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振保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5):171-173
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仍是当务之急,创建一个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充满交流、富含信息量的和谐的政治理论课堂对提高教学效果尤为重要。在分析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不和谐因素的表现和创建和谐政治理论课堂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应从树立和谐教育理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实现课堂教学"四化"等方面积极创建和谐政治理论课堂。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构建“和谐课堂”的探索:营造和谐的课前氛围、创造和谐的教学情境、让生活走进和谐课堂、让人文走近和谐课堂、实施和谐的课堂评价等多项措施,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孙满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29-30
大学生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主体,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挖掘它们潜在的能力,信任和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起热爱学习的信念。遵循大学教学规律,把握科学的大学教学艺术,就能创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4.
创建和谐课堂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本文论述了创建和谐课堂的必要性、主要标准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启发式教学、巧留思维空间、化学实验、趣味实验、投影演示、化学模型等措施来创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5.
詹兆华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Z1)
构建和谐课堂,上好第一节课,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库德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73-77
实现政治和谐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向往的政治理想,他们著书立说,对政治和谐及其建立进行充分的论证,并设计方案、展开实验;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政治和谐提到理论高度,列宁则将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建设付诸实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观,探索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谐之路。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谐"观及所蕴含的政治和谐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于志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Z1):57-57
教学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不能过分注重教学过程的预设与控制,我们要充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通过创建学生联想多、对话交流多、动手实验探究多的多动课堂,营造有利于生成的生态环境。构建生成丰富的动态活力课堂。 相似文献
8.
赵淑宇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39-41
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学校承担着教育人、培养人的主要任务,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费淑艳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40-142
本文通过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及对我省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的了解,运用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在对本省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背景和基本理念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构建和谐体育课堂,并以此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0.
侯书和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5-9
和谐政治就是社会的各种政治要素、政治关系健全规范,相互协调、相互融洽,以形成良性互动的政治形态.和谐政治的基本要求或特征主要包括:民主、法治、有序、公开、公正、诚信、妥协、宽容、活力、稳定、责任、有效、廉政、合法性等.这些要求和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和相互作用的,体现了和谐政治的有机整体性和形态先进性,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1.
提高政治公信力与和谐政治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正良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0(1):68-74
政治公信力体现的是执政团队的信用能力,是现代民主和法治条件下的责任政府的重要标识,关系到社会政治和谐的实现。我们要在正视影响政治公信力和政治和谐的既有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努力夯实提高政治公信力与促进政治和谐的思想、政治、绩效、规则、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2.
侯书和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9
和谐政治就是社会的各种政治要素、政治关系健全规范,相互协调、相互融洽,以形成良性互动的政治形态。和谐政治的基本要求或特征主要包括:民主、法治、有序、公开、公正、诚信、妥协、宽容、活力、稳定、责任、有效、廉政、合法性等。这些要求和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和相互作用的,体现了和谐政治的有机整体性和形态先进性,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永恒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7(8):148-149
以生活为基础,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构建乡土政治课堂,对改变政治课堂教学现状,激活政治学科魅力有重要作用。本文联系笔者新课程教学实践,从如何构建乡土政治课堂,实现乡土资源进课堂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王同亚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7,9(6)
在德育课程教学中,要使学生享受到德育课程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德育课堂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素质,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德育课堂。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关于和谐德育课堂的构建,即和谐德育课堂的内涵、构建和谐德育课堂的必要性以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德育课堂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和谐课堂建设是基于和谐发展理念、针对课堂教学现状提出的新构想。研究生课堂有效和课堂有趣两者相互依存,兼得共生,有助于促进研究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积极推动研究生和谐课堂建设,要求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探究学生学习心理,营造良好氛围,引导研究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促进教学模式向研究型、多样化转变。实现研究生课堂有效和课堂有趣的和谐共存,对高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建设、构建的前提是承认利益多元和利益分殊。政府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一切行为和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把如何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把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作为执政目标,把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与维护作为自己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把“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作为自身建设的目标诉求。因此,和谐政治本质上是“公平政治”、“有限政治”、“秩序政治”、“民主政治”和“法治政治”。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建设、构建的前提是承认利益多元和利益分殊.政府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一切行为和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把如何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把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作为执政目标,把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与维护作为自己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把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作为自身建设的目标诉求.因此,和谐政治本质上是公平政治、有限政治、秩序政治、民主政治和法治政治. 相似文献
18.
侯红霞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1):158-159,161
现代和谐社会注重社会正义与共识,通过制度化途径化解利益冲突,从而达到平等与效率相对平衡的良性社会发展状态。政治生活的和谐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关键。通过政治体系改革,建立一个具有较强内部整合性和外部适应性的政治系统,从而最终实现构建和谐政治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构建高校和谐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伯泉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Z1)
和谐课堂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文章给出了和谐课堂的概念,分析了影响高校课堂和谐的因素和和谐课堂的特征,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构建和谐课堂的方法,并指出和谐课堂重在建设。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掀起了一股"社团革命"的浪潮。它在促进民主政治、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慈善事业、环保、女权运动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也与政治和谐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民主政治的推进,往往是非政府政治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反过来,非政府政治的发展也有利于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目前的政治关系状况来看,大力培育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是实现政治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