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所谓封建盛世,这是秦末、隋末两次农民战争的结果。尤其是提到“贞观之治”,使人联想到隋末农民战争的伟大作用和李密这一历史人物。尽管史学界对李密的评价问题展开过讨论,但有些问题,诸如:李密参加农民起义的原因、目的;他有否背叛地主階级的立场;他在瓦岗军作用的估计;应予以怎样的历史地位等,还值得仔  相似文献   

2.
廉洁清政是关系到社会兴衰、国家存亡的大问题,也是社会对其官僚队伍的基本要求。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在中国古代.明君贤相、清官廉吏不乏其人。仅以封建盛世来说,汉代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代的“贞观之治、一开元盛世”、明代的“洪武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既有皇帝的清明勤政,又有辅臣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汉初的“文景之治”、唐初的“贞观之治”和明初的“洪武之治”普遍出现封建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景象,被历史家称道为“盛世”.这种“盛世”的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统治阶级接受了前朝复灭的教训,从而对农民采取了某些让步措施,创造了安定的社会局面;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本文仅就社会安定与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关系问题,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唐初的“贞观之治”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是“繁荣盛世”.正确评价“贞观之治”的历史成就,对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民族自信心、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古为今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贞观之治”与隋末农民战争的关系、如何评价“贞观之治”的政策和成就、把“贞观之治”的政策概括为“让步政策”是否妥当等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  相似文献   

5.
西汉前期,汉文帝、汉景帝前后近百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相对繁荣的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这是农民革命的功绩,也是法家路线的胜利。林彪一伙为了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宣扬“让步政策论”,把“文景之治”说成是“让步政策”的样板,儒家“仁政的典型”。他们说,汉初封建统治者对农民作了让步,“轻徭薄赋”、“除秦苛法”,造成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他们抹煞农民革命的历史功绩,否定  相似文献   

6.
我们评价唐太宗,离不开“贞观之治”,然而,要评价“贞观之治”却不能不论他的用人之道。这是因为唐太宗的用人之道既是“贞观之治”形成的因素之一,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主要内容表现在他的人才思想和制定并实施的用人政策中。正是唐太宗的进步的人才思想和用人政策,才促成贞观23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的各项措施得以实现,终于达到天下大治、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7.
初唐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景象,与李渊父子广施德政是分不开的。然而后世对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多有讴歌,对李渊的武德政治却少有赞颂,但事实上对唐武德元年至九年诏书,从“人才任免”、“发展经济”、“加强武备、征伐平叛”、“规范律法、减轻刑狱”、“倡兴文化”五个方面进行考察后可知,贞观之治正是以武德政治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皇帝,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位23年,出现了“贞观之治”,这是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最为突出的太平盛世,也是最辉煌的一页。“贞观之治”概括地讲就是:“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马牛布野”,  相似文献   

9.
长孙皇后是唐太宗即位初册封的,也是唐太宗所册封的唯一的一位皇后。唐初开创“贞观之治”,无可否认主要是一代明君唐太宗的任贤纳谏,顺应时代潮流,采取措施得当。但也得力于长孙皇后有力的配合与协助,在开创“贞观之治”中,长孙皇后也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长孙皇后是一位有见解、识大体的女性,与唐太宗的政治思想十分合拍,志同道合,是唐太宗的贤内助,她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在位23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有雄才大略的一位明君英主。他在位期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依靠整个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管理国家,这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以马...  相似文献   

11.
自魏九品中正制实行以来,门阀世族凭借家世祖荫,世世代代入朝做官.在入仕从政、游玩享乐之余,门阀世族阶层也将读书论道、著书谈玄作为家学和特长发扬光大,出现了一个将谈论学术与评价政治相结合的思潮.魏晋更替之际,门阀世族又将此思潮引向表达自己政治态度和选边站队的方向.西晋建立后,经武帝大力提倡和引导,择善从良,百官大臣们建言献策,著书立说,为新王朝奉献自己的政治智慧和精神财富,出现了与西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康之治.  相似文献   

12.
评《贞观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研究,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有大量的论文及专著问世。学术界新近又增加了一部新著:《贞观盛世·唐太宗·李...  相似文献   

13.
“贞观之治”与治吏反腐魏春艳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强盛的朝代,也是在封建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中影响巨大的一个朝代。它的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年间,认真地总结并吸取了隋亡的历史教训,在“安人宁国”方针的指导下,采用“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立法...  相似文献   

14.
一提起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人们自然会想到魏征.魏征,字玄成,河北钜鹿人,后徙河南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生于公元579年(北周宣帝大成元年),死于643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享年六十四岁.魏征对唐代的政治多所献替,功勋卓卓.他提出的“偃武修文”政治主张,对贞观时期的政治生活和唐代社会的发展、繁荣起了重大作用.魏征不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伟大政治家,他的历史功绩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是杰出的政治家,其雄才大略与贞观之治密不可分。主要从贞观之治出现的历史背景、生产力的发展、唐太宗功绩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景之治历来被人们誉为封建社会盛世的标志,研究和介绍文景之治的学术成果可谓连篇累牍,学术界从不同层面对文景之治进行了多方位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近所见到的徐卫民著《文景之治》(西安出版社,2007年6月版)无疑反映了有关本课题最新的学术见解。这部书充分吸收了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以不同的视角对文景之治进行新的解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孔见 《中华魂》2013,(3):60-60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统治者中杰出的政治家,是封建帝王中少有的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抱负的一代名君。他统治时期创下了为后世所称道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8.
西汉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210年之久,出现过史称“文景之治”、“武帝极盛”和“昭宣中兴”的盛世时期。西汉盛世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历代帝王农本思想的推行,其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重农、劝农和奖农、轻徭薄赋、抑商政策、整顿农吏。  相似文献   

19.
从贞观之治看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中的治世与盛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史学和政治有着特殊的关联 ,对王朝更迭和治道兴衰的历史现象的探讨 ,构成了对治国理论进行探讨的核心内容。“贞观之治”是唐代以后中国政治传统和历史观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治世而非盛世。贞观君臣以尧舜之世、唐虞之道为自己时代的政治理想和治国指导思想 ,并将抽象的帝道、王道落实为具体的治国方略和施政措施 ,将自己时代定位为用唐虞之道开创的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治世。传统史学也是将贞观之治作为一个治世来看待的。唐代以后 ,治国者往往不再把五帝三王视为楷模 ,而是把贞观之治视为典范。  相似文献   

20.
文景之治历来被人们誉为封建社会盛世的标志,研究和介绍文景之治的学术成果可谓连篇累牍,学术界从不同层面对文景之治进行了多方位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