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推动乡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近年来,我国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很多进展,但总体上看,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量大面广,基础薄弱,仍存在突出短板。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的长期任务。乡村生态环境"微治理"遵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理念,着力构建与党和国家"自上而下"的环境治理机制相耦合的"自下而上"的"微治理"机制,通过充分发挥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高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生态宜居建设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乡村区域内各治理主体之间的统筹协调、充分交流、有序调度,能够有效解决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出现的各自为政、重复管理、信息壁垒严重等问题。调研表明,现阶段部分地区在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过程中,面临协调机制不健全、协同利益不均衡、治理目标差异化明显、协同治理效果不佳等多重困境。由此,需要在把握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内涵和外在诉求的基础上,健全协调沟通机制,强化各参与主体间利益与目标的匹配性,保证主体行为及关系的有序性和协同治理功能的有效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3.
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大量的、持续的财力投入,完全依靠国家兜底并不现实,必须增强乡村的“造血功能”,依靠集体经济增强乡村治理的“硬核”能力。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在人民公社时期、双层统分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和农地两权与三权分置时期,发展演变的目标逻辑、形式逻辑和发展逻辑各不相同,但均与当时乡村发展战略有一定的契合度。目前,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样态愈加多样化。四川省彭州市作为集体经济全员化的典型代表,在特定行政生态环境作用下,村党委运用合法机制,理性地将村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进行整合,形成了党建引领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权和乡村治理权“合二为一”的组织同构模式。在村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同构中,制度性趋同、竞争性趋同和模仿性趋同交织进行,集体经济在发展中迅速嵌入治理制度、资源和技术,及时补位治理主体的缺位场景,降低了乡村治理成本,提升了治理效率与效能。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人口组成之中,农民占据绝大多数,因此加强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工程,实现乡村善治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在乡村治理过程之中,社会资本以其网络性、增值性、互惠性等一系列特点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在乡村治理过程之中需要充分发挥出社会资本作用,加强社会资本培育,创新社会资本载体投入,重视社会资本塑造积累,同时还需要将社会资本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之中,以便发挥社会资本潜力,推动我国乡村治理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贫困与生态环境脆弱往往是共生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课题,更是连片特困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难题。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连片特困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不仅需要片区内各地政府之间的合作,也需要非政府组织、企业及社会公众的参与,需要政府与社会的联动,因此目前,必须以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理念为先导、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制度设计为核心、以建立生态环境治理组织机构为保障,推动片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解决片区生态环境治理危机。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6,(3):92-98
本文从江西省生态治理效率的投入产出视角构建包括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和企业技术创新指标的计量模型,对比分析工业"三废"的治理效率。研究表明:生态治理的外部投入对于生态治理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态治理的内部投入对于生态治理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江西省生态治理的内部投入对于促进生态治理效率提高的作用要大于外部投入。因此,要继续适当增加生态治理投资,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创新和防污技术水平提高,构建生态治理多方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7.
张继良  邵凡 《河北学刊》2022,(6):159-166
中国乡村治理主体职能结构对于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增进农民群众福祉、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当前依然存在基层党委和政府主体职能宽泛、内涵界定模糊、权力制约不力,社会主体职能空泛、履职渠道不畅、权利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影响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农村居民主体功能均衡发挥和有效作为的不够完善的环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乡村治理主体职能结构,明确规范基层党组织和政府职能,深入挖掘各类农村组织和农民群众潜能,拓展社会主体履职渠道,加强农民基本权利保障,提高乡村社会治理的公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城乡教师轮岗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制度,乡村社会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侧面,因此教师轮岗制度与乡村社会治理具有天然的联系.教师轮岗制度是教育融入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着眼点,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是乡村社会治理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诉求,是解决乡村社会治理效率低下的可行方案.应以创新治理模式、加强制度建设、挖掘契合点、依托"项目"等措施,实现以教师轮岗制度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的愿景.  相似文献   

9.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政治命题,蕴含着深刻的逻辑机理。从理论逻辑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集中彰显,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选择,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内在需要;从历史逻辑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从现实逻辑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排放量迅速增长,导致村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并制约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提出三个假说,并利用对全国90个村庄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探讨政府管理、村域社会资本、个人因素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政府管理、村域社会资本和个人因素均对村庄生活垃圾治理有正向影响。其中,政府管理和村域社会资本通过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发挥作用,且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政府管理、村域社会资本和个体因素的结构性优化,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