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和后现代的文化背景下去谈论文学似乎并非易事,此文化背景下所衍生出的文学理论、文学流派与文学现象纷繁复杂,引发读者关于文学的诸多思考。显然,对于文学这样开放的场域而言很难做到标准统一,但我们还是会尽可能地去寻求一个最大公约数。我们所需要的文学应该是书写现实与表达理想并重,反映生活与表现浪漫结合,它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有对人生的沉思,还应该有对精神的慰藉。基于此,有些作品便值得我们去重读与深省,迟子建的文学作品即是如此。《白雪乌鸦》《群山之巅》《烟火漫卷》中所蕴含的人生体悟与精神沉淀,在体现独特的感性张力之余,更彰显着深厚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笔下塑造了众多生动逼真、洋溢着人性之光的"傻子"形象。作为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的另类,"傻子"是作家审视现实人生、思考人情世态的重要载体:借助"傻子"独特的视角洞见了另一世界的自然诗意;在貌似怪异的言行中反观了冷漠的人情世态、日渐缺失的人性本真;在对苦难生活的执着反思中表达了对理想人性的追寻。这体现了作家独特的想象乡土和建构理想家园的人文情怀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尘埃”及“尘埃落定”在阿来的长篇处女作《尘埃落定》中具有极大的隐喻性。主人公傻子是作家精心选择和成功塑造的艺术形象 ,他的命运构成了小说的情节主线。作品在展示傻子的人生遭遇和情感历程中 ,再现了藏族封建土司制度由盛而衰、由存而亡的历史过程。在傻子形象上寄托了作家对社会历史及人生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4.
《尘埃落定》是"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人"阿来极具影响力的一部小说。它以一个"既傻又不傻"的"傻子"视角描述了在土司制度即将瓦解的非常态社会里,为了生存,人与人、人与命运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人性本相,在人性异化的土司社会里,这一群人注定是要失败的,最终,人、人生、战争、欲望、财富都变成了尘埃,走向虚无。通过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相关观点,从这一个"傻子","傻子"与他者,"傻子"的存在与自由等三个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中这一个"傻子"形象的个体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存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冲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及毗邻对原则,对海明威的小说《白象似群山》中关于主题揭示与情节发展的会话进行了分析。期望该分析可帮助读者更好理解作品中的女子与其美国男友分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伊甸之东》描绘了女性在男性专制的暴力下为争取自身权益所进行的不同方式的抗争,高度赞扬了女性的自由精神,建构了反映女性生存状态的真实空间.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文中“沉默”、“堕落”、“觉醒”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详细阐释女性的自由精神的体现以及女性如何觉醒、自救最终获得自由的全过程,并进一步指出:沉默的消极方式和堕落的极端方式都无法捍卫女性的自由和权利,只有通过理性的方式才能最终为女性赢得真正的平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性和谐.  相似文献   

7.
《五行》有一个重要范畴“和”,“和”又有一个等值的范畴即“时”。二者关联的是,仁、义、礼、知(智)四种德之行跃升为“善”,仁、义、礼、知、圣五种德之行跃升为“德”,以及德行达到最高境界时的践行方式。“和”一般被解释为“和谐、协调”,这种认知有悖于《五行》体系给出的界定,也背离了该范畴的历史渊源。《五行》之“和”乃取义于跟《洪范》“五行”中的五味关联甚深的“和羹”、“和五味”,以及由此滋生的“和五声”等观念,意指参与其中的各元素的个别存在被超越而生成新的同一体,因此并无“和谐、协调”可言。《五行》“和”(或“时”)深刻继承了《洪范》“五行”说蕴含的五味和的结构框架和模式。  相似文献   

8.
"且+VP"祈使句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表示说话人要听话人暂且或姑且做某事。唐宋时尤其是禅宗语录里用得很普遍。其后,"且+VP"语用功能出现分化:"且+VP"由祈使标记向话题转换标记转变。这一转变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VP"在语义上为"且+VP"的功能转变提供了基础;其次,"且+VP"在句子中的位置促使其向话题转换标记转变;再次,唐宋时期其他一系列相似的话题转换标记的存在也对"且+VP"功能的转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之”字是古汉语中词性和用法都较为复杂的一个词,《马氏文通》站在语法学的高度,详细而系统地论述了其语法特点:用于名词性偏正词组之间;用于形容词、名词组成的偏正词组之间;用于代词、形容词组成的偏正词组之间;用于名词、动词组成的偏正词组或主谓词组之间。此外,马氏还对“之”字的固定用法进行了总结,进一步阐述了其搭配功能。尽管在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上,马氏有时欠妥当,但也有许多超越前人的精到见解,对后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小说具有经典的“冰山体”叙事风格。运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对海明威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人物对话进行语用分析。从整个语篇考察男女主人公是如何发起话轮或转换话题的。依循双方在谈话过程中的态度和角色演变的四个阶段对其对话进行细致解读,逐步挖掘对话背后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真实意图,从而揭示了男主人公已经沦为“迷惘”一代的代表,也预示着女主人公从此走上了坚强、独立的人生之道。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中著名的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说话者的语言内容表达着其做事的愿望。本文以海明威著名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为研究对象,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小说中的背景和人物对话进行分析,以挖掘出小说的主题思想及对话描述与表达意义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伊甸园之东》中斯坦贝克塑造了三类典型的女性形象——地母型、天使型及妖妇型,描述了其在男权社会中作为"他者"的生存状态及其社会认同。本文借助于"他者"理论从女性主义视角对从男权社会对三类女性形象的定位及其认可度来剖析作家的女性观,并指出斯坦贝克虽是男权体系的维护者,但并非评论界所说的"厌女症"作家,其对女性还是持一种认可和欣赏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作者运用朴素简练的言语形式和人物命名寓意的手段表达了特定的修辞含义.此外还采用象征、双关、比喻、反复等修辞技巧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烘托故事的深层主题.多种修辞策略的运用却使得简单故事的背后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内容,使得该小说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西游记》和其他三部小说即《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一起被誉为"四大名著"。《西游记》塑造最为成功的是孙悟空的形象。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及这一光辉灿烂的文学形象:孙悟空形象的产生及发展,思想性格特征,审美特质及审美内涵,说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代表着中国古典幻想小说人物形象描绘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刘震云的中篇小说《单位》和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通过青年形象的塑造来展现成长主题。在这两部小说中有三类青年形象:一类是成长主人公,他们经由单位制度和文化的改造而呈现出复杂的意味;另一类青年形象是主动成长者,这些主动成长者既对单位制度和文化有揭示作用,同时又是主人公成长的镜像;第三类青年形象是拒绝成长者,他们既可能因改造而成长,也可能长期定型为单位中的边缘角色。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边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部以"城"命名的著名小说,"城"既是实体和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是隐喻和象征的载体。通过对这三部小说的对读分析,可以发现"城之恋"的结构模式在这三部小说中,既指向一个共通性的"文化破散"主题,又呈现出多向度的展开,彰显出来三位作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由此引发的现代性困惑,同时可以发现三位作家在文化选择和艺术运思方式上的歧异。  相似文献   

17.
"傻子"的界限——评《尘埃落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尘埃落定》中“傻子”这一非常态人物形象及视角昭示着当代作家的文本自觉,也带来了当代小说叙事方式、叙事视角的转变。但是,“傻子”主题和叙事视角既可以与作家的创作倾向、创作追求、创作风格相契合,也会导致创作的随意性。对比班吉与土司二少爷,可以说明“傻子”视角的独特性和文学创作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8.
《关雎》最初是用于女子教育的作品。《关雎》的叙述者是女子教育的主持者后妃,她教给年轻女子采摘荇菜和准备祭祀等劳动技能,让她们学会相互协作和配合,同时使用琴瑟钟鼓之乐教育年轻女子达成性情之平和,养成内在心性气质和外在容貌举止的淑善。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五行》以及“上博简”《孔子诗论》都只是用诗,与《关雎》之义没有直接关联。《史记》“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和“周室衰而《关雎》作”两条材料,习惯视作《关雎》讽刺说和诗篇晚出的关键证据,但历来对这两则材料的理解存在断章取义之弊,属于严重误读。《关雎》是周人制礼作乐最早的重要作品之一,表征了周文化的礼乐精神和对女子教育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男女主人公的对话独具特色,对该作品中的对话进行会话含意解读,能够挖掘对话背后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和真实意图,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小说《伊甸之东》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本文借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细致分析,把这些母亲形象分为三类讨论,即伟大的母亲、受压抑的母亲以及扭曲的母亲,以期揭示母亲形象的丰富性,加深对20世纪前后美国女性生存境遇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