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周易》意象与中国古代文论刘泽根(陕西财经学院)刘勰在其论著《文心雕龙·宗经》篇倡言:“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而《周易》是一部专从“意象”的角度来展开论议的,“《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①扫象则无《易》。它的深密几微的意象内蕴及独特的表述... 相似文献
3.
《周易》是上古占筮之书,中国哲学的开山之作,但在其经、传中却也孕含着中国早期文学的一些胚芽。本文通过梳理钩沉,从《周易》的文学表现样式、表现手法、文学批评诸方面论述了其对中国文学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春秋时代,我国文化遗产的积累已经稍为丰富,如战国人所谓“六经”、西汉人所谓“六艺”——《易》、《书》、《诗》、《礼》、《乐》、《春秋》,当时都有一些传本,为士大夫们所诵习。孔子在整理、传授“六经”方面有着一定的贡献,这是古今学者所公认的;不过,由于社会的变乱,尤其是秦火的浩劫,记载残缺,孔子与“六经”的关系究竟如何?在这方面的贡献究竟有多大? 则古今学者颇有不同的看法,聚讼纷纭,至今莫衷一是。我们今天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的指导下,给予孔子以客观的、全面的、正确的历史评价,对于这个问题——孔子与“六经”的关系,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7.
<正> 古人头脑里较多地保留了原始思维的成分,与现代人有很大不同。“原始人用与我们相同的眼睛看,但是用与我们不同的意识来感知”。中国人原始祖先的心态究竟怎样,已很难确知了,但在古人头脑里遗存下来的那些原始思维的残余,还能从某些文献或民族学材料中看到。《周易》里就保存了原始思维的残迹。一、《周易》与原始思维的遗存《周易》本身并不是原始思维的体系,它原是一部占筮书。它的材料已经过了精心剪裁编排,包含了许多哲理,不是原始形态的占筮术了。不过,《周易》这座“神秘的殿堂”乃是由原始的“砖块”砌成的(郭沫若语),砖块虽经过加工,原坯却不乏“恐龙”的化石。占筮术起源于原始时代,延续的时间却很久远,古代乃至今天都有人乐此不疲地从事这 相似文献
8.
9.
《周易》与《易》道的诗性,关乎中国文化的整体性,而不是把卦、爻辞当作诗歌和诗句来解释那么简单。《周易》建立起了一个文化实践模型,它的主体不是一种外在的概念化、形而上学的表述,而是通过“以有为有”的方式进行一种内部的、模型化演示,彰显了一种以《周易》本身的意义一价值机制及其象数、义理系统为组织形式与表现形态诗性文化体系。《易》道就是这种诗性文化体系自身的形上之道,诗性因而就是处于差异化与丰富性中的、不断被肯定和尊崇的经验状态:“以有为有”保障了存在意义、价值的内在完满和完整,而《易》道的价值实质和价值指标则是“自然的自然之道”,因而《易》道的诗性机制,就具体现为“自然”的经验秩序,以及保障“自然”经验的“自然化”秩序的“自然的自然之遄’之“逆捌’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由符号和文字两种相对应的因素组成的《周易》逻辑体系中,道器一源、时位无间,一多相容、殊同相通,赜几相通、顺逆圆融,象意互通、类譬相同,阖闢无穷、原始反终,天人相参、尚和崇中,十二对范畴组成的网络结构,不仅是《周易》逻辑结构的框架,而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宇宙图式论和认识方法论。《周易》逻辑在进行判断推理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则为:1.整体、一般、直观映照的体道和个别、具体、经验感知的识器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2.模糊游移与规范确定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3.相似性与区别性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4.全系统的和谐稳定与组成要素的调整变动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5.价值判断与真理判断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由《周易》逻辑所表达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有着十分珍贵的长处,但也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应当予以认真地研究。 相似文献
11.
《庄子》内篇与《周易》本经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庄子》内篇借鉴了《周易》本经六位成章的结构方式 ,每篇由六部分组成 ,遵循六段成篇的原则。《庄子》内篇由七篇组成 ,其篇数、每篇论述内容的确定 ,先后顺序的排列 ,则又是借鉴坤卦七爻而来 相似文献
12.
13.
试探《周易》与突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三论”,是指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和突变论。普利高津建立的耗散结构理论,使系统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哈肯的协同学又提出;不仅开放系统通过协同,可以从无序向有序转化,即使是封闭系统、热平衡状态,有时也可以出现有序状态。这种观点比普利高津前进了一步。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完成定量研究又是依靠突变论方法的。突变论是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又一系统论。众所周知,现代系统论的建立,决不是什么时髦一时的产物,早期中国人的辩证整体论、古代和近代欧洲人的系统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系统思想,为现代系统论的建立作了准备。“六经”之首的《周易》,是中国人辩证整体论的鼻祖。无怪耗散结 相似文献
14.
15.
16.
出土文物与《周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今天能看到的经典中是最具哲学意味的。利用出土文献中 与《周易》有关的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当时《周易》的面貌,对《周易》经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殷商甲骨文的故乡,羑里是《周易》的发祥地。特别是1990年10月15~19日在安阳举行的《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易学研究者与自然科学研究者欢聚一堂,对《周易》进行了开创性的研讨,突出地显示了科学易学派的异军崛起,方兴未艾,显示了《周易》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拓宽《周易》的研究领域,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不同的学科,以科学的态度对《周易》进行研究,并探索《周易》在当代的应用价值,消除在《周易》研究中的落后和神秘主义色彩,使《周易》研究沿着健康的轨道向纵深发展,交流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普及《周易》的有关基本知识,我刊从本期起特辟“《周易》与应用”专栏,欢迎潜心研究《周易》的方家学者,惠寄大作。 相似文献
18.
复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非常特殊的一卦,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对中国文艺思想与创作启示颇多。宇宙混沌初开时天地之心的创造精神,万物濒临死亡时一阳来复的生生精神,人在尘网中德性损伤时修美品德的复善精神,忘却物我差别而静默观物的观复精神,这些美的精神赋予中国文艺用之不竭的能量。古代画家取鉴复卦的美学智慧而挥洒笔墨,不仅画出自然山水之生态,而且造出无往不复之境界,进而追求心灵之本明、圣人之高格,实现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复卦蕴含的美学思想对当代文艺美学的理论建设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易》与中国文论的诗性之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有太极,始生两仪。幽赞神明之易象及元气浑一之太极,既为人文之元,也是中国文化的诗性之源。因此只有回到《周易》,才能真正寻到中国诗性文论的文化之根。诗性文论与《周易》的血脉相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性文论的本体之“道”,源于易之“太极”的自然本元性和原始混沌性;二是诗性文论的思维之“方”,源于易由两仪、四象而太极的整体、直觉和象征性体认;三是诗性文论的言说之“法”,源于易说太极的诗画相谐、言象互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