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碑志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学和造型艺术,在现代文学史和艺术史中占据重要位置,并在清末以后走向现代化,对此学界鲜有研究。文言碑志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三个面向。首先,该时期不仅引入了“纪念碑”“滑稽碑”等新文体,戏仿类拟碑志作品也开始盛行,凸显了碑界革命新风潮。其次,碑志作者在语言运用上打破了古典时代的行文规范,在句式上不限字数、不拘骈散,用韵也更加自由。再次,文言碑志中渗入了不少白话元素,并运用了大量新词汇和新典故。最后,随着现代政治文化生活的日益复杂化,该时期碑志在叙事上多以重大政治事件为线索,一方面突出个人命运与大时代的紧密联结,另一方面也逐渐成为政治宣传的一部分。碑志中的议论也往往紧跟时事,具有浓重的革命色彩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文学旧体诗词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集中出现了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中形成了具有独立的文学内涵和价值的文学现象,“九一八”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初声,成为中国及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旧体诗词作品,由此,旧体诗词出现了20世纪以来第二个创作高峰。有的作品延续、发扬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边塞诗传统,咏叹悲歌慷慨的军旅生活,有的作品在当时中国整体的社会情境中去体味这一事件,充满了家国之忧与救亡之切的尖锐沉痛的社会批判,还有作品对“九一八”事变作历史省思,透视研索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其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探讨其中的规律与教训。“九一八”文学中的旧体诗词显现了20世纪文学与文学传统的脉系关联,是闪烁着现代中国文学精神的创作。它所显示的旧体诗词在新的社会、时代中的创作实绩,为我们打开了考察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学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文学史家们认为,“五·四”以后的文学史是新文学发展的历史,因此当今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均忽略了旧体诗词的创作。这种对旧体诗词的偏见形成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并为作家和政治家所强化。然而,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旧体诗词的形成与汉字的特质密切相关,千百年的历史又使它对中国人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五·四”文学革命后,旧体诗词虽然被新诗挤到诗坛的边缘而失去了正统的地位,但它仍然顽强地发展着。它有一支可与新诗相抗衡的诗人队伍,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这股潮流一直贯穿在20世纪的始终,并呈现出起伏的发展态势。它在思想与艺术方面的成就也不逊色于现代新诗。旧体诗词虽然是一股支流,但它具有与作为主流的新诗并驾齐驱,一同发展的历史地位,不应为20世纪文学史所忽略  相似文献   

4.
在张说现存碑志中,官修碑志为奉敕为三品以上的重臣或皇亲国戚而作,《姚崇碑》为其最为特别之作。该碑在类型化的颂美之外,采用异常简写碑主族出、世系与乡邑,不写亡妻,运用皮里阳秋的笔法暗讽姚崇的孝心等方式表达“微言大义”,使其碑志由注重实用性向偏重文学性转变。私修碑志则是应朋友、亲戚、同僚之请而作,《贞节君碣》为其早年的代表作。该碑运用小说笔法、选择典型细节等方式,使模式化的碑志逐步成为生动形象的人物传记。这些变化体现了张说“实行”“素心”的创作理念,展现出文学性、个性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期(1912-1919)的文言小说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异常活跃,尤其是报刊上发表的文言短篇小说成果颇丰。民初文言小说在形式和创作手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在思想上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对理想社会政治图景进行了描绘,表现出了旧体文学作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变革精神。这些精神特质既是对文言小说传统精神的延续,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吸纳,从而让民初文言小说成为我国小说从古典向现代过渡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既是文坛领袖,又是著名的史学家,其深刻的史学思想以及历史编纂实践对他的散文创作,尤其是碑志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在碑志创作中自觉地运用修史的精神和具体的创作方法,体现出了以史笔为碑志的创作特色,并为后代的碑志创作开辟了新的境界,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7.
朱祖延先生《古汉语修辞例话》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建国以来首部文言修辞著作,也是“文革”后中国修辞学再度繁荣时期最早的著作之一.该书深受清代乾嘉考据学派的影响,采用了适宜于文言修辞的“例话”式体裁,学术上可谓是渊源有自.在辞格范畴分类与研究上,该书也颇有创见,对于修辞学、语言学、文学研究以及古籍整理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旧体诗词的韵与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有韵为诗,格律难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晚清民国时期,词境由域内向域外延伸成为词史发展的重要现象,而东洋词境堪称其中意蕴丰富且极具价值的方面。此期中国赴日词人或出使,或留学,或旅居,目的不同,身份亦殊,导致他们的创作意图与创作心态以及由此生成的东洋词境格外复杂。东洋词境的“身外之境”集中于对东洋山川、民俗与新生事物的描摹,而“身内之境”则普遍隐含着“异国—祖国”的情感结构。由于中日关系的变动、群体选择的歧异、词学宗尚的异趋,“异国—祖国”的情感内涵与呈现存在着变化与差别。东洋词境是晚清民国时期中国词人异域创造的结晶,是词人创作进境与转境的重要表现,是对中国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12.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胡适与中国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适一生提倡传记文学,理论与创作并举,对发展、推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和实现中国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胡适是从发展“新文学”和革新旧体传记文体的要求中把“传记文学”独立出来的,而他提倡传记文学的目的不只是介绍西方传记文学思想。而是“发现”中国的传记文学传统乃至建立中国的传记文学。传记文学应是“胡适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散文中,碑志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欧阳修的碑志可说是“庆历”风云录,“系乎治乱”文。它全面地反映了庆历新政前后北宋政坛上围绕革新进行的激烈斗争,借碑志系统地宣传了革新的思想。这些碑志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方式以及文章布局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具的特色。欧阳修的碑志是中唐、北宋中期事实上存在着的变法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旧体诗词鉴赏和创作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一生喜爱鉴赏和创作旧体诗词,而且鉴赏和创作的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既批判地继承了旧体诗词的表现形式,又运用传统体裁表现丰富而崭新的现实内容,其诗词在表现形式上突破传统,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在思想内容上超越传统,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邃的革命情怀。在旧体诗词遭到否定和排挤的情况下,毛泽东不因个人的偏好而无视中国诗歌的发展实际和发展规律,而是以自己成功的创作实践和精到的诗歌理论擘画出新中国诗歌发展的格局与方向。毛泽东对继承和发展中国旧体诗词传统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唐前碑志文学发展史上,庾信是继蔡邕之后的一位重要的碑志创作大家.庾信继承了蔡邕的碑文观,认为碑文的职能以记功颂德为主,且重视碑文称功颂德的等级性.在碑志文创作上庾信虽然仍守"蔡氏矩矱",但也体现出了新变.他将浓郁的悲情引入碑志文创作,并成功地在碑志文中运用了"鹤"、"松"等意象,为悲情的生发营造适合的氛围.庾信的碑志文创作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位骈体宗匠高超的骈文技巧,又善于将骈体与散体有机结合起来,使碑志文的文学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旧体文学亟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旧体文学问题,确定了旧体文学的范围,追寻了旧体文学与新体文学对立的原因,指出认为旧体文学不具有现代性是一种误解。接着指出研究旧体文学在现阶段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完整地了解文学的转型;帮助我们熟悉一批当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作家、作品;更深入地了解新旧文学之间的对话、交流、演变,并且可以突破一元论历史观的束缚。  相似文献   

19.
宋懋澄是明末重要的诗文与文言小说作家,其作品为白话小说和戏曲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冯梦龙就以其文言小说作为蓝本,创作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拟话本。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文学史上并没有对其创作成就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文革”十年,茅盾在没有发表任何作品的情况下创作了二十余首旧体诗词宣泄自己的情绪。这些“原生态”的写作对于作家本人及文学史研究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包括旧体诗词在内的“潜在写作”在“五四”新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