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社会》1992,(2)
社会学界普遍认为:人的年龄有四种计算方法,一是自然年龄,二是生理年龄,三是心理年龄,四是社会年龄。自然年龄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谈的“你多大年纪啦?”过一年就长一岁,谁都是这样。但是,中国人计算自然年龄有两种算法,一是“虚岁”,即生下来就算一岁,以后过一年再  相似文献   

2.
正有的人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而有的人,一出生就躺在终点线上了……《比你长得好看,比你更努力,还是总统的女儿》《她凭什么成为下任总统热门》《不靠总统老爸,自食其力成为亿万富豪》……看到这些鸡汤文标题是不是感觉很熟悉,以为说的是刚宣誓就职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特朗普?但  相似文献   

3.
一个社会人口老化与否取决于老年人在整个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它受三个因素的影响:1.应定义多少岁以上的人为老人;2.平均寿命的延长;3.出生率的降低。一个人进入老年,是以下列情况作为标志的:1.实际年龄;2.智力、体力的衰退直至生活不能自理;3.退出生产领域,接受供养。从心理上来说,还有一些人自己服不服老的问题。一般一个健康、乐观的老人总希望听到别人夸他不象这个年纪的人,同时总希望自己还能对社会有用,不愿自己被社会遗忘。当然,他也更注意延年益寿。除了实际年龄,还有一个生理年龄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的生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那便是早衰。而生理年龄低于实际年龄,那就是衰老的延迟,人们常称之为“老来青”。因此,一个社会的人口老化与否,还必须考虑这些实际起作用的因素。这是因为假如把人口老化看成一个社会问题,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如果我们不从实际出发、对情况作实事求  相似文献   

4.
如果一个同龄男人称你为"小姑娘",你会后背发麻,还是会感到绅士的怜惜?我们不止一次地问申宏章:"你很老吗?"他说:"是的。"这个1978年出生的申宏章,除了掩饰不住的年轻,其他很多方面都和我们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山东人的脸很像南方人,语速快得需要不断要求他重复。如果新生代的判断标准是"三高"。高消费、高学历、高感度,那么他的高感度成为我们几个女人"说教"的重点,RELAx!希望你更好!  相似文献   

5.
又长一岁     
记得有个女性心理测试题是这样的:假如可以选择,你希望可以以多少岁的年龄生活着?我还记得,在场的三个女人分别选择了20岁、现在的年纪、还有50岁,答案是:假如你选择的是比现在年轻的岁月,那说明你心智尚未成熟并且对现实不满;假如你选择当下,那说明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若选择更朝后面的那些年岁,则说明你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并且预期会更好……当然这种答案说出来很白目,不过假如让你回到年轻岁月——打回去重新来过,还是不要了。现在日子过得不错,但往往大部分人会过得越来越好的,只要心里过了年纪这个坎儿。  相似文献   

6.
著名投资家、“股神”沃伦。巴菲特是一个很热爱家庭的人。人衡量成功的标准应该是真正爱你的人的数目。有一天,他发现他的儿子豪伊的体重接近两百磅,显然已经胖得不行了。于是他就对儿子说:“你应该减肥了,你的体重应该降到182.5磅才健康。”  相似文献   

7.
近来报刊上颇有几篇关于牢骚的文章,就“发牢骚”见仁见智地发表了许多高论。然而却都把牢骚的另一面——“听牢骚”置于“牢骚”话题之外,在笔者看来,这当算得上一个小小的疏忽罢。人有牢骚时要发,这是与人的生理心理相关的。“牢骚太盛防肠断”虽然在理,但一味压抑自己,也会造成心理负担,影响身心健康。因为当一个人不能用其他方式(如参政议政、新闻监督等等)达到发牢骚的目的时,牢骚的发与不发取决于心理上能否维持平衡,“不平则鸣”。不能否认,一个有良好文化修养和较强社会责任感的人,因为维持心理平衡的能力相对较强,所以少发一些牢骚(姑且不论该多发抑是少发)是有可能的。但不管怎样,任何一个人要完全不发牢骚是很难做到的。  相似文献   

8.
肖木 《唐都学刊》2006,22(5):144-144
在杜甫诗中,大约没有比“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两句诗更能引起语言学家重视了。这是一种特殊的耐人寻味的诗歌语法形式。这种特殊的诗歌语法形式,似乎不能依通常顺序的词序组合成句,然而,却产生了异乎寻常的诗境和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张永言《训诂简论》认为:两句应是名词谓语句,即“香稻馀啄鹦鹉粒,碧梧老凤凰枝”,等于说“此香稻乃鹦鹉啄馀之粒,此碧梧乃凤凰栖老之枝”,极言其名贵,不同寻常。因为这样的诗句不宜用判断词,所以只能采取这种句式。杜甫只不过把“鹦鹉啄馀”“凤凰栖老”分别倒装为“啄馀鹦鹉”、“栖老凤凰”…  相似文献   

9.
古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可如今,有些老年朋友却是过上了“少年夫妻老分居”的生活。他们中有的是因为夫妻感情破裂,但是,也有的是人人羡慕的恩爱夫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兄弟为面子老人拆散养张大爷与老伴是一对患难夫妻,风风雨雨过了几十年。尽管夫妻俩含辛茹苦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看着他们一个个大学毕业回到  相似文献   

10.
世上有许多种不平等。例如种族不平等或性别不平等,这都引起绝大多数人的关注。但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不平等则第一次引起世人的关注。过去老年人经济上被剥夺,特别是那些不能工作的老人比其他年龄的人更加贫困。在北美和西欧,老人的境况有明显改善,由政府资助的增收计划已经大大减少了65岁以上老人和65岁以下人之间的经济不平等,但传统的不平等并未完全消失。如果我们考虑到“老老人”——也就是那些75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老老人”与其他年龄组人之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11.
由于这部分人年龄的特殊性,因而在处理、对待上与一般成年犯罪有很大差别,我国刑法没有用“青少年”概念,与之相当的是规定了“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以及“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特殊处理。“软暴力”是在教育过程中,用讽刺性、侮辱性、指责性、蔑视性的语言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后果远远超过身体暴力的,伤害青少年自尊带来的心理伤口很长时间难以愈合。  相似文献   

12.
程延 《社会工作》2008,(3):55-56
现在的报刊杂志习惯将1980年代出生的人称之为“80后”。这些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便受到社会和父母的特殊关爱。今天,“80后”已开始走上社会舞台,有的在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有的走上工作岗位在社会上从事各项工作,并到了谈婚论嫁和生育后代的年龄。“80后”有着与1960年代、1970年代出生的人迥然不同的群体特征,因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和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东西南北》2014,(13):12-15
他们若不是深喉不是幕后黑手,通常就是典型的阴谋论患者。他们拥有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压根就不相信现象),一种对万事万物保持警觉的防御型世界观(并非真的理性)。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可能就是你的同学、同事、朋友或你自己。灾难、政治、经济、娱乐八卦都是阴谋论策源地,阴谋论很流行。不“公开公平公正”一定是阴谋论滋生的土壤。对未知情境充满不安全感的心理弱势、“判断相关”的思维惯性、一些被事后证明的丑闻和炒作、社会利益集团的多元化和隐蔽性,也令阴谋论层出不穷、更加有市场。  相似文献   

14.
凉一 《社会》1993,(Z2)
中国都市涌出了一拨子白领丽人,令你我眨巴着大眼睛小眼睛直唤“看不懂”。她们年轻,年龄在30岁以下,漂亮的身段妩媚惑人。白领,不是指坐办公室的管理阶层,通常指的是坐在老板位子上的一号人物。白领的概念通常容易同三资企业雇员、证券所穿背心小姐或者大宾馆那些有权势的前台经理总经理秘书产生联系。本文所着意告诉读者的,仅止于以下文字包容的  相似文献   

15.
施云耿 《学园》2011,(18):176-177
心理暗示具有“双重性”,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人精神的“稳定剂”和激发潜能的“兴奋剂”,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影响人的情绪、思维和判断,甚至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常伴随他们左右的不良的心理暗示并认识其危害性,使他们掌握积极的心理暗示方法,这也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上海女孩     
三十大几岁时,作为“人才”被引进上海,至少在皮毛上是上海人了,但骨子里的上海化看来是需要些时日的,至于终生能否彻底完成“上海化”亦很难预知,因为这牵涉到对地域社会文化、心理和时尚习俗的深层认同。改革开放的今天,上海门户大开,人员流动频繁,原不应过于关注上海人、外地人的区分,上海人何如,外地人何如,都不宜概而论之,这道理我自然十分明白。但上海女孩之“讲实惠”,即爱情婚姻方面的“功利理性”,“执着”的爱情婚姻价值追求,仍然使我感到费解而特异。走出岂止是不和谐的婚姻泥淖,我对“单身贵族”自由和落寞的双…  相似文献   

17.
反对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是有意伤害某人的行为,也是今天的年轻人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每年每1 2名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人受到武器的威胁或伤害,而年龄在1 2~1 4岁之间的人最有可能成为暴力的受害者。关于年轻人中间暴力增加的情况,人们众说纷纭。导致暴力行为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在你的生活中出现得越多,你采取暴力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与此同时,统计数字表明2 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社会中因年轻人造成的暴力事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暴力的原因人们为什么对他人或自己采用暴力呢?这个问题很复杂,但经常是出于以下一个或几个原因:( 1 )表现:有的人用暴力来释放…  相似文献   

18.
杨过低声吟道:“问世间,情是何物?”顿了一顿,道:“有的人一生一世只钟情于一人,但有的人,却难说得很了。唉,问世间,情是何物?这一句话也真该问。”小龙女低头沉思,默默无言。  相似文献   

19.
最前沿     
调查你认为男士在多大岁数晋升当爸爸比较合适?A 20~30岁B 30~40岁C 40岁以上1高龄新爸爸孩子不健康丹麦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不仅产妇年龄过大影响新生儿的健康。高龄新爸爸同样会增加新生儿患病甚至死亡概率。调查发现,与25岁~30岁新爸爸的  相似文献   

20.
上海某区有个街道一个月内发生六起老人自杀事件,起因都不是家庭矛盾等一些常见问题。六个老人的住所很靠近,年龄七、八十岁,生活空虚无聊,常流露不如早“走”爽气的思想,其中一位略先寻了短见,告别人世,其余五人先后受到强烈的影响,如法炮制。社会心理学家称此为“心理感染”法国社会学家达蒂在二十世纪初注意到这种奇怪的社会现象,认为这是一种社会不良心理的”传染性疾病”。美国心理学家伯格依茨也发现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后,美国的暴力案件如谋杀、抢劫、强奸等数目大增,直至过了一段时间才逐渐冷却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