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包括十八个理论观点,其中,邓小平着力阐述的是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与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三个关系,这些阐述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核心,这一概括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中,邓小平突出强调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当代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高概括。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社会主义的一般与社会主义的特殊的有机结合,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在认识思维中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过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作为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总结和马克思理论抽象发展而来的思维具体,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考察这一思维历程,将使我们在当代中国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高扬共同富裕的旗帜──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初探王至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本质观,就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深化的。只有深刻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相似文献   

4.
完整准确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王至元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再认识和再探索,作出了合乎时代要求又体现中国国情的新概括,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观。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他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突出...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一个带根本性的课题。对此,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作出了回答。从理论、实践和战略这三个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道路以及当代社会主义的前途,从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成了他的社会主义观。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并以此逻辑地推演到其他基本的内容。邓小平同志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的理论,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辩证法总结了以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分析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因此,对于我们搞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在这一理论中,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浅议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在联系郭雅杰,商红日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在联系,对于准确把握该理论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明确指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段论述是邓...  相似文献   

8.
略论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依据单海峰,赵昱临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并且不懈地进行探索,发表了一系列的论述,最后在举世闻名的南巡谈话中,作了全面而精辟的总结;“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现是社会协调持续的发展现,是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公正二者统一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的统一,就是共同富裕。(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规定,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正规的集中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和最终归宿是共产主义社会,即经济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按需分配的社会。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一方面,拥有比资本主义社会发达得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则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无论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吗?对此,长期以来人们的回答始终是肯定的。但实际上,这个命题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对于社会主义形态或社会主义制度来说,公有制当然地居于本质的地位,但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来说,公有制并不居于本质的地位。为了使这个问题得到解答,我们有必要先辨析一下社会形态、社会制度与社会这三个概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形式的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即是说,社会形态是由经济形式、政治形式和各种意识形式或形态构成的统一整体。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创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实践唯物主义精神,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形成了具有邓小平的理论胆略和革命风格的较完整的实践观体系,既富有新的时代气息,又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效率与公平,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历来都被人们所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这一问题有很多论述,概括起来就是在个人收入分配中,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一思想已被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认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必须体现的重要原则.深入学习、贯彻这一原则,对于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有着过人的哲学头脑。他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新的困难和复杂的形势时,能创造性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取决于他具有善于冷静分析和作出科学决策的哲学头脑。这种哲学头脑正是他始终坚持的以唯物辩证法思想为灵魂的辩证思维。我们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其中的立场和观点,还要学习他科学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为此,本文就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两种辩证思维方法作些探讨。 同中求异的具体分析方法 所谓同中求异的具体分析方法,就是从一般认识到个别、从普遍认识到特殊,研究和把握具体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深刻本质和规律的思维认识方法。这种方法是辩证思维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 同中求异的具体分析方法在科学认识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知道,事物的存在是以个性的存在为前提的,个性的本质特征决定了一事物同他事物的区别。虽然许多事物之间看起来相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确实相同,但是每个事物总有其特殊性,总会与他事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甚至对立。科学认识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具体事物这种矛盾特殊性和个性本质,说明一事物为什么是此物而不是彼物。但是理性思维并非一开始就可以保证这种科学认识目的的实现,因为理性思维总  相似文献   

14.
文永林 《社科纵横》2004,5(4):17-18
邓小平同志一生中都在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而奋斗 ,他心中只有“人民”二字。他不仅肯定了毛泽东对“人民”界定的正确思想 ,而且扩大了“人民”的外延。人民的利益在他心中是至上的。他认为人民是两个文明的创造者和改革与稳定的主体。他尊重人的个性 ,重视人民素质的提高。他认为调动人民积极性的方式是改革。邓小平同志的人民观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而且对我们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已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邓小平始终以全球化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的事情,并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应对全球化的科学构想,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全球化应对观。论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全球化应对观思想,研究邓小平的全球化应对观,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把握全球化的进程和实质和应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战略思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层次性陈纯柱,罗晓梅邓小平南巡讲话中,用精辟的语言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概括,这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它的本质是什么?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我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宫佳常科学社会主义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而真理又是在实践中发展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廓清了某些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在我国,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过去一直...  相似文献   

18.
<正> 文艺的本质,是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毛泽东在他的有关文艺问题的讲话、书信和文章中,曾对这个问题做过一些阐述和说明,尤其是在他的《在延安文艺座淡会上的讲话》中,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尤为深刻,他从文学艺术的源泉谈起,进而深入到文艺特征、文艺创作、作品构成、文艺创作主体意识等领域,对文艺的本质进行探讨,从而全面深入地对  相似文献   

19.
黎景芬 《探求》2000,(Z1):16-17
邓小平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一大视角出发,提出了中国经济开放必须是全方位开放的论点,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经济开放理论,并提出了重要的社会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正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学术界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小康社会和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为了科学地认识这些问题 ,本刊约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的教授、副教授 ,从经济发展的均衡和协调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及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 ,对如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