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岸峰 《南都学坛》2020,40(1):44-53
吴梅村自小为老师李明睿所赏识,并获其介绍给复社盟主张溥。因缘际会,吴梅村凭借个人才华与政治机缘而高中榜眼,作为主考的李明睿更因此而正式成为吴梅村的座师。在崇祯时代,朝廷内外不乏忠臣猛将,却均在内忧外患中束手无策。关键时刻,李明睿与吴梅村师生俩在南迁与核清军饷方面大胆上疏,吴梅村更冒死请求崇祯下罪己诏,可惜均未能力挽狂澜。历来有关李明睿的论述并不多,关于吴梅村的政治参与的研究也甚少,此研究或可为这对师生在甲申年间的政治参与略作补白。  相似文献   

2.
我在梳理江苏太仓的历史人物时,发现王世贞、吴梅村、张溥这三个人物是最值得研究的,也是太仓历史上最具知名度的。如果为之写传,写电视剧,则当推吴梅村为第一。因为吴梅村是太仓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曾春风得意,大红大紫过,又失足毁名,备受煎熬。用吴梅村自语:“乃天下大苦人”。我注意到,对于吴梅村的评价,自他顺治十年仕清以后,从此评价泾渭,褒贬双方,各执一词。即便到了事隔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难以定论。有人说:吴梅村晚年的那些诗词有作秀成份。我以为,此说乃个人的凭想当然耳。应该说吴梅村晚年回顾自己一生…  相似文献   

3.
与“秦淮名妓”卞玉京的交往,是吴梅村一生中的重要经历,这一始聚终离的的个人事件,因为明朝的灭亡而具有了浓厚的悲剧意味。研究这一对才子佳人的交往,是研究吴梅村亡国后的心境,研究梅村一些重要诗歌作品的很好的视角。本文对卞玉京的生平作了介绍,对吴、卞交往的经过作了评述,特别是对吴梅村所作的有关卞氏的诗词作品作了解读,对于这些作品中所寄寓的亡国哀怨作了阐释。本文分两期刊出  相似文献   

4.
学术生命是以生命投入学术,以求生和求学为主旨,在求生存中求学术.生命学术的主旨是以生命转生学术,生命在学术交流、游泳的拼搏中所获得的生命的体验.生命在体验和反思学术生命和探索总结学术生命中,在学术生命走近生活、社会、现实中,在化解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五大冲突危机中,以全球的视野,人类意识观照学术生命,以成转生命为智慧.这就要建构独具个性化、生命智慧的、智能创新型的理论思维体系,以求自己讲自己民族的哲学.  相似文献   

5.
论梅村体     
明清诗坛上,抱残守缺、摹仿唐音宋调之风盛行,但也有不少有识之士能学古而不泥古,在借鉴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这方面,成就突出的当首推吴梅村。吴梅村在明末清初诗坛上声誉极高,“蔚为一时之冠”。他一生诗作一千零三十首,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当为梅村体,即吴梅村在学习借鉴长庆体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它的内容以反映明末清初的重大史实为主,形式上为五七言叙事歌行体制,风格含蓄深沉,回环绵密。下面就梅村体的内容和艺术两方面作一粗略的探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命特性的生命价值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教育在学生的知识增长方面抓得很有成效,但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方面存在着缺陷,这是我国生命教育提出并推广的深刻的历史背景。2010年7月29日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的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生命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也是在国家教育改革文件中第一次载入了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在全世界勃兴了一门新的教学门类——生命教育。这是培育学生生命成长的一条新途径。为此,本刊约请了海内外四位学者就有关生命教育历史、现状、未来展望、生命教育主要性质与内容展开讨论,以期推动生命教育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傅波、钟长山同志发表的论文《〈红楼梦〉作者新探》,提出《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笔者详细考察了吴梅村生平、创作以及其所处时代,确认吴梅村不是《红楼梦》的作者。  相似文献   

8.
《通天台》一剧弥漫着浓郁的幻灭情绪,这种幻灭情绪是吴梅村最终沦为贰臣的重要心理基础。这种幻灭感既是关于家国兴亡的,也是关于个人命运的,更有对于传统伦理价值的幻灭。如果说仕途梦的幻灭意味着吴梅村失去了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儒家伦理观念的幻灭则意味终极价值目标的毁灭。传统伦理价值的幻灭是吴梅村走上仕清这条不归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一代大诗人吴梅村诞生400周年,6月2日江苏太仓市政协召开了"纪念吴梅村诞辰400周年大会",吴梅村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叶君远教授、王振羽先生,南京大学徐雁教授,苏州大学王英志英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王于飞教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徐江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田海林教授,抚顺市社科院院长傅波教授,<红楼研究>杂志主编梅玫,以及钟长山、林公武、饶毅、陈斯园、壹赵子、元之凡先生等研究吴梅村的专家、学者,还有太仓本地吴梅村研究者共一百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以往论者普遍认为吴梅村的诗风以明清易代为界出现过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易代之前,吴梅村只是一个“吐纳风流”的“艳才”,经历了鼎革之变,他的诗歌才变得激楚苍凉、风骨遒劲。实际上,吴梅村的早期诗歌在题材、诗体、艺术表现和意绪格调等各方面已然确立了相对稳定的个人风格,后来的诗歌创作不过是这种风格的进一步发展与强化。吴梅村的早期诗歌在其整个创作历程中的作用与地位是不应当被低估的  相似文献   

11.
人学意义上的生命观是对人的生命最根本、最一般的认识,是关于人的生命本质、生命过程、生命意义、生命归宿及其关系等系列问题的总的思考和概括。马克思主义生命观认为,人的生命表现为自然现象基础上的社会性本质,生命价值体现为奉献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有机统一,在生命过程中,它主张乐观奋斗的人生态度。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不仅重视生命本身及过程的意义,而且关注生命结束、死亡以后的价值。马克思主义的生命观与西方其他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生命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从而构建现阶段科学的生命观,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贵生论     
贵生即贵生贱物、重生轻物 ,也就是把自己分为“生”(自己的生命 )和“物”(自己生命之外的东西 ) ,认为自己的生命贵于自己生命之外的东西 ,生命是自己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人如果贵生轻物 ,那么即使他失去身外名货 ,得到的却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 :健康长寿 ;反之 ,如果他重物轻生 ,那么即使他得到了身外名货 ,却失去了性命 ,岂非杀身以易衣、断首以易冠 ?所以 ,贵生是善待自己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东晋文学家、大书家王羲之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他的生命意识具体表现在痴迷道教,以增加生命的长度;以契阔谈宴、诗酒风流等行为,增加生命的密度;希冀建功立业、人格独立、精神不朽,以增加生命的亮度.  相似文献   

14.
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就是要通过对日常思维的批判,确立一些终极的生活原则,从而达到心灵的宁静,即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权所动,保持自身的独立与自由。哲学态度的生活就是以出世的态度入世。出世的生活正如入世的生活,两者都了无趣味。纯粹出世的生活心如槁木,缺少生机;而纯粹入世的生活则斤斤计较于眼前的一己所得,形同猪狗。只有以出世的态度入世,生活才具有张力和生机。以哲学的态度生活,即以理性的态度生活,而非以宗教的态度生活,也非以科学的态度生活,非以艺术的态度生活。因为唯有哲学具有自我否定能力,从而能够趋向于无限之野。哲学立足于人,而非神,但又保持着对于神性的敬畏。  相似文献   

15.
在探讨人之生命本真的问题时,必须联系到人之“生”与“死”两个方面,所以,虽然每个人之人生都显现为生命在时间长河中一维性的流逝,但却内含三重性:一是生理性血缘生命;二是人际性社会生命;三是精神性超越生命,此之谓生命本真。人们只有真正意识到并自觉地从生命的三重性出发安排人生,才能引伸出正确的生命意识,拥有合理的生活态度,减少人生中的痛苦而获得幸福与快乐。  相似文献   

16.
实践与生活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依据马克思的论述,将生活看作实践,将实践看作生活的本质,并主张以实践的变革性去推动生活发生变化。因此,无论是从国内的“日常生活世界”研究,还是从国外的“回到生活本身”研究,都不能将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理解为可以与生活相分离,而是以(日常)生活为基础,以及可以从生活出发来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特别是“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使邓小平形成了既富有特色又多姿多彩的人生哲学。他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人生理想;具有刚直不阿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形成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乐观豁达和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以及光明磊落、公道正派、顾全大局、谦虚质朴的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8.
生命叙事把对人类肉身生存境况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境界的精神追求;它描述生命从物质到精神的孕育、产生、冲突、升腾的变化过程,是在对生命现实反思基础上的想像和升华。生命叙事的起点及归宿都是对蓬勃的生命状态的渴望和追求,它把叩问人类心灵的意义、建构理想的生命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世俗精神,但这种世俗精神究竞指什么,笔者认为它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种强调入世的市民生活伦理,它的出现对推动欧洲社会的世俗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