):66-77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老年人口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日益成为政府、社会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数据,针对老年人口社交活动难以量化的问题,构建"社交活跃度"指标,利用OLS回归和IV-regress二阶段回归模型分析社交活动对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我国老年人社交活动水平整体呈现低活跃型特征,社交形式比较单一。第二,社交活动确实会对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产生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在各影响因素不同水平下表现出显著差异,尤其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状况较好以及较高的社交活跃度会对老年人健康产生积极正向影响。第三,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能够显著改善其健康状况,参与多项社交活动且参与活动频率高对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优化作用尤其明显。因此,我们应提升中国老年人口的社交活跃度。老年人应积极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社区、基层政府及社会企业应构建并完善与老年人社交活动及健康保障相配套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国家层面则应更加积极地完善相关的老龄化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15.
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中国城乡居民对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这些因素到底对中国社会保障模式选择影响有多大?对于这些问题,至今我们的了解仍显不足。对重庆市城乡居民福利态度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呈现出较为明显社会公平取向的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特征、制度效果等因素对城乡居民均有显著影响。制度效果、恩格尔系数和文化程度、性别等因素对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模式取向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There is increasing interest among researchers in the effects of social capital on the health of older adults. One of the key policy question for an ageing population concerns how do we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ealth. Very recently, an increasing interest on social capital as a key determinant for health has developed and, surprisingly, not much is known for the European popul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self-perceived health among older adults in Europe using a mixed effects logistic model. Social capital is considered in its two components—bonding and bridging—in order to understand if the relations inside or outside an individual inner circle have a different association with health. Our results give empirical support to the role of individual social capital in preventing a poor self-perceived health. This means that social capital, especially the bridging component of it, can be one of the key factors of ageing in good health and should be fostered by policy makers in order to give an answer to one of the most compelling challenge of our century: population ageing.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social factors and health measures in predicting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n early and late adolescence using population-based administrative data. The sample was made up of 41,943 children born in Manitoba, Canada between 1982 and 1989 and remaining in the province until age 18. Multilevel modeling nests each individual (level 1) within a family (level 2) residing within a neighborhood (level 3). Most important in predicting adolescent achievement were a broa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dex (and a narrower measure of household income), being on social assistance, mother’s age at first birth, gender, residential mobility, the presence of ADHD/Conduct disorders, and measures of family functioning (child taken into care or offered protection services and family structure history). Family size, birth order, and newborn characteristics (birthweight, APGAR, gestational ag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ut of little importance in explaining the outcomes. Both examining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and systematically omitting variables showed social factors (often emphasized by epidemiologists) to have markedly greater effects than the combination of health measures (often stressed by economists) in predicting achievement. However, mental health in childhood is identified as among the important predictors. Record linkage across population datasets from health, education, and family services ministries allowed: tracking health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t different times in a child’s life, following a large number of cases across childhood, considerable sensitivity testing, controlling for unmeasured family and neighborhood effects, generating an extensive list of predictors, estimating effect sizes, and comparing Manitoba results with those of well-known American studies.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就业稳定性差异的农民工创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就业稳定性差异的视角,基于不同就业特征农民工群体进入自雇创业因果机制的差异,对人力与社会资本在稳定就业与不稳定就业农民工自雇创业中的作用进行比较研究。利用实地调查数据的检验,发现人力与社会资本对不同就业特征农民工群体自雇创业的作用方式不同:不稳定就业群体人力资本中的教育程度越低,社会资本桥梁性越高,越可能进入自雇创业;稳定就业群体人力资本中的城市工作时间越长,社会资本内聚性特征越强,越有可能进入自雇创业。  相似文献   

19.
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经历了长期的制度实践和政策调适.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制度模式和运行机制,尤其是多数工业化国家也同样经历了“先城市、后农村”的养老保险发展历程.这对我国当前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二元分割走向统筹整合有着重要的经验启示,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城市农村双向推动、制度统分双层结合、时间序列上的分步渐进和空间层次上的梯度递进是社会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应遵循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