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刊第一期刊载了康文斌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于是引起了人们的注目。《晋阳学刊》计划开展这个题目的讨论。拟在如下方面展开:(一)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调节和改革在理论上能否成立?(二)就历史唯物主义本身来说,社会改革能否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与社会革命相并列?(三)社会改革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它的理论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四)如何认识现在的社会主义自身改革的性质?(五)怎样认识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关系问题? 我们以上的想法是否妥当,讨论还应当向哪些方面深入,希望读者提出建议。如果您计划撰写论文,热诚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2.
英国新左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载体之一。新左派思想家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在理论上具有"文化和物质相结合"、"历史和哲学相结合"、"社会结构和阶级主体相结合"、"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等相互激荡又相互关联的理论特质;在实践上,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追求社会主义民主道路,支持并致力于核裁军运动。新左派思想家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维度上,从不同角度和研究范式方面,拓展了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理论空间,为我们开辟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史学观” ?人们很自然地会说 ,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那就是五种生产方式嬗递前进。这话当然是对的 ,但怎样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具体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述 ,分歧就来了。例如 ,有些人说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 :一切文明社会历史都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劳动人民创造历史 ,等等。这就是说 ,文明社会的历史 ,就是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的社会 ,阶级斗争是历史唯物主义精髓所在。我对此持有不同意见 ,认为这至少是片面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我曾说过 :阶级和阶级斗争 ,固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把"历史"作为新世界观的解释原则,这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又是一项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理论课题。在对"历史"的理解中,把握住其内蕴的"实践"与"社会关系"两大范畴的一体化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直接决定了把历史唯物主义与黑格尔、阿尔都塞等人"历史无主体"的思想区别开来,以及把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解释原则区别开来的基本立足点。而要把握住"实践"与"社会关系"的一体性,首先需要我们返本开新,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对这种一体化关系原始发生的解释——人类学研究当中。  相似文献   

5.
孔扬  姜大云 《理论界》2011,(6):94-95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革命,它在唯物主义的演进中实现了从直观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从旧唯物主义世界观到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革命。我们主张把这一世界观革命的实质概括为"对世界进行历史化理解",它具有复杂而深刻的形成基础——历史的前提、思想的前提和阶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以物质利益原则作为主线分析整个社会利益主体的结构和运动状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在私有制经济关系基础上的物质利益是以两大对抗阶级之间的激烈冲突的特点表现出来的,这就必须根据物质利益原则将社会主体划分出相互对抗的两大社会利益群体,即两大对立阶级。这种把物质利益的基本原则运用于对阶级的具体分析的方法也就是列宁所称  相似文献   

7.
何建津 《学术论坛》2006,47(3):32-36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存在一种共生关系,这主要表现在马克思早年的理论探索和创建活动始终没有离开过社会历史领域中的问题;而他对社会历史领域问题的思索,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哲学。这两个没有离开催生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形成马克思哲学和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市民社会作为其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有明确的内涵、外延和具体表现形式。市民社会具有唯物史观其他范畴所不具有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8.
真理之所以被称为真理,就在于主体的认识符合于客体的实际。如果客体本身并不具有某一性质,而主体把主体所具有的性质强加于客体,这就不是主体的认识符合于客体的实际,而是以主体自身的东西涂染或掩盖了客体。这样就明显地违反了真理的本性,它只能是偏见、谬误。主体所具有的阶级性,决不能强加于客体,强加于客体,就决不会形成真理。所以,真理是否具有阶级性的问题,完全取决于认识的对象是否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发展,必然表现为阶级的运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中,是通过阶级的矛盾体现的;历史的前进表现为阶级的更替,阶级的消亡。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前进的过程中,它自身就否定着某  相似文献   

9.
在鲍德里亚看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相关范畴都建立在西方传统理性主义思维之上,不仅无法作为揭秘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神话的理论工具,反而成为其同谋。他将历史唯物主义视做"关于生产镜像的自我迷恋",进而提出要全面"解构"历史唯物主义。事实上,马克思在社会研究中强调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与西方传统思辨哲学有本质的区别;相反,鲍德里亚迎合后现代解构之风,强行解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典型的"纯思辨"色彩。  相似文献   

10.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利益是一个具有多方面含义的社会学范畴。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利益范畴,它不是人们自由意志的创造物,而是由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按人们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物质利益可划分为个人利益、集体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等;从物质利益的社会功能看,又可划分为根本利益和非根本  相似文献   

11.
社会形态结构论是马克思探索人类社会历史"斯芬克斯之谜"的起点和基点。在此论域中,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构成社会形态之主体,而阶级、阶层分析法则是把握社会形态主体结构的一条指导性线索。这条指导性线索并非日渐式微,其当代性由当今资本主义世界所爆发的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确证。如果拒斥或消解马克思的社会形态主体结构分析法,恰如"密纳发的猫头鹰""在天亮的时候却折起了它的翅膀"。  相似文献   

12.
人权,是人身自由和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多方面权利的总称,它是一定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受社会制度制约,是历史的,阶级的范畴,因而也是具体的和相对的。历史上和现实上,各阶级都有自己的人权观。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就是在批判西方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基础上弃糟汲精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同志以其思想的深刻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武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始终不渝地维护无产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人权传统,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 一、国家主权是人权的前提 国家主权,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行使国家权利的完全自主性,在主权范围内处理本国事务而不受外来干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独立和主权,就从根本上丧失了保障,只能任人宰割蹂躏,便绝无自己的人权可言。这是一个国家维护、保障本国公民人权的前提条件,是人权问题的主要矛盾之所在。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比较容易解决。人权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如果要保存人类,那么只有一条路,这就是走向开放社会的道路”。(见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英文版第一卷第201页)今天,走向开放社会的道路已成为哲学家们探索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放意识也逐渐内化为中国人民的主体意识。但正象黑格尔所说,熟知并不等于真知。什么是开放?什么是社会开放?什么是开放社会?人们议论纷纷,各执一端,虽在不断揭示关于开放问题的真理性,但并没有把社会开放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来认识。本文试图在探讨对比关于开放问题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论述社会开放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制造现代人。这一重新塑造主体的过程是通过"理性人""经济人""政治人"的逐步设定而完成的。历史唯物主义开启了全新的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通过反思现代人的概念,它发现了"无产阶级"这一"反现代性的现代性"的存在。无产阶级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人"是超越和克服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的关键主体,因此,对无产阶级的理解必须从直接的经验现实层面与反思的批判层面这双重层面入手。资本主义走向当代,世界经济秩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与此相伴生的是生态危机成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历史唯物主义所设计的无产阶级将在现代社会尝试进行历史的生态的重新建构,以"生态社会人"的模样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一个十分诱人的美好字眼,古往今来的人们无不把它作为人生目的加以追求。但对幸福的内容,不同阶级、不同时代的人有着各种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幸福作为一个道德范畴,是历史的产物。幸福范畴的内容和形式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形成,并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各个阶级的思想家都从本阶级的利益和实际生活条件出  相似文献   

16.
社会阶层和社会阶级的内涵诠释与界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焕三 《齐鲁学刊》2002,37(6):10-15
社会阶层和社会阶级是两个用以表述社会历史演进中社会主体或社会成员构成的重要范畴 ,社会阶层和社会阶级之间不仅具有一定的联系和许多相同点 ,而且二者各自具有不同的独立内涵。我国理论界对社会阶层和社会阶级内涵的诠释和界分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在对理论界不同观点进行认真梳理评析的基础上 ,对社会阶层和社会阶级的内涵给予了新的诠释与界分。  相似文献   

17.
郁建兴 《河北学刊》2005,25(3):119-124
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可称之为国家批判理论,它是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国家理想 主义的批判,揭示出了国家的阶级统治本质。在这一 批判中,马克思受到了近代市民社会思想的深刻影响, “市民社会”成为消解国家神话的重要规范性范畴。但 马克思没有运用自然状态说和社会契约论赋予社会以 前政治或国家的生命,而是指出市民社会与国家都是 阶级社会的产物,它们必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 马克思超越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抽象对立的国家理 论,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巨大的解释力。 一、…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形态”是阶级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一个经济力量作为一种盲目的社会力量支配社会生活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意在揭示这一过程还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前史”。“消灭分工”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不可或缺的一  相似文献   

19.
法国生态社会主义者安德烈·高兹认为:当代无产阶级已经失去了作为社会主义革命主体的历史地位.他把"非工人的非阶级"和"新社会运动"看作社会革命的主体,主张将"新社会运动"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高兹忽视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体地位,过分强调"文化革命"等"主观力量",这使得他最后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乌托邦的困境.但是他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应该与新社会运动结成联盟的思想对于我们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有"纯粹抽象"的层面和特性,但很容易被人们误认为是整个原理体系的特性.在这个层面,人们的"理解"并未作用于历史之中,我们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历史科学"加以理解,并通过这种理解来指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具体化的实行对于历史唯物主义自身和当今历史学研究所具有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