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第一次见到爱泼斯坦是在北京广播学院(现北京传媒大学)外语系的一个教室里,时间是1985年5月。当时我是教育部在该校举办的第一批国际新闻班的一名培训生,爱老被邀请来给我们上课,讲国际新闻写作。学过新闻专业的人都知道爱泼斯坦和斯诺是同一时代的著名记者和国际友人。当时他讲课的具体内容我已经印象不深了,但至今仍然记得,出于对他的崇拜,从他一进教室的那一刻,我就一心想让他给我签名留念,并最终如愿以偿。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从事新闻工作,但一直保留着他的签名并对新闻和新闻人情有独钟。可能正是由于有这种心态,我在13年后有缘和…  相似文献   

2.
我有一位大学时的同学,他毕业以后就一直在不停地跳槽。我计算了一下,他平均每三个月就要换一个工作单位。不过,这位频繁跳槽的同学在最近受到了打击,一个他非常想去的中外合资企业的老总很欣赏他的才气,但明确表示不愿录用他——因为这位老总不喜欢频繁更换工作单位的人。  相似文献   

3.
职业生涯中的“职业高原”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案例大李1996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在一家进出口贸易企业工作,刚开始3年,这份工作给了他很多挑战,从建立客户资源,签订定单到客户跟踪服务,他对工作都充满激情,他所负责的地区业务一直遥遥领先。经过5年的奋斗,他成了一名业绩突出的营销经理,全面熟悉了单位的运营模式。但最近他觉得自己在单位的发展空间太小,再怎么努力干也不能做上总经理。而且他觉得自己对营销工作有些厌倦,想换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但是单位并没有这样的机会给他。因此他开始寻找新的职位。他说,“我不得不离开曾经奋斗多年的企业,因为我现在总觉得工作没有激情,得不…  相似文献   

4.
1991年,我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任教,认识了一位来自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的学生。我向他提起了想到中国做一些考察、研究的想法。他替我出了这个在中国边工作、边考察的好主意,接下来我向外文局提交了申请,并如愿从1992年8月起受聘到外文局工作。在此之前,我已经被密西根大学录取,准备攻读博士学位,所以计划只做1年考察。然而,就像人们常说的,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 在北京,到机场接我的是一位美貌的年轻姑娘,也是即将跟我在问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同事,几个月很快过去了,接下来是一段闪电式的爱情,我们结婚了,…  相似文献   

5.
有关李道豫的出身多有神秘感,比如,有传说他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后代。李道豫对此也多有耳闻。每每有人问起,他总是扔下这么一句:“我要告诉你:所传不确。”原来,据说他是李鸿章兄弟的后代,也因此他在“文革”期间被人揪缠,受到了冲击。李道豫祖籍安徽,因为出生在上海,平时在家与爱人讲上海方言,所以人们都说他是上海人。他1951年毕业于上海的沪江大学,主修英国文学。毕业以后,就进入了外交部的国际组织合作司工作。时年20岁。他说他的工作很“单调”,40多年如一日。199O年被任命为中国常驻联合国特命全权代表。在此之前,他…  相似文献   

6.
于他,我只是一个路人,吃过几次他的油条,说过一些不相干的话,有过手指的碰触,而那,也是因为付钱的需要。于我,他则是心灵上,再也难以消除的印痕。那段时间,因为一个暗恋了许久的人,我向公司请了假,千里迢迢地飞往北京,试图用这样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门风与涵养     
于丹 《人才瞭望》2016,(3):82-82
最近我刚从台湾回来,我感受很深的是他们的教养。
  在台北一家小店,我看中了一套非常漂亮的茶具,合人民币两百多元。店主是一个胖胖的男孩,他骄傲地告诉我,这是他的团队自己设计的,获过台湾最高设计金奖。我请他给我包起来,他却认真地从里面抠出一个小茶杯说,这个杯子当摆设,设计感很强,但用来喝水会很烫,您考虑一下要不要。我遗憾地放弃了,又看中一个不到一百元的小茶海。他提醒我说,这不是台湾设计,他让我很惶惑,我说你还要不要卖东西?他说正因为我要卖东西,才要说清楚,否则我卖的东西烫了人,人家会说我不诚信,生意也不会长久,我是要开百年老店的。最后,我买了一把柴烧壶。我很高兴,因为我买到的是台湾最好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穷人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一进校就向大家“宣布”自己家里很穷。大家都知道他很穷,每年学校发特困生补助,有困难的同学都被要求写申请开证明,而唯独他从来不需要履行这一程序。因为他是当之无愧的首席候选人,总有一个名额是留给他的,从来就没有人提出疑义。  相似文献   

9.
兰洁是为音乐而生的。他的同学和朋友都这样评价他,他自己也认为:“我有一种演奏家的性格。”当他在北京的舞台上,演奏柴可夫斯基“罗可可大提琴主题变奏曲”时,观众们看到了一位大师级演奏家自然豁达的风采。他与琴浑然地融为一体;刚柔相济的运弓,飞越灵巧的指法,还有那强烈的震撼人心的音色。兰治分明用他的心在歌唱。兰洁爱大提琴浑厚沉稳的琴音,他说:“它酷似人类的歌声。”柴可夫斯基这部为大提琴而作的曲子,短小精悍,演奏起来不过18分钟。罗可可源于法文r。caille,意为“贝壳形”。指法国十八世纪中叶表现于庭园布置、室…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一家普通宾馆的普通民间里,阳治国起身给我让坐的一瞬间,我闪过一个念头是阳治国吗?他单单薄薄文文静静的似乎没有太多的力量挑动很高的荣誉和社会宠爱。脸上没有成功者的笑容连普通的笑容也没有仿佛却置着一层蒙蒙胧胧的梦幻颜色,那双不算太精神的眼睛也是一色迷茫,似乎从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刚被呼唤回来。是不是我扰乱7他的梦?我想他是一个出了名的爱做梦的人。果然刚坐下来他便给我说梦。他说他一生怪得很就是爱做梦做各种各样的梦,而且许多梦还实现了。他认为有思维才有创造力才能产生文化产生人类的物质文明……他还说他未…  相似文献   

11.
跳槽原因可以说有千万条,但总结起来最核心的原因不外乎是———人往高处走。小许今年28岁,只有中专学历。在他10年的工作历程中,已经呆过了6家公司,先后从事过小区保安、物业管理、汽车销售、人寿保险、广告企划等工作。小许这些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换着新的工作,让他快乐的是,工作在变,薪水待遇在提高,而个人的能力、见识也在增长。而小许的同学刘先生,当初找到一份卖楼盘的推销工作。其间,虽然吃了不少客户的闭门羹,但他认为这是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强,喜欢与人接触,所以他不怕困难,坚持干…  相似文献   

12.
现在有一些单位不接收实习生,因为实习生不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是个“累赘”。带着学校方面的任务,我在北京寻找了七、八家单位,其中有国家机关,也有公司、银行等企业性单位,他们有的婉言推辞了,有的干脆就说,“我们这里从来不接受实习”。我真想厉声喝问他们:你们可知,这是你们对社会所负有的义务! 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所有的  相似文献   

13.
从1975年到1978年,这是一段我们党和国家经历了大起大落、大落大起的历史,也是邓小平本人大起大落、大落大起的历史,国务院政研室从1975年到1979年并入中央办公厅研究室,大体与这一段波澜起伏的历程相始终。由来 1975年6月的一天,我忽然接到胡乔木的电话,约我见面。他告诉我,现在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需要有一个研究室为他服务,做政治思想理论方面的工作。他说,这个工作很有意义;邓小平已经找过他,他也已经决定参加这个工作,希望我也同他一起参加。 胡乔木还告诉我,邓小平考虑为了工作方便,把这个研究…  相似文献   

14.
毕业生档案不要自己带编辑同志:我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往年许多毕业生都自己拿着档案跑单位,我马上就毕业了,想问问咨询台的顾问,我也想自己带档案联系单位,这样行不行?河南大学贸易系谢军谢军同学:在往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中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是你来信所说...  相似文献   

15.
一提到科学家,人们常常想到“头悬 梁、锥刺股”式的苦读深钻。诸多有关科学家的传记和报道中,也经常说到科学家从小肯用功,放弃了作为一个孩子乐于享受的游戏、玩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如此看来,科学创造注定是个“苦差事”,投身科学探索,就一定意味着必须当“苦行僧”了? 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是因为他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从科学研究本身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和愉快,这是其他人所无法体会到的。达尔文说:“我一生主要乐趣和唯一职务就是科学工作,对于科学工作的热心使我忘却或者赶走我的日常的不适。”居里夫…  相似文献   

16.
李赣骝剪影     
凡接触过李赣貌的人,都说他较随和而且谦逊,很有自知。这话大体不为过。他不只一次地说过,论水平,我可能不如我们的一些专职干部,我终究不是搞政治本行的,是历史把我推向了这个位置。但是我尊重大家的意见,凡事和大家商量,尤其多听下属搞具体工作同志的看法。然而,大家讨论决定了的事情,做起来,就要坚决执行:“我不但是民革中央副主席,也是部门的领导者,要由我负责领导执行。”李赣紧工作起来,事前的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确实颇有耐心。记得有一次随他去地方工作,火车到达终点前两站的时候,他来到我所在的车厢找我…  相似文献   

17.
杨元庆:从推销员到“少帅” 1988年,24岁的杨元庆正在中科院自动化所做论文。他把当时的人生目标定在:到美国,拿一个博士学位。他在硅谷的同学比在北京的同学多得多。为了在出国前找一个跳板,杨元庆决定先在中关村找一个单位。恰逢联想第一次大规模地面向社会招收高层次的人才,他便什么都没有准备就跑来了。找到二楼的一个办公室,主考官面试了半个小时,初试过关;复试以后,被正式录取。进联想,对他来说只是权宜之计。他没想到,自己被分到公司做销售,卖Sun工作站。这也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因为自己学的是理论,去搞科研…  相似文献   

18.
过去,有一位22岁的年青人自从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所英国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他却四处碰壁。 为了求职,他从英国本地的北方,一直寻寻觅觅到首都伦敦,最后他走进了世界著名的《泰晤士报》的编辑部。 “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他十分恭敬地问。 对方看了看貌不惊人的他,说:“不要”。 他又问:“那需要记者吗?” “也不要”。对方回答说。 “那么,排字工、校对呢?”他毫不气馁。 “都不要!”对方显然已经不耐烦了。 他却微微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块制作精制的告示牌,交给对方,…  相似文献   

19.
我来北京当外教时,这个城市以及它的居民真让我留恋。我回国前不久,突然遇到和爱上了一个姑娘,她是北京某高校的研究生。我回国之后,我们便保持了联系,开始跨国长途恋爱。她的同学对我俩的关系很好奇甚至担心,虽然谁也没有见过我,可是因为他们班的信箱常常收到写着怪怪的汉字的国际航空信,所以他们能猜出来是怎么回事。 “别靠近他”有人提醒我的女朋友“他只会让你伤心。一个已经结过婚的同学正经地告诉她:“你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但洋人和华人不同,到时候你们会有困难……”同时,我的朋友也觉得我太傻了。“她会捉住你,让你建…  相似文献   

20.
有时我特别想吃四季豆,因为当年在北京留学生食堂,几乎每天都有这道菜;有时我也会想起结束留学离开中国时,与中国同学一起包饺子吃饺子时的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