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依据《补过斋文牍》对杨增新在新疆推动农业发展的社会背景和举措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其施政呼应了当时新疆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消弭为应对财政危机而造成的负面效果、保证新疆社会安定和维护西北边疆安全;第二,杨增新发展农业的政策和防止政策异化的措施较为得当,既注重惠民又防范了土地兼并。  相似文献   

2.
正《民国时期新疆档案汇编》2015年12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整套书共100册,分为1912—1927年和1928—1949年两部分,在各自第一册置总目录。全书收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民国时期新疆档案四千余件,选自民国时期内政部、财政部、行政院、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总统府等不同机构卷宗,是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吴忠信、张治中主政新疆时期新疆省政府及新疆边防督办公署与北京政府、南京政府的来往公文。全书均为档案的影印。收录档案的时间起自1911年4月,止  相似文献   

3.
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1862——1943)究竟是学者还是强盗?还是二者兼而有之?《西北史地》1986年第3期发表王冀青撰写的《斯坦因对东方学研究的贡献》一文中指出,他是世界著名的考古学家、艺术史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但是,他在中亚探险过程中,从我国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发掘并劫走力量的珍贵文物,其最主要者如甘肃敦煌莫高画、刺绦品;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窟藏径洞中一万余卷古文书和数百幅绢的古文书;新疆和田、米院诸遗址出土的古代  相似文献   

4.
船山作为明清转换时期的鸿儒,他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体现处处。《唐诗评选》也可说是他用意良苦的一个体道切入口。他评选唐诗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审美活动,个中处处寄寓着一个道学家对道体的追问,这追问尤其体现在对韦应物五古诗的选评上。从王船山对韦应物五古诗评品上可以看出一个超越《薑斋诗话》呼应朱子观点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5.
林希逸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从三教会通的视角出发,广泛引用《孟子》、《周易》、《庄子》和禅宗等经典解释《老子》,完成了《老子鬳斋口义》一书,使该书成为中国老学史上一部有特色的著作。从形式上看,他广泛引用儒佛道三教思想注老、解老,显示出平等对待三教的态度。但从实质上看,他是立足于儒家思想本位,从多角度、多方位对《老子》语义进行训释和阐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儒佛道三教在《老子》解释中的会通。  相似文献   

6.
最近出版的《道咸宦海见闻录》,是作者张集馨的自订年谱。全书除正文外,还附有作者的部分日记和书信,以及作者的外甥詹嗣贤编订的《时晴斋主人年谱》,内容丰富,史料价值很高,其中有关甘肃的情况,对我们研究甘肃地方史,是一宗颇为难得的材料。张集馨(1800——1878),字椒云,别号时晴斋主人,江苏仪征人,道光九年进士,起先供职翰林院,后于1836年获恩特简,1865年被劾革职,先后在山西、福建、陕西、四川、甘肃、河南、直隶、江苏等省任过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署理巡抚等职。作者对清末政治之黑暗,社会之腐朽有较深的观察和思考。《道咸宦海见闻录》就是他几十年宦海生涯的真实记录,同时也是当时社会历史的一个缩影。作者于道光三十  相似文献   

7.
<正>《西域研究》已经走过百期的历程,不仅仅对西域研究贡献至巨,而且对于我这里所谈的丝绸之路的研究,也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是国内丝绸之路研究的一个重镇。2007年,我曾应邀给祁小山、王博编《丝绸之路·新疆古代文化》(新疆人民岀版社2008年版)写了一篇《丝绸之路与古代新疆》,从四个方面论述古代新疆(西域)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以及丝绸之路对于新疆地区的重要意义,即1.古代新疆是丝绸之路干线的必经之地;2.古  相似文献   

8.
最近,季羡林教授在《新疆社会科学》发表论文,对汉文《大藏经》和新疆吐火罗语文献中所载《木师的故事》做扼要对比,说明吐火罗文本代表从梵文佛经到中国小说间的一个过渡。这一结论是启示性的,对于深入开展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更多例证,进一步探讨新疆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密切关系。 (一) 国际比较文学的第一位倡导者、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说过:“东方西方,不可分离。”这句话揭示了各国文学之间可以探寻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9.
去年,北京、上海出版了一些唐诗选,都选有王勃的诗,但在介绍作者时,提出的王勃生卒年代颇不相同:上海古籍出版社编选的《唐诗一百首》是650—676;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的《唐诗选》同《唐诗一百首》,但在附注中却又说“根据姚大荣《惜道未斋集·文  相似文献   

10.
《衙斋杂录》(以下简称《杂录》)是林则徐在新疆期间摘抄官方邸报和地方档案文献,而体例较杂的原始笔记手稿。第一册十三条,基本上是大事记体,后数条侧重录有关处理姚、洪“台湾之狱”上谕和奏稿;第二册十六条,主要摘自新疆地方档案文献,有的屯田资料中,曾有林则徐亲自划的着重三角圈和着重点。此《杂录》是研究战后林则徐思想,特别是研究林则徐筹划新疆开垦及其后期筹边思想发展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1.
去年第十一期《江汉论坛》上,刊有陆定一同志写的《一个重要的更正》。文章对前不久在这个刊物第六期上发表的《关于唐义贞烈士的回忆》一文中的“王叔振被捕告密”一句进行更正。事实上,王叔振是刘伯坚烈士的夫人,她“并未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也未曾告密”,而是被王明路线迫害屈死的。《关于唐义贞烈士的回忆》发表后,陆定一同志从多处获悉了真实情况,发现自己是误信误引了,便郑重其事地写下《更正》一文。文中除介绍了有关史实外,还写道:“我是两次遭大难而不死的人。但是,请看,只要一不小心,就把王叔振同志冤枉了。为了补过,写了这个重要更正,并向读者和刘伯坚、王叔振同志所生的刘虎生、刘  相似文献   

12.
本书是作者在《清宫流放人物》、《清代新疆流放名人》、《林则徐诗选注》三本论著出版之后,于流放研究领域学术成就的又一次集中展示。这部论文集收录作者1996年至2004年发表的26篇论文,它们中既有对新疆流放的整体研究--《西域流放研究》、《(大清律例)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二次《福乐智慧》研讨会,于1989年10月16——19日在新疆古城、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故乡喀什噶尔举行。在研讨会期间,来自北京、山西和新疆的60多位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其他部门的专家、学者、中青年研究工作者,就《福乐智慧》的主题、族属、艺术特色、文化层次、自然和哲学观念等问题,各抒己见,进行了自由、坦率、热烈的讨论。本刊选发了与会者向研讨会提供的论文中的三篇,供读者阅读、探讨。除此,我们还发表了向本刊自由投稿中的《关于<福乐智慧>成书年代的质疑》一文,希望引起研究者的讨论、争鸣。  相似文献   

14.
解放以来,全国学术界对太平天国历史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何更进一步的从深度和广度方面去研究它呢?对此,前几年在北京举行的太平天国学术讨论会指出:“要特别重视收集直接与太平天国对垒又掌握时局的人物,从他们的函稿和家书等中,可以获得不少第一手有关了解太平天国史的重要资料”。最近笔者整理古籍,发现一册陇人牛树梅所著的《省斋全集》(下称《省斋》)。此书中记叙了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翼王石达开、启王梁成富、文王兰二顺其兄兰大顺及滇北农民起义领袖李永和的事迹。其中有些材料为以往编撰的太平天国历史资料所漏载。牛树梅(公元一七九九——一八八二  相似文献   

15.
杜经国、张克非在《兰州大学学报》一九八六年第二期上发表的《左宗棠在陕甘与新疆民族政策的比较研究》一文认为: 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时实行的民族政策与他在陕甘实行的民族政策是截然不同的。这是由于他  相似文献   

16.
马宏山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4期上发表《论<文心雕龙>的纲》一文,其中的许多新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因此,我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马宏山同志还在《文史哲》1979年第1期上发表《<文心雕龙·辨骚>质疑》,又在《哲学研究》1979年第7期上发表《<文心雕龙>之‘道’辨》,有些观点,与《论<文心雕龙>的纲》一致。本文间或征引此两文语,一同评论。“本乎道”《文心》的第一篇《原道》,是论“本乎道”的专篇。“原道”,即“原于道”。“原”字后省略介词“于”。《经传释词》:“于,犹乎也”。《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说:“原,本也”。所以“原道”犹云“本乎道”。是说作文要以“道”  相似文献   

17.
《新疆社会科学》1984年第一期分别发表了四位同志写的文章,集中讨论了新疆经济区建设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读后受益非浅。这里,笔者打算从经济地理的角度,也来谈谈这一问题。一、建设新疆经济区的必要性社会主义经济区是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占有一定国土范围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是全国经济地域系统中的组成部分。经济区的划分,不  相似文献   

18.
《新疆公报》不仅是近代新疆最早的政府公报,也是目前新疆现存的最早的政府报刊,前人对于《新疆公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报的创刊与停刊时间上。为了还原《新疆公报》的真实面貌,笔者以收集与发掘的《新疆公报》原件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该报作进一步的分析。笔者认为,《新疆公报》实为《新疆官报》在民国时期的连续。从清末到民初,从“新疆都督府印刷局”到“新疆全省官报局”,《新疆公报》始终扮演着政府机关报的角色,不仅沟通中央与地方,同时作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维护执政者在新疆的统治。  相似文献   

19.
读青年学者王守国同志的《诚斋诗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我立刻被他那充满激情的思辩性语言吸引住了:“如果说激情是一个诗人的灵魂,那么思想便是滋润这颗灵魂的血液。没有激情的诗人,只能是排列汉字符号的木偶,没有思想的激情也只能是精神病患者的无意喊叫。”越往下读,也就越是不能释手,一个念头忽然闪过:《诚斋诗研究》不也是与诚斋诗一样,是激情与思想的产物吗? 正是出于对诚斋诗思想与激情的理解和把握,《诚斋诗研究》既“满目奇峰总可观”,处处闪灼着睿智的思想火花,又“千峰为我旋生妍”,时时跳荡着作者的激情。作者虽然对他笔下的诗人不无偏爱,行文中洋溢着饱满的激情,但并没有因偏爱而随意拔高,因激情而淹没思想。如其在论诚斋诗的爱国主义精神时,指出“诚斋  相似文献   

20.
刘明武 《中州学刊》2003,(1):142-147
做人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矩。制定这个规矩到底应该以什么为参照坐标 ?《周易》与其他几部重要经典有个一致的结论 ,即价值标准应该以生生之源为参照坐标。生生之源 ,在《周易》里被表述为自然存在的道。道在《周易》《论语》《道德经》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天地万物从这里发源 ,人的价值标准从这里诞生。老子主张“人法道” ;孔子说“朝闻道 ,夕死可矣” ,价值至境与宇宙本体在《周易》与儒、道两家的文化里是统一的。如何做人有一个价值判断问题 ,如何做事也有一个价值判断问题。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内 ,同样有一个“该不该”的价值判断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