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革命年代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分析了信仰培育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主义”是指引方向的“旗帜”、是实现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与“精神支柱”、能够促进党员与民众的双重“觉悟”;认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宇宙观、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两个明确的目标”“人民即上帝”的价值目标和道德追求是信仰培育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毛泽东从加强思想理论教育、重视人民利益、严明党的纪律等方面阐述了信仰培育的方法。重温革命年代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思想,对于新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本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治理智慧,对中华文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但在君主专制私有社会中,其民本意义上的功能和理想实际上无法得到真正的实现。习近平人民中心论秉承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特质,有着鲜明的价值取向和丰富的时代内涵,强调人民是创造和发展历史的主体力量和动力源泉。相比传统民本思想,习近平人民中心论在人民与国家的关系上实现了地位上的“从属”到“主体”的超越;在利益追求上实现了“异路”到“同向”的超越;在治理上将服务人民视为起点和目标,把人民当成信仰,实现了“治术”到“信仰”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武器,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和科学基础上的价值体系和科学信仰,思想武器与科学信仰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真价值所在,抛弃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本真价值,割裂思想武器与科学信仰的有机统一,把马克思主义仅仅当作达到某种目的的思想武器或工具,本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亵渎与背叛。  相似文献   

4.
信仰是一种自在自为的意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不仅是共产党员,还包括普通大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客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是共产党员、普通大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过程。当前,需要塑造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良好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普通民众信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要求,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需要;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和实现公民信仰与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和谐统一,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新形态的形成。这一理论将价值表述与科学方法相统一 ,系统总结了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在价值观建设方面的新规律、新问题 ,并将党的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相统一 ,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突出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时空思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论题展开:马克思主义时空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时间思想与社会空间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时空思想的视阈拓展。马克思主义时空思想研究呈现多维化趋势,从对自然时空批判走向自然与社会时空相统一、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研究走向文本研究与社会历史相统一、客观性研究与人的价值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时空研究的综合性、交叉性与学术话语权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来源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活动。作为近代以来中华各民族所共同秉持的思想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主体需要和客观存在的有机统一,具有主体能动性、客观实践性和社会历史性。作为中华民族这一价值主体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正是牢牢把握了价值主体的有效需求,抓住了价值客体的基本特质,促进了价值主体需要与价值客体特质相契合、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战略高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视为“国之大者”,多次强调要用好用活各种资源,推动“小课堂”与“大课堂”相统一,推动“大思政课”改革创新。微电影实践教学模式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统一起来,在教师引导下,实现学生自我教育,是讲深、讲透、讲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有益方式,是引导当代青年学生走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一条绿色通道,是青年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以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的错误思维方式为契机,内在地揭示了科学实践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作为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在唯物史观的一系列主要原理中得到了验证和运用;“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是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当代通俗表达,也是推进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经历了探索徘徊、重大突破、平稳过渡与曲折前进、停滞倒退、拨乱反正、全面推进与新高潮六个发展阶段,收获了宝贵经验:通俗化是首要条件;在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实现大众化是基础性工程;宣传与教育是基本路径;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现实利益问题相结合是工作艺术;党的领导是政治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与党的事业的繁荣相统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蕴含着深刻的价值观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时代发展的统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和社会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和共产党人价值标准的统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价值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主体的统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主义“虚幻共同体”界定了“真正共同体”的价值内涵:从人的本质出发,人的真正共同体应超越共同体的虚假性,实现自我与他者和共同体之间的和谐共在,促进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做到:自觉倡导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与尊重文化多样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张力;全面理解个体的自我实现与共同体的自由繁荣相统一的科学内涵,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义性基础;始终坚持价值观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正确立场,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义感召力;科学把握共同体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客观逻辑,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深刻意蕴、逻辑依据及实践要求的研究进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论断展开学理分析。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精髓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四个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优秀的物质文化和观念文化的统一,但是其精华所在是优秀的观念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主要体现为二者具有高度契合性、彼此包容性、相互需要性和共同的实践基础;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合贯通,要坚持“四个统一”,即坚持一元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学理性与通俗性相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人类性相统一。这有利于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相似文献   

15.
在延安学风整顿运动中,艾思奇围绕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精神内核,坚持学理性与政治性相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深入论述主观主义的本质与根源,分析主观主义两种形态及联系,丰富“实事求是”与“有的放矢”的理论内涵,最终提出唯物论性质思想的形成之法。在新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实化与中国化,坚定无产阶级的立场与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阐释与宣传。   相似文献   

16.
哲学自觉是一个政党思想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而 “存在论” 自觉是哲学自觉的思想前提。 中 国共产党从接受马克思主义起, 就注重从哲学的层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并逐步构筑起自己的 “存在 论” 基础。 马克思通过 “存在论” 革命开启了 “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 的新的哲学范式; 中国共产 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和认识工具,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哲学自 觉;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血脉, 承袭了一百多年来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传统, 不断推进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当代实践内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进一步增强 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 “存在论” 自觉。  相似文献   

17.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深入考察研究了杨献珍的“合二而一”思想。认为杨献珍针对当时泛滥成灾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倾向,通过对中国古代先秦关于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思想表达方式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传承与发展的理论探索,充分肯定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合二而一”这一科学辩证法理论命题,并且在把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与中国“合二而一”思想的比较研究与深入阐发中,赋予了“合二而一”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内涵,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优秀传统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化的一个杰出典范,在中国哲学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既具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中国化时代化的特殊属性,是一般与特殊的有机统一。“人民至上”的价值坐标、“自信自立”的主体定力、“守正创新”的进取精神、“问题导向”的矛盾思维、“系统观念”的大局意识、“胸怀天下”的人类情结,共同构成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六位一体”的方法论基础,立体化表征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是价值的根本特性,从主体性着手是把握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的关键。由于价值主体无产阶级自身的历史发展性,由于各个民族、国家无产阶级的特殊性,由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需要、素质和能力的历史发展性,因此,反映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需要的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不可能是僵化、固定、单一、不变的,而必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具有多维性、多层次性,具有动态发展性。当然,肯定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的主体性特征,并不意味着排斥马克思主义价值一元论,或者说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不存在统一性,不需要或不可能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汇集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缩影,能够成为新时代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廓清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并遵循理念、情感、行为相衔接的逻辑体系,进一步理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价值意蕴。基于研读红色文献、开展红色活动、依托红色精神、打造红色环境,科学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助力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