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溯源及其对它的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产生既有无产阶级现实斗争需要的原因,也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逻辑发展,还包含了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针对国内学界对文化霸权理论的"误读",有必要对其进行"历史性"的还原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与时俱进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实际行动实践并发展了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精神.在当前,我们只有立足国情,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王志林 《江汉论坛》2003,19(8):87-89
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理论的逻辑延伸和逻辑补充.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思格斯多年的研究成果.我们必须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  相似文献   

4.
整体性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整体性仅仅是解读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方式.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是一个“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遵循着事实判断,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认知和行动理论;遵循着价值判断,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设想.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体现为革命性与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8,(2):24-29
马克思主义成为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并不是历史巧合,更不是政治强制,而是源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革命现实、西方资本主义理论的失败,呼唤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引。而马克思主义在革命立场、革命方式、革命依靠力量上契合了中国革命的理论需要;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性质、人性关怀、暴力革命理论和自我解放理论、主观能动性等,又给予了中国革命极大的鼓舞和支持,为中国革命带来了质的变化,指引中国革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我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具有客观的、现实的内在相关性,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是要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政党。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就是指导建设这样的革命政党的一门科学。加强党建科学研究,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是研究无产阶级政党这一特殊矛盾运动规律的,即研究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重点研究无产阶级在取得国家政权,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的建设和领导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含义,确切地说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特殊情况相适应,并使马克思主义可操作化、行为化,使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自己的特殊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有明显差别.一大党纲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历史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纲领和政策,因此,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视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应为中共二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否定其中一个就会导致对所有的否定.作为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化,其目的和功能在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而这一目的和功能又决定了应该开展哪些工作才能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正>马克思主义作为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自创立后便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逐渐成为一套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对世界影响巨大。而马克思主义"三化合一",实质上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内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历久弥新,朱荣英的著作《当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不是一种"边界意识".人的解放是指摆脱人对人或人对物的依赖与束缚,但更主要是指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亚当·斯密、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人的解放途径就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实现自由自觉的活动或劳动.人的解放理论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目的.人的解放程度是检验科学发展观实践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英美学者提出了所谓马克思主义在伦理学上的"反道德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论"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论"是两种主要的立场.道德评价的正当性、剥削与正义、革命与道德是三个主要的争议主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伦理学上不存在"反道德论"问题,经典作家对资产阶级道德的反动性的批判是与对无产阶级道德的进步性的颂扬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时代更要坚持实事求是,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得出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逻辑,揭示了无论是无产阶级实际斗争策略还是无产阶级理论武器都是与时偕行、紧密结合历史条件不断进步的;"马克思主义行"的价值逻辑,通过分析1848至1871无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斗争策略、统战工作等方面与当代中国指导思想之间的共性与特性、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浅析前者对于后者在新时代的强化警醒作用,并阐述在新时代后者对于前者的历史性回应与伟大意义;"马克思主义行"的现实逻辑,突出新时代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并对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曹天禄 《江汉论坛》2005,2(2):125-128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各国无产阶级应进行联合斗争,这是由各国无产阶级根本利益一致性决定的.这一思想对于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产生过重大影响.战后,理应实现国际无产阶级联合的社会主义各国却出现了分裂,而具有不可调和矛盾的国际资产阶级却建立起了"兄弟联盟",这为它们各个击破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条件,并成为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不能因为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斗争出现过各种问题,而否定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团结和斗争本身.在新形势下,探索一个全新模式的国际无产阶级联合斗争形式已摆到了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和其他左翼民主力量的前面.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这一认识出发,本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作一些探索.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纪40年代开始着手创立的科学思想体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这一科学的思想体系具有了十分丰富的内容,成为包括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它科学认识的博大精深的完整理论,是对人类文明的思想成果和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的总结,是代表劳动人民和世界无产阶级利益的伟大理论.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它的科学性就寄寓于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之中.而这些却又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赵曜 《江汉论坛》2007,42(9):19-20
今年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90周年.十月革命是和列宁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忠实学生,是马克思、恩格斯之后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帝国主义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列宁对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下两项: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的难题.本文认为,该问题是传播史的形象建构的结果.在第二国际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中,形象问题一直是工人政党和理论内部的政治争论的风向标,恩格斯形象的沉浮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的危机.首先是在第二国际时代教条主义与"修正主义"的对垒中,由伯恩斯坦撕裂了恩格嘶的形象;其次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产生了惊人一跃:从"党的首脑"到"教唆犯".由此,恩格斯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内部毁坏的"替罪羊".后来的西方马克思学只是以公开而赤裸的方式坚持了这一点.同时,由于斯大林主义问题.西方马克思学把"无产阶级世界观"这种描述方式的首倡者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等同起来,试图以马克思的早期文本来阻击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彻底地把恩格斯建构为歪曲马克思思想的"阴谋家".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当前人类社会最高的、带有时代方向的一种文明。这种文明除了在新的社会、新的物质基础上进行建设外,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对我国几千年文明社会的历史遗产,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认真地进行批判继承,使之变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部分。正如列宁在《共青团的任务》一文中指出的:“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认为是这样,那完全是胡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科学文化的结晶,是无产阶级的科学宇宙观.所以,它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成为我国立国治国之本,成为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思想保证.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被写进了党的章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继承和发展了七大、八大党章的优点,彻底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明确规定了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努力方向、基本要求和组织原则,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很强的针对性,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党章,也是我们党建党以来最好的一部党章。党章是党的根本法规和建设纲领。无产阶级政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领导本国无产阶级实现本阶级历史使命的坚强核心,一定要有一部好党章。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是国际性的事业,又首先是一国范围的事业。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把本国的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才能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和本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具有本国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是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者,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今天,进一步探讨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进行的开拓性工作,是有其重大现实意义的.一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实践中,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