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丁从他和鲁思的第一次见面就坚信他的浪漫爱情并努力从一个粗鲁的水手转变成为一名作家,一个名人,爱情是促使他成为一名超人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当马丁得到世人的承认,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之后,他却开始与社会格格不入。带着对所谓的爱情的失望,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马丁·伊登》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一部带有自传性的小说。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按照尼采思想塑造出来的超人。陷入“日神”梦中的马丁,终因无法超越世俗的残酷,悲壮地进入了“酒神”状态。马丁的悲剧性就在于一个强者发出了回归生命的呐喊,而最终这个强者也摔倒在对生命意义探求的路上。  相似文献   

3.
作品<马丁·伊登>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马丁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出身贫苦,却向往上流社会的体面、豪华生活,他为之苦苦奋斗,最终名利双收.可是功成名就后,他却没有了兴致,并感到生活对于他是一种痛苦.马丁心灰意冷,毅然走向自己最后的归宿.这是他梦想幻灭后的选择,也是"美国梦想"幻灭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其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 ,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塑造的主人公马丁·伊登是作家超人思想的显现 ,也是作家的”自画像” ,更是一曲知识分子的精神悲剧。这一超人形象的深刻内涵 ,从价值上的自我肯定 ,道德上高尚与卑劣的取舍和蔑视同情的硬汉精神这三个方面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5.
阿尔弗雷德·马丁的《尼采与布克哈特》是一部推崇布克哈特、贬抑尼采的著述,但是他的核心论点来自洛维特更早的观点.洛维特一面将布克哈特的古典主义定位于"适度和适中",一面认为布克哈特是19世纪唯一发展出"超历史的历史学"的历史学家.马丁沿袭了洛维特的论点.然而,无论是马丁还是洛维特,都没有看到布克哈特对于德国古典主义的背离...  相似文献   

6.
郭慧英  李薇 《社区》2002,(6):63-64
作为英资企业的中方雇员,几年前我随英国上司马丁到古城西安公干。面对西安繁华的市中心,马丁无动于衷;到了仿古街,他却一下兴奋起来:“(口每)!这就是我想象中的西安古城,这就是中国,多美!” 让马丁遗憾的是这条街太短了,他还替这条街担心,怕有一天会将高楼大厦建到这  相似文献   

7.
萧伯纳在其很多作品中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宣传社会主义,鼓吹超人思想.在<孤僻的社会主义者>等作品中,他表达了对于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及其议会选举制度、劳工大众愚昧的批判,阐述了其超人思想及其在两性关系上的意念.  相似文献   

8.
杰克·伦敦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得天独厚的生活资源创造了马丁·伊登的艺术形象。在塑造该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杰克融合了自己的超人思想、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以及艰难的人生经历,向人类展示了一个追求理想、勤奋刻苦、百折不挠、忠于爱情的青年形象。小说描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故事,通过主人公马丁·伊登的成长历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庸俗的拜金主义,并以马丁选择大海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终结。文章从超人强大的内心和体魄、模糊的阶级属性、权利意志和悲惨的命运四个方面,对杰克的"超人"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进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庸俗虚伪的出版制度。  相似文献   

9.
音乐电影     
超人归来在神秘消失十数年之后,世界上最受喜爱的超级英雄——超人,动作冒险片《超人归来》中重返地球。此片是超人系列的最新续集,由《×战警》系列导演布莱恩辛格执导。故事讲述超人神秘离去几年之后又回来了,这个曾经受人们热爱和追捧的超级英雄发现他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首先人们已经习惯没有超人的生活了,人们发现没有超人也可以过的很好,超人一下子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其次超人心痛的发现自己的心爱的女友路易斯·莱恩已经嫁给了别人,而且有了孩子;还有超人的死对头莱克斯·卢瑟也在酝酿他的新阴谋:让超人永远的失去超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杰克.伦敦的小说《马丁.伊登》一直备受评论界的重视,对主人公马丁.伊登的评论更是层出不穷。文章从异化的角度剖析马丁形象,认为马丁是由于无法与异化的自我相认同,无法抵挡异化感的侵袭才选择自杀作为逃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杰克·伦敦作品中的兽性意识和超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自然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是美国进步文学的杰出代表,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崇拜超人,且自称为超人。其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超人形象,充满着为生活而斗争的超人思想,小说《海狼》里的主人公赖生是他的作品中写得比较完美的超人式的人物。本文通过对《海狼》及其有关作品的分析,揭示了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超人思想和强烈的兽性意识,并分析了它们产生的背景及思想渊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作品蕴含的传统和现代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博维 《社区》2008,(35):39-40
1937年春天,徐悲鸿应邀到香港举办画展。期间,经由作家许地山介绍,他来到德国籍的马丁夫人家中鉴赏书画。马丁夫人的父亲生前曾是德国外交官,在中国生活多年,购买了大批中国书画,其中不乏精品。而遭逢乱世,马丁夫人有意将其出售,所以特意带着几大箱字画到香港寻找买家。  相似文献   

13.
仇荃 《成才与就业》2016,(Z1):31-34
超人,作为广为人知的英雄,那件红色大斗篷,不知不觉中成了他的标志之一。没了斗篷,超人或许便不再是超人了。如果将成功的职场人士比作超人,那么优秀的职业能力就如同超人的红色斗篷。无论是刚刚走出象牙塔的职场新人,还是职场“老江湖“,都可能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瓶颈期”,而这些“瓶颈期”的出现又往往与自身职业能力不足有着直接联系。你觉得自己是那种类型的“职场超人”?你应该如何提升自身  相似文献   

14.
十六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他曾经号召用暴力来反对教会权力。但在农民战争爆发以后,他却认为闵采尔的活动除导致杀人、暴动和流血外,不能有别的结果。因此对马丁·路德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应该如何评价,是值得研究的。我认为可以从这样几方面来进行考察,譬如当时德国首先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马丁·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于《儒林外史》的研究成果有很多,而对匡超人形象的解读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许多评论者甚至一些权威的学者认为匡超人一步步从一个敦厚、淳朴、孝顺的青年逐步堕落为贪图富贵、背信弃义的势利小人,他的堕落恰好反映了当时社会黑暗、官场腐败以及人性沉沦的现实。本文主要是在这些已有观点的基础上以一种辩证的态度重新分析匡超人形象,分别从他的才学、德行、处事智慧这三个方面,提出对这个人物的新解,即匡超人并没有蜕变,更没有堕落,他本性未泯,凭着才学和智慧一步步走向富贵发达,以一种"超人"的哲学智慧在社会和官场中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6.
可爱的弟弟     
我有一个可爱的弟弟,他叫何成毅,今年3岁半。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特别精神。说话时的声音像小喇叭一样响亮。他平时喜欢穿有超人图案的衣服,妈妈希望他长大以后能当超人。弟弟走路时,总是挺起胸膛。哭起来的时候,惊天动地,但只要给他几颗糖果,他就不哭了。  相似文献   

17.
在<儒林外史>的人物传记中,作者对匡超人倾注的笔墨是非常可观的.吴敬梓把视角放在八股科举制度实施后一百多年的明代社会中,让儒林中人在一个个传记中粉墨登场,为我们绘制了林林总总的众生相.他们纷纷在科举功名的欲望鸿沟里沉沦,对功名富贵的向往直接落实到对八股科举的热衷,作者对此揭露之深刻就在于他刻画了一系列仁孝之人的蜕变与堕落的过程,其中最典型的当数匡超人.  相似文献   

18.
从追求走向幻灭——马丁·伊登形象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篇小说《马丁·伊登》发表于一九○九年,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克·论敦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马丁·伊登(以下简称马丁)形象,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本文仅就马丁形象试作简析。 《马丁·伊登》对主人公马丁一生经历作了具体的描述,形象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正直而有才华的艺术家的命运。马丁形象是经过集中概括的艺术典型。 马丁出身于下层社会,父母早亡,从十岁起就开始独立谋生,与读者见面时的马丁已是位年轻力壮的水手,他因救了银行家摩斯的儿子亚瑟,被亚瑟邀请到家里作客。正因这个偶然机缘,他结识了摩斯全家。这是个外表华丽体面、骨子里充满狭隘习气的典型资产阶级家  相似文献   

19.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丁·路德是基督新教的创始人,也是16世纪德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改革家。在宗教改革过程中,他创立了“三唯”理论,把《圣经》的解释权交给了普通群众;他否认教士阶层在人与上帝间的“中介”地位及种种特权,其坚定的立场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进步性。马丁·路德的改革思想是逐步形成的。经过终生不懈努力,他成了西方宗教界最为高产的作家,是至今被评论最多的历史人物。他的著述给了分裂的德意志以语言上的统一,他的理论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他的功绩具有世界性的广泛影响,对他的总体评价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20.
列夫·托尔斯泰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级文学家,但他从事教育事业的经历人们知之不多。本文集中论述了他的教育生涯,揭示了他以非凡的勇气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并具有超人的教育理念,他也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