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34年,蒙古末代可汗林丹汗病故后,其子额哲归附满洲爱新国。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将公主嫁给额哲,封额哲为和硕亲王,并将其所部编为扎萨克旗。关于额哲旗的游牧地所在,史料记载一直模糊不清。笔者曾撰文考证,额哲旗的范围基本上相当于今天内蒙古库伦旗辖境及其附近地区,但证据略显不足。本文利用康熙四年(1665)由内大臣兼理藩院尚书喀兰图等所具满文题本,进一步考证指出,额哲旗的游牧地就是在今天库伦旗一带。  相似文献   

2.
外蒙古的归属俄罗斯运动与第二代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日]森川哲雄一、前言1755年(乾隆二十年),清朝征服了准噶尔汗国,其余波波及周边地区,引起了多种问题。例如围绕准噶尔出现的“逃亡者”问题而引起的清朝与俄国的对立便是其中之一。更为严重的事态产生于外蒙...  相似文献   

3.
顾实汗曾孙、和罗理第三子、阿拉善旗第二代扎萨克多罗郡王、和硕额附阿宝,是和硕特蒙古在清代康熙、雍正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继承祖辈和清朝皇室的关系,参加过清朝前期安定西北的一段军事活动,对当时祖国西北的统一曾做出应有的贡献,因而被清廷封为多罗郡王。然而关于他的历史活动,至今还未有人进行全面整理。本文拟限个人接触史料,兹将其重要事迹,依年辑述如下。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授和硕庄亲王博果铎女为郡主(即爱新觉罗鹅掌公主,俗称道克欣公主),阿宝尚郡主为和硕额附,赐第京师,命御前行走。  相似文献   

4.
哈密回部在新疆诸回部中具有独特性,该部是最早归附清朝的回部,也是第一个实行扎萨克制和唯一一个首领晋封亲王爵的回部。由于清朝对哈密回部"以德待之",以及哈密回部首领对哈密历史的认知,终清之世,即便是同治朝新疆变乱之时,哈密回部首领始终忠于清朝。同时,哈密回部是清朝经略西北边疆的依托,在清朝历次西北边疆战事和管理新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因此,清朝君臣对哈密回部评价较高,并予以特殊对待。  相似文献   

5.
哈密历代回王对清代新疆的政治与社会有着重要影响,有关史料和研究著述对哈密回王先祖成员和其来源等问题上认识不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表明,哈密回王额贝都拉的先祖四代成员分别为:伊萨米拉、巴齐、莫莫特雅尔、莫莫特沙依,他们从伊萨米拉以来就已世居哈密。  相似文献   

6.
从17世纪60-70年代的俄文档案看准噶尔部噶尔丹的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噶尔丹与清朝康熙帝争夺对蒙古的霸权,失败身死。关于他晚年的情况,清朝方面有许多值得信赖的史料,由此可以大体明了其中的经过。但是,关于他在尚未公然与清朝为敌之前,特别是在实现准噶尔汗国统一之前的情形,尽管有许多学者致力探讨,仍然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1996年莫斯科出版的《俄蒙关系文件汇集(1654—1685)》1654—1685.1996.以下简称《文件汇集》,收录了有助于解开上述谜团的重要俄文档案。兹拉特金在他的名著《准噶尔汗国史》1983)一书中已经利用了这些俄文档案。以下,就根据《文件汇集》来对噶尔丹初期的情况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1716年10月,以策妄阿拉布坦为首的准噶尔贵族调兵遣将远征西藏,西藏的统治者拉藏汗多次错过良机,最终准噶尔攻占拉萨,拉藏汗被杀,准噶尔贵族开始了在西藏长达三年之久的统治。准噶尔统治西藏时期,建立起了以达孜巴.拉杰热丹(stag stse lha rgyal rab brtan)为首的傀儡政权,尊崇格鲁派佛教,迫害其他派别佛教。准噶尔在西藏的统治较为残暴,最终在清军的打击下被赶出西藏。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藏地方治理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了西藏地方同清中央政府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对于“卫拉特”、“额鲁特”、“四卫拉特”、“准噶尔部”及“准噶尔汗国”等名称的含义,国内外有关学者众说不一,莫衷一是。文章旨在说明从清朝至今,“卫拉特”一词,汉语音译“卫拉特”或“额鲁特”。“卫拉特”是胡都木蒙文“oirad”的音译,“额鲁特”是托忒文“oirud”的音译,两者均意为“邻近者们”。“四卫拉特”是一种习惯称谓,指归附于成吉思汗的四万户卫拉特百姓,不指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绰罗斯等四个部落。而准噶尔部、准噶尔汗国等名称都得名于准噶尔盆地(即ziiiin gar hotogor)。  相似文献   

9.
一 1717年,准噶尔军攻入西藏,废黜西藏王拉藏汗和因拉藏汗擅立而没有得到青海和硕特部支持的入世达赖喇嘛.夺取了西藏地方的政教之权。当时与准噶尔部处于敌对关系之中的清朝为了将准噶尔部的势力从西藏驱除出去,于1718年派遣色楞、额伦图率所部军队入藏,但不久便在准噶尔军的攻击下败北。消息传来,康熙帝惊愕不止。同年  相似文献   

10.
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朝联合青海和硕特部进军西藏,成功驱逐在藏准噶尔军队,西藏纳入清朝版图。事后清朝谨慎探索治藏政策,西藏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清朝深知西藏达赖喇嘛对蒙古部落的重大影响,因西藏长期置于青海和硕特部控制而无法直接管制,驱准保藏的成功则给予清朝难得的机会。为使西藏免于准噶尔的再次侵扰,清朝先是巧妙安排废除汗王制,打破达赖喇嘛与青海和硕特部汗王协同管理西藏的结构,代之以噶伦管理藏务直接对清负责,之后扶持康济鼐代清主政西藏。  相似文献   

11.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噶尔军队远侵西藏、占领拉萨,终结了青海和硕特汗庭对西藏的统治。青海和硕特、准噶尔、清朝在西南展开了激烈的权力角逐,为实现"驱准保藏",清朝两度派军远征在藏准噶尔军队,其中青海和硕特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分析西南边疆局势及清朝与青海和硕特关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青海和硕特的内争及其影响,可以厘清清朝如何争取、拉拢青海和硕特联军进藏,实现西藏纳入清朝版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清朝对哈密、吐鲁番回部采取了有别于其它维吾尔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即政治上施行札萨克制为中心的笼络政策,经济上给予丰厚的利益,并充当额贝杜拉和额敏和卓两大家族在其领地上的统治靠山。这一民族政策在清朝统一新疆前和统一初期,颇具积极意义,但统一新疆后不因时予以变革,其民族政策愈益表现出其消极性和落后性,因此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3.
(六) 电哈密到喀什噶尔的台站道路至于天山南路台站的安设比北路晚。以上所述,1755年(乾隆二十年)准噶尔战争重新爆发之后,天山北路、其中特别是乌鲁木齐北路台站被准噶尔军控制了(86)。这为西路清军经过天山北路再次进入伊犁地区造成了困难。因此,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军抛开乌鲁木齐北路,由吐鲁番以北额林哈毕尔罕山和喀喇沙尔西北珠勒都斯山越过天山山脉,分两路向伊犁方向发动进攻(87),并获得胜利。然而扫清了由哈密向西经过吐鲁番分别到乌鲁木齐和喀喇沙尔的道路,为乌鲁木齐南路和天山南路台站的安设创造了条件。至于天山南路的从喀喇沙尔到喀什噶尔一段台站的安设,显然是从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到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期间,清朝统一整个天山南部地区的过程中成完的。起初,根据天山南路所属各台站的管辖权,把全路区分为哈密、陶赖泉、辟展、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叶尔羌、和田、库赤他斯浑等十区段(88)。后来,人们把它一般都以吐鲁番为中心,分成东、西两个自然区段。  相似文献   

14.
哈密、吐鲁番和库车的达尔汉伯克王希隆清朝统一新疆之前,准噶尔统治下的哈密、吐鲁番和库车各有达尔汉伯克一名。按伯克为维吾尔人官名,清朝统一新疆之前,维吾尔人中可考之伯克有阿奇木伯克、伊沙噶伯克、噶杂纳奇伯克、商伯克、哈孜伯克、密喇布伯克等30余种。伯克...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汗国覆灭前后,西北地区发生了两次大规模天花疫情。乾隆八年(1743)到九年(1744)的天花疫情发生在伊犁、乌鲁木齐、叶尔羌等地,导致了准噶尔汗国十余名宰桑身亡。乾隆二十(1755)到二十三年(1758)的天花疫情伴随着准噶尔汗国的灭亡,扩散至天山南北,导致流民四起,人口大量死亡。通过档案文书的解读可以发现,一些学者声称的清军给准噶尔带来天花的观点缺乏依据,天花在准噶尔社会及周边早已存在,并多次暴发。准噶尔汗国覆灭之际,内讧、战乱、饥荒使准噶尔社会秩序瓦解,本就一直存在的天花有了大暴发的条件,社会的失序使得病毒的传播更加肆无忌惮,又反过来加剧社会的失序,并伴随着饥荒、战火将准噶尔社会拉入深渊。  相似文献   

16.
康熙三十五年本《蒙古律例》(以下简称康熙本 )是 1 6 2 7- 1 6 94年间清朝针对蒙古而制定的法律法令的汇编。这个时期是清朝向中亚扩张的时期 ,也是它同一些反对势力不断进行战争的时期。期间 ,漠南、漠北蒙古 (即喀尔喀 )领土上的一些独立的汗国 ,虽然进行了顽强的、长期的抵抗 ,但是 ,最终还是一个接一个地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1 7世纪中叶 ,持续了近 2 0 0年的封建割据使这片领土分化成为漠北蒙古 (即喀尔喀蒙古 )、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 (即准噶尔蒙古 )。漠北蒙古居住在蒙古的阿尔泰山、杭爱山以及杭爱山以东的地方。漠南蒙古各部落分布…  相似文献   

17.
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准噶尔部贵族对维吾尔族聚居的南疆地区,统治了近八十年。这一段历史,无论是研究新疆地区史,还是维吾尔史、准噶尔史,都是不可忽视的一页。本文试图就准噶尔部贵族在南疆统治的确立,准噶尔部贵族对维吾尔族人民的统治,以及维吾尔族人民反抗准噶尔贵族统治的斗争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十七世纪八十年代准噶尔贵族进军南疆之前,广大的维吾尔族人是在察哈台汗后裔建立的叶尔羌汗国统治之下。十七世纪中叶,在著名的叶尔羌汗王阿布杜·拉西德(一五三八——一五七○年)之孙阿布杜拉汗的努力下,叶尔羌汗国与刚建国的清政府建立了政治、  相似文献   

18.
清朝顺治、康熙时期,靖逆侯张勇坐镇甘肃数十年,对清初陕西、甘肃(含宁夏)地区政治军事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清廷经略西北边疆的关键人物。"三藩之乱"时,正是由于张勇忠于清朝,故陕西、甘肃没有完全被叛军所控制,并在张勇的平叛下逐步转危为安。同时,张勇任职甘肃期间,在绥定青海蒙古、收集准噶尔蒙古情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康熙帝经略边疆的得力助手。此外,张勇在西北边疆为清朝培养了一批军事将才,这些人成为清朝经略西北的重要依托。基于以上贡献,张勇备受康熙帝、乾隆帝等皇帝的推崇,并被清末民初人视为清初"汉将之首"。  相似文献   

19.
一哈密农民起义,爆发于辛亥革命时期。它是维吾尔族农民反抗哈密王沙木胡索特的一次革命运动。这次农民起义所以发生,完全是哈密王实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所激起的。哈密王开始受封在清康熙年间,传至沙木胡索特,已是第九世了。在平定准噶尔和平定阿古柏中,哈密王始终站在清政府一边。因为效忠有功,清政府不断对哈密王封官晋爵,以示表彰。最初晋封一等扎萨克塔尔汗,后封为哈密郡王、亲王等称号。当清政府取消新疆封建伯克世袭制时,因念哈密王的功勋,继续保留了哈密的封建王公制度,作为清政府对哈密王的“特殊优待”,使哈密王位的世袭,长达两个世纪之久。到清朝末年,沙木胡索特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近年刊布的穆斯林史籍抄本,勘比汉文史籍,阐述了叶尔羌汗国后期的政治史,揭示了汗国衰亡的原因——汗族成员争权夺位,异密专横跋扈、和卓势力兴起、干政并勾结境外势力入侵,最后汗国并入准噶尔汗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