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形成的一部奠基性的著作.这部著作中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和文化建设的思想进行了阐述.在《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中,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观念,诠释了关系中国革命和命运的文化建设相关理论,为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文化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中,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经验教训,阐明了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并指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三化"方向。毛泽东的文化观是对中国无产阶级和革命文艺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理论;一部分是关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内容是极为广阔和深刻的。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与经济理论,其代表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本文拟主要从毛泽东关于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形态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关于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等三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4.
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为战后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制定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一系列纲领。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为新中国制定,的文化教育纲领。不久,又在《论联合政府》中再次明确指出:“中国国民文化和国民教育的宗旨,应当是新民主主义的;就是说,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以下简称毛泽东文化教育思想)毛泽东同志的文化教育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党建思想一样,都是我们党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文化教育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社会性和继续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发表的讲话,是一部继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之后,全面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钢领性文献,即《新民主主义论》的下篇。第一,如果说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回答了当时迫切需要回答的中国向何处去,这一重要问题的话,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则是回答了现时代迫切需要回答的中国怎么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在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年代里,1939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为研究对象,阐明了如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问题,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结构论、社会冲突论、社会发展论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与中国社会研究相结合的学术成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正> 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占领我国的大片领土,除继续用重兵大举进攻我革命根据地外,对于蒋介石反动集团则开始施以政治诱降。蒋介石反动集团一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这时也加紧了其对日妥协的阴谋活动,并为此而掀起了反共高潮。“于是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就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而写作的。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具体地分析中国的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特点,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有力地粉碎了蒋介石集团的反革命谰言,打破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幻想。这一光辉著作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今天,我们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学习毛泽东同志具体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一九四○年一月在延安《中国文化》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当时,中国革命正处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国内国际形势都发生着深刻变化,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国民党展开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并在政治思想上揪起反共浪潮。党内也出现了左和右的错误思想倾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问题,尖锐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回答的问题。为了粉碎国民党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应向外国学习,这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献《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纲领性文献《论十大关系》中,他又一再强调向外国学习的问题,说:“我们堤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到了毛泽东晚年,尽管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左”的方针占了主导地位,但他仍没有放弃向外国学习的思想。在1971年接见美国作家斯诺时,毛泽东还讲到,“中国应该学美国把责任和财富分散到五十个州的那种发展办法。中央政府不能什么事都干。中国必须依靠地区和地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正>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称《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文献。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不仅深谙军事斗争的规律,而且对文艺战线的健康发展也寄予了极大的关注。早在1940年2月15日毛主席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对中国革命文化的性质、任务、历史特点等重大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之后他又从作家  相似文献   

11.
论文学艺术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张炯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不但要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政治与经济,还要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文化。而繁荣和发展文学艺术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述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深刻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那么,什么是鲁迅的文化思想,他的“新”文化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重温毛泽东同志对鲁迅的崇高评价,他指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就是从“鲁迅是文化革命的主将”着眼的;他赞誉鲁迅是“空前的民族英  相似文献   

13.
自鸦片战争到上世纪40年代,是中国知识阶层的中西文化观在探索、论争中不断嬗变的一百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制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总纲领,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观全面推到科学、成熟阶段。反思近代以来中国知识阶层文化观的嬗变历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进文化,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论》与毛泽东的国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国家学说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坚持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基本原则,论述了阶级和生产的社会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条件;第一次从国体和政体两方面阐述了未来的国家形态,赋予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同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在中国文化范式中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贡献。以《新民主主义论》为理论基础,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家理论的探索与实践,形成系统、完善、科学的中国共产党的国家理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以及整个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优秀的外国文艺批判地吸收和借鉴的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关于批判地继承优秀文艺遗产理论的重要方面。早在四十多年前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面临“中国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描绘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壮丽前景,发出了“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新民主主义论》)的伟大号召,并且指出这个新中国,不仅政治上自由,经济上繁荣,而且“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同上)。为了建设这种崭新的文化(包括文艺),即反  相似文献   

16.
张复 《中华魂》2010,(7):5-9
许多年前,我学习毛泽东著作,看到在《新民主主义论》第四节“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里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辛亥革命,他仔细研究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并对辛亥革命给予极高的评价。在毛泽东著作中,多处论及辛亥革命的问题。毛泽东的许多著名著作,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矛盾论》等等,都提到了有关辛亥革命的问题。特别是195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毛泽东发表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对孙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西"问题是近代知识界争论的主题。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本就有超越时贤之处,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专就"五四"前后的"古今中西"之争作了科学总结,批判了形式主义与教务主义和对待传统文化上的虚元主义与保守主义,提出了既符合历史必然性又符合民族价值目标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观。他在建国后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这些指导性原则对于实现新时期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他明确地指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社会力量——“文化力”。邓小平也在这样的意义上阐述过“文化力”。他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页)。他还说过:“要懂得些中国的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研究中,对二者进行比较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因为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史的继承与发展。本文系统的阐述了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的理论进行了的异同分析,并从三个方面对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出现差异的原因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