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 ,乡村扶贫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根治乡村地域性贫困 ,必须重新确立贫困严重制约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视角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为此 ,应实现扶贫战略方针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性扶贫的转变 ,用利润驱动式的经济扶贫方式替代政府动员式的救济扶贫方式 ,把消除贫困作为促进整个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选择根除贫困并能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开发扶贫模式 ,并根据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规划 ,实施协调配套的贫困地区不平衡发展的农业产业政策、工业产业政策、农村金融政策和农村科技政策等 ;实施区域内适度规模的移民工程 ,制定和实施特殊的乡村人口政策 ,确保在促进整个民族经济、区域经济整体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彻底告别贫困、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视角下的中国农村扶贫政策改革30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收入问题,而是涉及健康、教育、社会资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社会公正、参与权利、性别平等、个人尊严等多种复杂因素的社会问题.社会发展理论以实现更加公正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目标,它也为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贫困问题、设计更为有效的扶贫战略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从社会发展的视角分析和梳理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为解决农村贫困而制定和实施的救济式、开发式和攻坚式农村扶贫政策,反思过去农村扶贫政策的得与失,从而设计和实施新世纪有效的扶贫策略.  相似文献   

3.
所谓农村“四户”,是指同一户人家在五十年代土改时是“根子户”,六十年代四清时是“三同户”,七十年生产队时是“统销户”,八十年代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是“扶贫户”。 在经过几年农村改革后的今天,我国农民大部分已摆脱了贫困面貌。但“四户”却依然处于贫困状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通过对广东信宜县山区贫困户的调查,发现有以下原因: 从客观上看:过去扶贫不扶志,扶钱不扶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种只偏重于救济钱粮物,而没有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振兴家业的志气和信心的做法,虽然在特定时期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但仍是治标不治本。  相似文献   

4.
我国反贫困政策从单纯的救济式扶贫发展到救济式扶贫与开发式扶贫相结合,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开发式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须创新反贫困政策,实行以城市化为导向的反贫困政策.  相似文献   

5.
杨须爱 《兰州学刊》2014,(10):33-39
自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于新世纪初实施以来,裕固族聚居区的扶贫开发实践成绩斐然,但传统的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的社会效益正在递减。文章对当前裕固族聚居区的贫困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对新世纪以来的扶贫历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建设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地区和改变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宁夏西海固地区(简称“三西”地区)的贫困面貌,1982年,国务院建立了“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1988年7月并入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专门负责“三西”地区的开发建设。随着这一组织的产生,“三西”地区的扶贫工作相应地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本文试图队宏观控制和微观运作方面,对“三西”地区扶贫综合操作系统进行探索性研究。 一、“三西”地区扶贫综合操作系统概述 “三西”地区建设是我国最早的区域性扶贫综合开发项目。为了完成这一项目,国务院特拨”三西”地区农业建设专项资金和发展资金,并建有中央、省、  相似文献   

7.
吴琼  王跃 《学术探索》2023,(5):51-57
中国式的脱贫攻坚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十年“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变革问题,开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新征程,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摆脱绝对贫困的美好夙愿,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囿于“动态化考量”“断崖式扶贫”“参与式互动”的发展困境,共同富裕视阈下为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以系统思维提升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科学性,以战略思维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以创新思维向世界讲好脱贫攻坚中国故事,提升其学理性、导向性和感染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近几年来老区扶贫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人平纯收入由过去的不到200元,逐步增加到300多元。但是,也应该看到,仅靠国家每年拿出大量资金,对老区贫困户进行救济式的扶贫是不行的,一方面国家难以承受,二方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今年救济了,今年解决了温饱问题,明年不救济,群众照样穷。所以,我认为老区的扶贫工作仅靠国家拿钱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必须要走好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开发扶贫。开发扶贫有很多好处:一是促进老区生产力的提高,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挖掘自然资源潜力,为社会增加财富;二是加强“造血功能”,使农民长期受益,逐年增加收入,从根本上挖掉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70年来,中国贫困治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际反贫困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中国特色治贫制度建立和逐步完善。为梳理总结70年中国治贫的经验、特征和模式,为治贫制度的定型化提供理论参考,以1949-201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出台的扶贫政策文本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词频分析揭示扶贫变迁历程及其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治贫在理念上,经历了经济性扶贫到内生性治贫的转变;在对象瞄准上,实现了区域、县、村、户的层层下移;在治贫主体上,从政府包揽转变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治贫路径上,从重资金投入转变为分类施策;在治贫制度上,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典型制度主要有以工代赈、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对口帮扶扶贫等。2020年后中国贫困治理的主要问题是摆脱相对贫困,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应着重构建和完善返贫风险的防控机制、农民工阶层固化的阻断机制、农村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和互联网赋能反贫困的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对扶贫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农村贫困群体对扶贫政策认知的角度出发,考察其对现行扶贫政策的满意程度.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农村贫困群体的年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导致贫困的原因、对政策的知晓程度、扶贫过程存在的不公平与脱贫后又返贫的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满意度.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认为目前救济式扶贫的成效高于开发式扶贫的成效,遏制“返贫”是提高挟贫满意度的关键.提高农村贫困群体对扶贫政策满意度,要继续加大开发式扶贫力度,加强挟贫政策与相关配套措施的衔接,建立帮扶基金帮助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加强监管确保扶贫公平性等.  相似文献   

11.
水与西海固地区的扶贫开发田彦虎以何种扶贫措施、采用什么样的扶贫战略才能使西海固地区彻底摆脱贫困?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措施是充分认识水利在当地扶贫开发及脱贫致富中的重要性,做好水的文章,舍此不足以使西海固地区真正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一、西海固地区贫困的根...  相似文献   

12.
为在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党中央制定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这一战略目标正激励着亿万人民为消除贫困而为之奋斗。《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和实施,又为中国在未来和21世纪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如何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并使我国经济社会沿着可持续发展之选择顺利进行,是一个既关系当前又影响未来的大事。一、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的内在统一邓小平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时曾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主导”作为我国绝对贫困治理的一项核心制度安排,在政策制定、责任压实、监督考核、组织动员、资源调配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我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经验。但是,由于政府自身存在不完善性以及政治逻辑、行政逻辑对贫困治理的不当干预,政府主导的贫困治理带来一系列负外部效应,导致扶贫产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脱贫群体内生“动”“能”不足和主体地位缺失等。新发展阶段,要加快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协调好效率与公平关系以及发挥城乡制度联动效应,逐步推动“政府主导”向“政府有为”转变,更好发挥“有为政府”在常态化兜底扶贫保障、建立相对贫困治理机制、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以及调节收入再分配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从而有效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残疾人贫困的关键原因在于社会层面的排斥阻碍了残疾人社会资源的获取。无障碍战略的建构、实施与残疾人扶贫脱贫效果息息相关。残疾人要想摆脱贫困,必须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无障碍获得,无障碍扶贫战略的建构与实施刻不容缓。在无障碍战略的指导下,残疾人扶贫要统筹推进,不断打破扶贫观念、制度、政策、服务等方面的障碍,使残疾人能够平等地享有社会公民权和社会资源,从而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艳 《理论界》2006,(11):57-60
目前,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出现了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减现象,文化贫困的掣肘和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扶贫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针对辽宁的实际,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综合开发,由对农民“输血”转变为增强农民自身的“造血”能力,以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名牌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经济支柱昭通地区鲁甸县粮食局顾泽良据资料介绍,我国还有8000万人口没有完全解决温饱。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工作十分重视,江总书记在1994年3月3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就是要把救济式扶贫,改为开发式扶贫,确立...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国家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视,并投入了各种物质和人力,经过艰苦的努力,贫困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或贫困人口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但是,目前我国的扶贫任务仍相当艰巨,倘有3000万人未摆脱贫困,而且原已脱贫的不少地区或人口返贫。同时,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影响国家扶贫工作的各种因素发生了显著变化。上述情况表明,要彻底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国家扶贫战略必须适应现实条件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重大转变。 一、建国后国家扶贫战略的各个阶段及其缺陷 迄今为止,国家扶贫战略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1、财政救济阶段,在我国实施扶贫战略的早期,国家对贫困地区实行了财政救济的政策。在这个阶段,国家向贫困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财政救济,缺粮由国家供应,缺钱,由国家拔付。显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之年,2020年以后我国贫困的特征和治理任务将发生重要变化,必须在保持贫困治理政策必要的稳定性、连续性、过渡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时调整,实现"五大转变":贫困治理的政策目标从消除绝对贫困向治理相对贫困转变,政策重心从超常规社会动员向常规制度化治理转变,政策工具从运用强制性工具为主向混合性工具为主转变,政策类型从福利型政策为主向发展型政策为主转变,政策选择从财政直接减贫为主向发挥杠杆作用为主转变。为适应这些转变,需要实施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支持、优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方式、对现有的扶贫政策进行分类梳理、加强减贫政策与乡村振兴发展政策的衔接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杨帆 《天府新论》2016,(4):159-160
2016年5月29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农业大学共同主办,《天府新论》编辑部、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精准扶贫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在我国扶贫战略部署的大背景下,就精准扶贫的选择、创新与挑战,精准扶贫中的政府作用与社会参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还邀请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及四川省农业厅等相关部门同志出席,他们介绍了四川省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希望学界关注扶贫宏观上公平与效率、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标准、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中观上“三位一体”扶贫的发展方向、政府扶贫和社会扶贫的关系、贫困村户的精准识别等问题。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十年前,在文化还仅仅是走向富裕起来农民的精神追求时,安徽省创造性地提出要利用文化来进行扶贫开发,并把这种设想变成为现实。十年试验结果,以“扶文扶智”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扶贫,不仅使一大批农民告别了贫困,而且人的思想意识观念也得到变革;事实向人们显示,文化扶贫是贫困地区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和共同支撑点,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一、文化扶贫的缘起、做法与作用缘起文化扶贫是从实践中提出来的,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早在80年代中期,几乎在国家开始实施大扶贫战略的同时,安徽省社科院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