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元宇宙归根结底是一个以数字人为主体、具有虚拟实在性的数字虚拟社会。作为虚拟社会的元宇宙也是社会的一种,且与现实社会之间高度嵌套、相互构造,而非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平行世界。元宇宙社会的底层逻辑是虚实交互、人机互融、游戏范式和用户共创内容。元宇宙的架构化重新构造了社会行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同时也彻底改变了法律的调控进路,元宇宙中的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都将基于数字人主体而展开。尽管如此,但并没有为元宇宙社会构建单独法律秩序的必要,它仍然应该接受现实法律治理体系的统一干预。法律对元宇宙社会的治理,不是法律与代码技术的二元共治,而是借助代码技术实现法律的代码化预嵌与算法化运行。与此同时,去中心化治理的实现不单单取决于元宇宙背后的技术支持和价值倾向,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社会探索一种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法律治理机制之转型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
元宇宙是数字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后由多种技术融合而成的“技术集”,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智能化虚拟世界,具有智能运行逻辑、精神满足功能、无碍穿梭技术和数字永生主体等显著特点。元宇宙的出现解构了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使空间无限大、时间可重启、数字主体可变化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也带来了伦理风险:在个体层面,元宇宙主要带来人的异化、隐私泄露的伦理风险;在技术层面,元宇宙主要带来数据霸权的伦理风险;在社会层面,元宇宙改变了以人为中心的已有社会伦理结构。当前,可通过培育数字素养、嵌入伦理原则、完善法律法规、推进国际合作等途径来防范元宇宙伦理风险,引导元宇宙技术发展向善,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3.
2021年元宇宙横空出世,成为资本市场的兴奋剂、学界热议的聚焦点。然而对于如何定义元宇宙却是众说纷纭,本研究在厘清元宇宙运作机理与吸收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将元宇宙定义为: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为支撑,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设备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耦合一体,依据自己的主观想象建构和再造的一个虚实融通的现实镜像世界。相较于传统的网络空间与实体的物理空间,元宇宙拥有技术叠加性、虚实相融性、具身沉浸性与实时交互性等鲜明特征。和三十多年前互联网的诞生一样,元宇宙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社会,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一是元宇宙会重构人类生存时空新场域。元宇宙将从单一的自然宇宙扩展到虚实并存的双重宇宙,作为现实世界的孪生形态与延伸部分,元宇宙在萃取与融汇现实世界的演进脉络与表象特征的同时,亦依托强大而厚重的科技力量,变革人类生存的时空场域。元宇宙给予人类以沉浸式地体验与参与历史事件、在有限生命时长内获得多维生命体验、提前搭建与预演未来生活的机会,从而促使人类在主观上感受到时间弹性与韧性的增强;元宇宙给予人类以在虚拟世界中全息复制物理世界、在物理空间紧张的情况下获得虚拟空间作为补充、开辟兑现与外化想...  相似文献   

4.
通过引入虚拟媒介考古学方法,进一步发掘元宇宙的多重含义,揭示元宇宙与实际的媒介文本之间、已实现的游戏文本与人们渴望的元宇宙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元宇宙理念下的数字虚拟空间发展并不等同于简单机械的“游戏化”过程,而是游戏化理念在具体行业的跨界融合,并最终实体化为可供体验的内容、产品或服务。元宇宙以游戏为底层逻辑并进行多维拓展,以此激发用户的创造力,改变用户的参与形式、内容生产和消费方式,同时结合线上沉浸式消费体验生成经济价值,为数字虚拟空间的表征形式和经济系统构建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的游戏研究以20世纪80年代为转折,前后大致划分为“大世界”和“小世界”两个取向。“大世界”时期的人类学者依据跨文化民族志材料建立起普适意义的游戏类型学,申明了游戏在世界范围不同社会中的重要性,在这种取向中游戏被作为静态的文化样本或社会功能。80年代后数字技术则将人类学者的游戏研究带向动态和纵深的“小世界”,从传统游戏的多样性、一般性与超越性,到数字游戏的物质性、虚拟性与开放性,游戏活动的线上空间及其线下延伸正在成为人类学无法忽视的社会互动新场域,以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的民族志技艺仍被有效地用以理解新的社会性如何在虚拟世界与物理现实的裂隙中实验并生成。人类学的学科视野能够为游戏文化、数字媒介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与方法资源。  相似文献   

6.
元宇宙的形成标志着社会数字化发展进入高级阶段,也势必会引致对当前政府数字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创制。技术叙事中有关未来治理的想象,以及现实中基于商业资本运作下的“游戏”超域效应揭示了元宇宙赋能政府数字治理的可能性以及前景。以顶层设计与底层创新的上下衔接为基础,提出了以“原理-模式-载体-效能”为线索的逻辑理路。其中,元宇宙支撑构建的数字技术—经济混合规律体系作为治理原理为政府数字治理创新提供了原动力,而发展出的新型数字情境治理模式以“置换”和“仿拟”逻辑赋予了主体“在场”能力,并构建“自由人联合体空间”作为载体强化数字治理中人的主体性地位,最终实现以秩序正义为核心的治理效能。从当前政府数字治理的现实困境出发,构筑元宇宙赋能政府数字治理的总体方略:包括锚定真实治理需求、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以及耦合数字平台建设3条赋能路径,并形成以重点项目牵引、多元主体联动、多样智能治理连接、复杂智慧体系融入为特征的行动策略。未来,元宇宙赋能政府数字治理的关键还在于重视“脱域”视界下政府数字治理制度的逻辑转换,强化“游戏”情境下政务平台公共性的保障,以及警惕“超真实”符号世界的内生风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反思并追问元宇宙如何在可预见的未来延续和复兴技术治理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元宇宙是基于高速互联网与全新数字化交互技术,是未来融合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一种全新的深度交互和社会体验,有望重塑未来社会关系与经济秩序的技术体系。元宇宙概念快速“破圈”传播并在多个行业前瞻预研中持续走热,也为文化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升级路径。对元宇宙的全真互联与虚实融生的体验革命在文化数字化场景进行前瞻探索,在依靠技术革命释放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拓展和变革了社会关系。同时,以理性思维和文化视角审视未来数字社会下文化产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并做出调控,对文化在虚拟与现实空间的融汇共生具有建设性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为与现实平行的虚拟技术,“元宇宙”正在以新型的范式架构人们的记忆并引发新的奇思异想。它不仅是一种技术表象,更是借助技术阐释世界的一种社会化新经验,是对现实主体的夸张式宣泄,对个体存在经验的新操纵。然而真实世界与元宇宙世界如何构成新的媒介域,这需要从人作为主体去回应和重塑新型社会关系。将元宇宙与古代创世神话并置,可以看出,元宇宙与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的逻辑建构有着相似的模式,两者都意在开辟一个与现实平行的空间,以求解人与宇宙时空的完美关系。而从媒介域角度而言,上古神话叙事与元宇宙之间是信息交流与控制的迭代——一个用语言文本演绎,一个用虚拟技术赋权,并起着配置社会结构、建构驱动社会组织的媒介域功用。二者不同的是,创世神话意在神幻的世界中建构“天人合一”的“道”,其宗旨是实现现实世界中天道、地道、人道、神道的认知统一;而元宇宙则仍沉浸在概念“自嗨”之中,尚需在主体世界生成新潜能,以体现技术闯入社会生态中的地位和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9.
“元宇宙”是基于新科学技术条件下建立的与物理世界平行的虚拟数字空间,其与传统互联网最大的差别在于其空间内活动与现实社会产生真实联系,货币的价值交换是提供跨空间联系的重要逻辑基础。目前,在“元宇宙”下适用于交易结算的为数据平台企业发行的数字代币,虽然具备价格标识、支付清算等一定的货币职能,但由于去中心的发行主体与缺少国家信用背书,始终面临币值不稳、无法监管、规模受限等难以克服的缺陷。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化形态的人民币,以中国国家信用为背书,具备先进的数字技术优势与数据市场优势,对数据权益的识别与保护存在公信力,契合“元宇宙”空间的货币治理。确定“元宇宙”空间下的货币治理标准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软法形式先行开展双边或多边数字货币治理合作,明确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过程中的监管、数据保护等关键合规标准。应通过加强对数据平台企业权力的限制,逐步提高数字人民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抢占“元宇宙”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0.
“元宇宙”是基于新科学技术条件下建立的与物理世界平行的虚拟数字空间,其与传统互联网最大的差别在于其空间内活动与现实社会产生真实联系,货币的价值交换是提供跨空间联系的重要逻辑基础。目前,在“元宇宙”下适用于交易结算的为数据平台企业发行的数字代币,虽然具备价格标识、支付清算等一定的货币职能,但由于去中心的发行主体与缺少国家信用背书,始终面临币值不稳、无法监管、规模受限等难以克服的缺陷。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化形态的人民币,以中国国家信用为背书,具备先进的数字技术优势与数据市场优势,对数据权益的识别与保护存在公信力,契合“元宇宙”空间的货币治理。确定“元宇宙”空间下的货币治理标准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软法形式先行开展双边或多边数字货币治理合作,明确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过程中的监管、数据保护等关键合规标准。应通过加强对数据平台企业权力的限制,逐步提高数字人民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抢占“元宇宙”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元宇宙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必然面对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环境。作为新的技术基础,元宇宙将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从零散化走向系统化。作为社会环境,网络沉溺问题、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数字异化问题在元宇宙依旧存在,甚至风险加剧,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在元宇宙中依旧面临着种种危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未来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手中,要合理面对数字技术及其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处理好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人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字技术的特征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元宇宙”的横空出世不仅伴随数字经济发展和内容技术革新,随着其生态版图的扩张,文化帝国主义也开始尝试掌握并控制“元宇宙”拟态环境中的“信息真相”,从而进行文化侵略与渗透。基于“元宇宙”技术媒介创构的拟态环境,文化帝国主义依托其虚实交织的时空场域得以隐蔽地“野蛮生长”,本质上是超越技术又附着在技术之上的价值观、领导权、话语权等西方意识形态输出。这种文化“同质性”输出一方面不断削弱民族国家的主流文化认同,另一方面,它加剧了社会分化和人际隔阂,特别是青年社群作为“元宇宙”的主要受众,沉浸式体验与“无限制”自由正在宰制青年核心价值认同异化趋向。因此,必须高度警惕“元宇宙”媒介拟态环境中的文化帝国主义倾向,辩证看待其带来的经济利益和文化风险二者间的关系,构筑文化安全的防护网。  相似文献   

13.
工业革命以来,教育领域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分裂对立问题引发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而这两种文化的对立性早已根植于人类在探索自然和规训自身过程中物性与灵性的分野。百年来,中外学界一直努力探寻弥合两种文化的方式及第三种文化可能存在的形式,并从学科建设角度讨论两种文化的沟通连接方式以消除两种文化的隔阂。21世纪数字技术特别是元宇宙、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创造了“第三种文化”的雏形。数字技术将人类社会的人文信息与自然物质要素在数字空间相连,形成实现人文与科学协同共进的新型空间,建构了实现学科融合的现实路径。未来如何在数字文化语境中实现两种文化的对话和融合将是新文科建设的突破口。文化产业既是文化与科技发展交叉的典型领域,也是数字文化应用的前沿,可作为新文科建设的试验田来探索未来新文科建设的基本样态和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元宇宙是一种起始于游戏平台、奠基于数字货币、并由一系列集合式数字技术和硬件技术同步涌现所支持的、人类生活深度介入其中的虚拟世界及生存愿景,其核心是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数字经济的发展。元宇宙经济的兴起缘于数字技术生态和区块链对互联网底层协议的系统性变革的技术创生机理、数字孪生和数字原生开启人类叙事新可能的生存创生机理,以及数字经济在经历PC互联网经济、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之后新的范式转型的经济创生机理。元宇宙经济区隔为一种与之前的数字经济不同的新型数字经济,主要逻辑来自于数字货币的诞生与数字法币的发展,以及围绕着数字资产而展开的一系列新的经济生产和商业模式。支撑这种新型数字经济逻辑的重要架构是数字货币成为从争议性的加密货币到多国央行发行数字法币的共识。依托于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技术的新型数字资产在元宇宙中以NFT或NFR形态存在,它将带来一系列商业模式变革和经济生产、流通、消费模式的重组。数字身份为数字资产的创造和消费提供了新经济模式,数字资产与现实资产的双向流通创造新经济体系。在以"认同"决定价值的元宇宙经济体系中,精神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等复数价值的"资产化"兑现拥有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全球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当代社会生活的网络化、信息化与数字化进程。基于人们“数字化生存”的现实,互联网巨头和数字资本家积极利用监视与算法技术对人们的线上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即时分析,从而源源不断地制造出一系列数据商品,为其带来巨额利润。监视技术与算法程序的耦合构成了当代西方数字资本主义体系运作的技术逻辑,也在“透明社会”的技术可能和“黑箱社会”的发展现实之间,形成了一种内在悖论。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OGAS计划和智利的Cybersyn计划作为数字社会主义的早期实践探索,无论是以无产阶级专政还是以无政府主义作为其政治理想,都是无法实现的技术乌托邦。OGAS被设计为中心化的金字塔型的差异级序结构,旨在为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服务与形成更稳固的集权,架构一个服从于莫斯科中心意志的精确运行的生产机器。Cybersyn被设计为部分和整体同质嵌套的递归结构,试图获得一个剥离中心意志的、全国性大规模信息自动化生产网络。数字技术和社会的融合发展必然是渐进的,OGAS和Cybersyn乌托邦式的数字社会主义建构模式注定行不通。数字技术从潜能到现实逐渐开展的过程中,与政治历史的现实条件深度地绑定。现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或将迎来质的突破,人类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数字化建设局面。未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进步及其与社会的融合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数字化建设,必定是在一个更为复杂的场域中展开。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以互联网和各种移动终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数字出版正在出版领域快速推进,并成为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传统出版在应对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挑战时,如何尽快、有效地实现向数字出版的跨界转型,已经成为每一个传统出版人所面对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在跨界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认识误区,可能成为阻碍跨界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当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相遇时,传统出版人应适时转换角色定位,更新观念、转变认识,克服主客观条件限制,积极调整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尽快适应当下出版业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以便成功实现跨界转型。  相似文献   

18.
元宇宙是媒介的革命,其带来的虚拟和现实交融为人类构建了新的发展场景,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维度空间。元宇宙空间特殊的社会形态和技术形态对版权的生产与消费产生多重影响。从创新价值上看,元宇宙促进了数字版权公共服务政策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数字版权的有效保护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从而优化了版权的生产与消费结构。但也面临虚拟现实作品类型定性难题,针对文本与数据挖掘、临时复制等是否构成合理使用的制度不确定性,以及虚拟现实空间作品来源认定难及其引发的侵权风险。当前可以从确定虚拟现实作品为视听作品,对文本与数据挖掘、临时复制适度扩张为合理使用,采取包容审慎的数字版权监管原则三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制,促进元宇宙下数字经济的发展,落实“以虚促实”的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数字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将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数字命运共同体具有数字连通性、数字互惠性和数字调试性三大全新的属性特征,能够促进人类数字社区的出现与演化,并将促成一种数字时代的世界大同思想——数字世界主义的诞生。数字命运共同体将赋予数字人类一种全新的、超国别民族的数字文化身份,给予数字人类一种超越宗教信仰的数字文化归属,成为追问数字人类的人文精神形态和人文精神价值的新平台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数字游戏作为当代大学生主要的文化消费和娱乐休闲方式,已经成为形塑大学生社交关系和价值序列的关键变量,映射了当代大学生数字化生活的诉求转向。数字游戏是积累多源、异构、海量数据的有效载体,促进场域融通的持续性资源和链接多维场景的技术手段,具有升维数字化转型的独特优势。然而,囿于数字游戏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嵌合张力,数字游戏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之间存在的观念裂痕与理论缺位、技术错位与治理异步、话语冲突与叙事困局等困境,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数字游戏形成被动静默形象,遮蔽了数字游戏的数据潜力、技术价值和场景优势。因此,数字游戏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耦合共生的基本要义在于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开辟数字游戏新阵地;驱动数字游戏内嵌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演变逻辑,释放耦合动力;将主流叙事的认知图式嵌入数字游戏文化的新范式,通过情景叠加的叙事触达学生生活世界,在数字游戏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耦合共生中释放共创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