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了     
一位顾客进一家餐馆,把大衣挂在衣帽问,然后坐到桌子旁,要一份牛排。侍者从厨房出来说:“对不起,没有了。”顾客又要了一份红烧猪肉,侍者又从厨房空手而回,说:“对不起,也没有了。”顾客又选了几样其它的菜,但什么也没有。最后顾客生气了,他对侍者说:“不吃了,把我的大衣拿来吧!”侍者过了一会从衣帽间出来,对这位可怜的顾客说:“很抱歉,您的大衣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2.
《人才瞭望》2005,(1):92-92
该理论提出了与传统管理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传统管理都是以事为中心,该理论则“以人为中心,在鼓励人的积极性上下工夫”。第二,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金钱的需要以外,还有社会和心理学等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家住红莲那是一个寒冷的日子。汽车驶离了繁华热闹的城区,过了一座桥,桥下的水面在北风里怕冷似地颤动。行人稀少,看不到闹市随处可见的公共汽车。车在路旁停住,问这是什么地方,同行的人说别看这地方荒凉,倒有个娇艳的名称,叫做红莲。我们向一簇楼群中最矮最旧的那座走去。那是一座教师宿舍楼,书法家赵发潜就住在这座楼里。也许这个名字并不为人熟知,但人们一定不会不注意“国贸桥”那三个苍劲浑朴的大字,中央电视台“世界各地”节目的片头题名,“西什库天主堂”透出的中正神圣的气韵,密云水库那座宽7米高5米的巨碑上气势磅砖的…  相似文献   

4.
靳洪涛 《人才瞭望》2023,(19):40-41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近年来,国家始终把促进就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2020年年底,人社部出台了《关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的通知》,该通知对职业技能培训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肯定了职业技能培训在“六稳六保”中的基础保障作用,突出了职业技能培训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的巨大作用。通知还明确指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三原则,即政府激励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劳动者自主选择的原则,在三原则的指导下,切实做好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5.
陈昕 《人才开发》2011,(9):61-61
《庄子·至乐》中有一段“鲁侯养鸟”的寓言故事:从前,有一只海鸟飞到了鲁国的郊外,鲁侯以为是一只神鸟,让人把它装进镶金嵌玉的笼子里,亲自在宗庙里举行仪式迎接它,让人天天为它演奏乐曲《九韶》,安排祭祀用的牛羊肉款待它。可是海鸟被鲁侯的特殊礼遇吓得惊恐万状,不吃不喝,三天后就死了。  相似文献   

6.
在职场中,随着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交往日趋密切,沟通日趋频繁,语言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讲话也是一门艺术”成为人们的共识。简单的一句话既可以把人说笑,也可以把人说跳。要避免“话聊”时伤到他人的“七寸”——面子、自尊或心理尊严。  相似文献   

7.
职业快餐     
拳击手 一个乞丐向一位行人乞讨. 行人:“我一看见你伸出手来,.心理就淮得挺难受。” 乞丐:“你不必这么讲,10年前我要是向你伸出手来,那就真够你受的了。” 行人沪若是10年前,你会伸手向我要更多的钱吗?” 乞丐:“不,先生,我原来是个拳击手!”画家 某画家正在为一青年妇女画像.两老汉在画家身旁停下了脚步。 “两年前,有一个画家为我的女儿画像,”一个老头儿说道:“到现在为止还没把这像面好.” “这还没什么,”另一个老人说:代30年前,咱们城里的一位优秀画家就开始给我老婆画像.” “怎么祥了?” “直到现在,我既没看到画像,也没有再见到…  相似文献   

8.
“下岗”后的心理调适■海山当今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行业出现大调整,导致一些“下岗”现象是难免的。“下岗”会打破当事人原来的心理状态、生理状况和社会环境的失衡,这就要求当事人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及良好的适应力。不少人下岗以后心情不悦,在家这看不惯,那...  相似文献   

9.
不妨少几个和尚文/王琳“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则寓言故事早已被人们听嚼烂熟知。虽然“和尚多了不念经”的道理谁都明白,但真要接受起来却不易,致使不得不旧话重提,老寓新解,再议个和尚与三个和尚的辩证关系。机关精简后,摒弃了机关...  相似文献   

10.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如何更有效地进行人文教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90后”医学生作为目前学校学习的主体,未来医疗工作的主体,有着不同于“70、80后”医学生的心理特性和学习特性。如何针对“90后”医学生的特性制定合适的人文教育方案,让人文精神更有效地内化,这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医学生个人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李方 《人才瞭望》2004,(9):32-32
对于企业而言,寻找并留下优秀的人才重要,选择“适合”的人才更重要。若一个优秀的人才不“适合”公司企业文化,不“适合”职务特性,那么,他就无法融合发挥。以往企业是依凭着面谈来寻找人才的,而如今检视一个人的专业、个性是否适合,则有不少企业引用心理测验来辅助面谈技巧的不足或是面谈的盲点。因此,心理测验的选用就很重要,它是能否达成此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人有尾巴吗?若说有,你拉出来一个让我看看,若说没有,为何人一骄傲就说“翘尾巴”,人一失意就谓之“夹尾巴”,还有“畏首畏尾’,“摇尾乞怜”,“尾大不掉”那么多与“人尾巴”有关的说法呢?可见人是有“尾巴”的,当然这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罢了,既有“尾巴”,必有功能,“马尾巴的功能”,是赶虫蝇、挠痒痒、保持平衡等,而“人尾巴”的功能则另有不同。一曰“翘尾巴”以示骄狂。人因事业的成功,官位的升迁,钱袋的鼓涨,甚至上司的几句夸奖,都能把“尾巴”翘上天去。而人一翘尾巴,势必头脑发热,目空一切,狂妄自大,也就离失…  相似文献   

13.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社会调查研究是把方法、程序和技术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论体系。它能够了解社会的需求,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向,决策社会的未来,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本文从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角色和教学中心四方面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狗仔队”一词,很多人并不感到陌生,他们有敏锐的职业嗅觉和行动,追逐明星大腕足迹随风而至,惯以“偷拍”猎取媒体所需要的图片或视频,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和娱乐市场。但有没有人想到过,如果把“间谍”般的镜头对准普通人或美好或浪漫的生活瞬涧,其市场商机如何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成熟是什么?     
一、 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会成熟?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人是生命的最高形式,人的“成熟”区别于飞禽走兽,其有两种意义上的含义,一种是生理成熟,譬如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身体形态、结构、机能都达到了趋近完善的状态;另一种则是心理成熟,譬如人的智力、情绪、社会适应性都达到了较佳的状态。 一般来说,生理上的成熟,时间是主要决定因素。而评价一个人是否成熟,大都指心理成熟程度。 人的成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能  相似文献   

16.
公司近两年有33人退休,没有新进员工,五年内的青年大学生只有11人,分布在各个生产岗位上,如何让他们尽快成长,满足公司对人才的需求,为公司提供发展动力,需要我们加以探索。公司战略保障“三个建设”中“队伍建设”的要求,公司工作思路“三抓一创”中“抓队伍”的要求,公司“三能”建设的具体实践。公司目前的青年大学生均在生产一线从事技能工作,从省公司对专业工程师、班组长、管理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能力要求上,目前我公司的岗位需求与具备资格的候选人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亟需找准切入点,形成突破,而青年大学生则是最好的培养群体,最具有培养潜力及以点带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景与目的”。因此建立团队的首位要素,便是建立团队共同的愿景与目的,由于人的需求不同、动机不同、价值观不同、内心的恐惧不同,因此要让目标趋于一致,是极为困难的。但是俗话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能具有同心理,加上熟练的技巧,建立共同的目标还是不难的。  相似文献   

18.
石颖 《人才瞭望》2008,(1):67-68
目前,网络上“晒工资”的现象被炒得颇为火热,越来越多的人匿名将工资条上的明细列出让别人看。人们都在试图从不同的侧面剖析“晒工资”者的心理以及由此所折射出来的民生焦虑。这里,我们暂且不来忧国忧民。作为社会的最小个体单位,人最终都是要融入到每一家企业里面,从事生产劳动,人们“晒工资”的心理,是否直接与在企业里的工作状态有直接的关联呢?所以本文试着从管理的角度来阐述一下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寓言情节简单生动有趣,适合孩子们阅读。寓言讲的大多是动物、植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故事,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生动,符合儿童心理。它把对人们的教育和批评寓于在短小的故事中。让人受教,因此在上寓言课时,我格外用心,现将自己的感受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中等个儿,可能是长得壮实的缘故吧,看上去略略有点发福。红润的脸上,带几许富态,几许灵动。如果把刮净的络腮胡子留起来,可能会显出三分威猛。朱永新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心理学史、中国教育思想史。做这两门学问各有各的难处。心理学在我国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学科。老祖宗留下来的成语里,有一句叫“人心叵测”。病态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心理平衡、心理失调、心理年龄……正如“生理”研究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精、气、神”弄得直而又玄一样,与中国古典哲学、文化、伦理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心理”研究也是扑朔迷离。中国教育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