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借助Van Dijk的话语分析模式从社会、认知和话语三方面具体分析《动物庄园》权力操控的具体方式和过程。一方面验证了此分析模式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茫茫藻海》是英国女作家琼·里斯的代表作,人们以往对该作品的研究多围绕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互文性展开,鲜少有研究者注意到女主人公的疯癫和复杂的权力运作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福柯的疯癫与权力理论为视角,分析《茫茫藻海》"权力与疯癫"这一主题,指出女主人公的疯癫是权力社会规训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赛义德基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对东方主义进行了深刻地分析与论证,揭露出在西方帝国主义背后隐藏的霸权主义与殖民主义。西方基于东方主义竭尽全力地建构中国他者形象,其意图无非是想通过这一主观臆想的形象对中国人民的意识形态进行瓦解,希冀树立西方救世主的形象来挽救东方。因此,在他者形象对本土文化体系的冲击及挑战情况下,走出他者窘境,提升中国文化自觉性便迫在眉睫,这也无疑是促进中国文化自觉性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电影《百鸟朝凤》主要包含三个重要的文化隐喻,分别是代表乡土文化结构的精神载体唢呐、象征传统权力与德行的百鸟朝凤曲、以及标志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与话语争夺的中西乐器.本文基于文化研究理论的视角,发掘三者蕴含的权力结构与意识形态;旨在揭示消费主义视域下,中国传统乡土权力结构的变迁与瓦解,并对这一现象进行文化审视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剩女问题已成为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议题,剩女成为社会现象与我国当前的性别文化传播以及传统文化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话语与权力的关系着手,对剩女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剩女议题是人为建构的社会问题,是男权思维定势下对优秀女性的贬低,是男高女低婚恋观的延续,是大众传媒市场化的结果。剩女形象是男性话语对优质单身女性施加的符号暴力,是男性权力对大龄未婚女性的污名化。  相似文献   

6.
打断作为一种独特的言语行为现象是庭审话语中最常见的话语形式之一。以话语权力理论为理论框架,并结合评价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随机选取了CCTV《庭审现场》40场刑事、民事审判案件音像语料,着重对法官打断话语的形式和语用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法官打断话语主要有三大类:明确资格类打断、调控言行类打断和限制内容类打断;其语用功能主要有四种:质疑、干预、核实和维序。其中,干预功能使用频率最高,且主要以限制内容类打断话语这一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7.
《灰色星期三》作为艾略特皈依英国国教后发表的第一首诗歌,反映了诗人的信仰追求和精神挣扎,在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历程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国内学术界对这首诗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关于这首诗的深度论文不多。本文将分析但丁《神曲·神曲篇》与《新生》中类比手法在这首诗中的运用。本文认为,艾略特在《灰色星期三》中除了从天主教仪式和安德鲁斯布道文寻找最佳的诗歌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还借用了但丁的《神曲·炼狱篇》和《新生》中的类比手法,将宗教体验和诗歌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美剧《绯闻女孩》里面有许多复杂而普遍的语言现象,其中有大量冲突话语的场景。本文通过运用关联理论来分析冲突话语,有助于理解冲突话语如何产生,进而从更深层意义上理解话语本身,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美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德里克的“自为东方主义”等后殖民主义相关理论为框架,以旅美华裔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为文本切入点,通过剖析作品中出现的体现西方中心主义和权力话语的细节及人物形象,揭示在后殖民主义时期,“东方主义”对东方人的影响和“侵蚀”.  相似文献   

10.
巴金作品《家》中的高公馆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封建家族制度的缩影.这里是悲剧的频发地,埋葬了许多年轻人的梦想,吞没了一个又一个青年人的生命.对此,封建礼教脱不了干系.封建礼教的影响是通过多方面渗透到高家人身上的,从其中一个角度入手,可以发现,高公馆中的人际关系纷繁复杂,四代同堂的背后是激烈的思想冲突,但由于话语交流...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安全和稳定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保障,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矛盾口角到暴力冲突,从自残自伤甚至到自杀,每一次高校大学生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都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社会各界都在反思,本来应该纯净求学的学子为什么会有这些令人心痛的表现。面对大学校园危机事件,只有掌握其内在规律,才能有效引导。大学生具有独特的话语系统,在话语实践过程中,受到不同层面的规训效应。在对权力信息的理解处理中会产生危机行为。从话语实践的视角理解大学生危机行为的规律,可以有效地防止"危"从"微"中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驱使着人的行为,人的言语行为也带有目的性的保证,对言语目的的分析能够揭示说话者的初衷,指导人们实现和谐交际.早在20世纪60年代,缺陷论、支配论和差异论等言语性别理论逐步兴起,两性话语策略的差异也开始引起学界关注.但对两性话语策略的研究不能单从性别差异角度出发,话语目的对话语策略的影响也不容忽略.本文从目的原则出发...  相似文献   

13.
中医典籍作为中华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与文化维度上体现了中国话语特色。以文树德《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为例,从中国话语的视角,在语言层面以及文化层面探讨中医典籍翻译策略,分析典籍英译中的中国话语传达。  相似文献   

14.
群众与权力共生关系的考察——读卡内提《群众与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一个时代而言,重量级的思想与著作总是令人敬畏的。关于卡内提其人其书,所见到的评论也有一二,但种种解说,或若干介绍,总让人觉得有些寂寥。对我而言,卡内提是深邃的,崇高的,甚至是神圣的。先是其长篇杰作《迷惘》,其次是回忆录《获救之舌》,后是《群众与权力》,它们给我的阅读愉悦以及由此带来的敬意是由衷的,持久的。卡内提就如同我喜欢的另一个思想大家汉娜·阿伦特一样,一生颠沛流离,经历战乱,饱受磨难,置身于复杂、动荡的政治环境,目睹法西斯的野蛮,深感现代文明的脆弱。同样的经历,同样的命运,导致他们终生关注和追问的主题都几乎是一致的,甚至,他们作品的风格也都是灼热、内省和沉思的。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这种话语选择是作者或说话人的自反性体现。维索尔伦(Verschueren)所提出的元语用意识的语言痕迹体现在元语用意识话语标记。文学创作也是一种语言的使用,作家的内心世界会通过创作过程中所选择的文字和表达方式表现出来,其元语用意识参与话语的生成及创造的全过程。选取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作为研究语料,初步探索法语文学语篇中的元语用意识话语标记语使用情况及其在人物刻画、语篇结构和信息传递方面的作用,分析元语用意识在文学中的存在与实现,解读其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向辉 《现代妇女》2014,(12):I0023-I0024
福柯权力话语理论探讨原语权力话语与译语权力话语之间的权力抗衡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任何翻译活动和理论研究都与文化历史和现实政治有着内在必然联系。本文试图基于福柯权力话语对翻译的影响,重点探讨翻译与权力话语之间的制约关系。在不同文化语境背景下更全面合理地探索翻译理论的文化潮流。  相似文献   

17.
《百鸟朝凤》讲述唢呐这一传统技艺在时代变革中面临的传承危机,承载了吴天明导演对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与城市文明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本文从格雷马斯动素模型视角对影片中人物间的关系和叙事结构进行分析,以此明确乡村话语权力在多方之间的转换,并探求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冲突话语即发生在双方或多方之间的一种有敌对性质的交际行为。可以从语用学角度去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话语。本文结合会话分析理论,对美国情景喜剧《摩登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话语冲突进行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使这个语言学现象更可理解和富有逻辑性。通过了解冲突话语的形成原因和表现模式,读者在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话语冲突时可以更游刃有余,避免矛盾冲突,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9.
米晓媛 《现代交际》2013,(11):81-81
《白鲸》是19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于1851年所发表的一篇有关捕鲸的海洋题材的小说。小说描述了亚哈船长在海上追杀白鲸,最后与白鲸同归于尽的经历。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在作为著名浪漫主义小说的《白鲸》中营造了置身于海洋航行,随时遭遇各类危险的死亡氛围。本文通过对《白鲸》中死亡氛围进行分析,探析、解读赫尔曼·梅尔维尔在作品中所要表现的关于人类"征服与占有"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借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针对亨利·詹姆斯的短篇小说《华盛顿广场》的具体特点,将该小说的叙事空间一分为三,分别从物理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层面详细分析作者詹姆斯在小说中所使用的空间技巧,并从而探讨作家由此表现出的人物女性主体意识建构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