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巍峨的大凉山,留下了红军闪光的足迹;幽邃的渔海子,铭记着红军与彝族同胞的深厚情谊。1935年5月,刘伯承、聂荣臻等同志率领中央红军先遣队进入凉山彝民区域。彝族群众因与当地政府和汉人有着长期的隔阂,在首领小叶丹的率领下,集结在彝海周围山林里,手持武器呐喊着,摆开了迎战的架势。阻挡红军前进。红军先遣部队通过翻译了解了彝民的风俗习惯,并与其首领谈判,讲述了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为受压迫的人打天下的,共产党实行彝汉平等,愿与果基家族首领修好。按照彝族的传统习惯,在渔海子边,红军长征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代表红军,与彝族果基…  相似文献   

2.
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后,作短暂修整。这期间,红军与遵义县立三中举行了一场篮球赛。陈云正好经过赛场,他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比赛并在《随军西行见闻录》上记“:赤军球艺精湛,因平时提倡体育甚力。”  相似文献   

3.
峁家堡子在固原县新集公社,属于红河上游。1936年红军西征部队过来后,为团结抗日,建立了“救国委员会”,后又发展了一部分地下党员。从1939年开始,成立了接待我地下工作人员的交通站。现就我参加革命的经历回忆如下: 一、从接触红军到我入党前后 1935年古历8月间,红军刚过来时,人们对红军一点不了解,一听说红军来了,就全部跑了。随着红军的宣传和与红军的接触,就慢慢消除了原来的恐惧心理,对红军的认识也就逐步加深了。 红军对贫苦人民特别关怀,所以,红军过后,劳苦大众对红军更加怀念。红军的大部队过去之后,在红军走过的地方,流落了  相似文献   

4.
1929年至1934年.中央苏区红军曾在粤北山区进行广泛活动,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同志曾多次率领红军转战南雄,发动群众、宣传革命、组织武装。红军所到之处,写下了大量的革命标语。  相似文献   

5.
刘海锋 《老友》2012,(6):13-14
(一) 1933年3月下旬,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第四次"围剿"后,蒋介石重新调集了50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为了抵御敌人大军压境,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尽可能地扩大红军队伍。1933年5月中旬,红军总部在江西宜黄县召开全军青年工作会议,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建议创立“少共国际师”。  相似文献   

6.
红军军邮和普邮、党的机要局是中央苏区三大通讯组织。随着中央苏区的建立,1931年7月,红军信柜(军邮)成立。红军军邮除了免费为红军及其家属收发邮件,还负担了传递秘密军事情报的任务。红军军邮除了利用普邮的邮路,还建立了15条特别快信邮路干线(军事交通线)。中央苏区的军邮在保证红军官兵通讯需要、传递军事情报、组织武装邮路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1936年红军东征受阻后 ,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战略重心由东向西转移。从 1936年 8月到 1936年 10月 ,这一战略计划经过了“制定”、“补充”、“完善”等阶段。最终因敌情突变、张国焘的不配合、渡河部队 (随后称西路军 )很难单独完成等原因而被迫中止。  相似文献   

8.
中央红军到达杨家园子时,此地虽然人烟稀少,十几家老百姓还是卖了几十担马铃薯给红军。因无水,马铃薯  相似文献   

9.
叶介甫 《中华魂》2013,(3):51-54
李白,1910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张访区白石乡板溪村,1930年8月在县赤卫队、少年先锋队任队长,参加了配合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的战斗,从此参加了红军。李白参加红军后,被分配在红军第四军做宣传员,随部征战赣南、闽西广大地区。红军在粉碎蒋介石第一次反革命“围剿”的战斗中,先后缴获敌张辉瓒师和谭道源师一部半电台,总部决定利用这一部半电台建立红军的无线电通讯,并决定举办无线电训练班,培养技术人才。1931年6月,红四军党委选送李白去总部参加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从此,他与无线电通讯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肖吉州 《老友》2009,(6):10-11
马泽迎是江西兴国县永乡茶石村人,1927年,年仅17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由于他从小随父在乡村行医,所以被分配在一个连队当卫生员。在几次反"围剿"战斗中,因抢救伤员有功,1934年,被任命为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四团卫生队指导员。以后参加了二  相似文献   

11.
月泉 《老友》2014,(4):16-16
正邓六金同志是一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老红军战士。她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到达陕北后,邓六金曾担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1938年12月,由李富春、蔡畅等人介绍,经中央书记处批准,曾山与邓六金结婚。第二年,邓六金随曾山来到安徽皖南,担任中共东南分局妇女部巡视员。  相似文献   

12.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南方8省14个地区(琼崖除外)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加上8月份已宣布改编为八路军的红军主力部队,全国红军游击队都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取得了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13.
会理攻坚战是中央红军长征在四川时的一场重要战斗。因红军伤亡过大且攻城失利,所以当时党内军内非议颇多。本文通过相关史料的梳理,分析红军攻城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从而说明这次战斗的失利对于中央红军迅速北上并突破国民党大渡河防线仍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是中国工农红军优良传统的形成时期。古田会议确立建军基本原则,优良传统首先在思想层面上形成,这是红军优良传统进入形成期的标志;红军的正规化建设在遵循建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制度,红军制度成为优良传统的新内涵;长征将红军制度贯彻落实到官兵的行为活动中,使之成为红军的自觉养成,优良传统的内涵扩展到行为层面。抗战前夕.经过对红军一系列思想、制度和行为的系统总结和理论加工.优良传统全面形成.  相似文献   

15.
从一九三四年十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缅怀革命先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本文试对红军北上抗日战略方针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进行一些探讨,以求教于党史界,并与陈维民同志商榷。红军北上抗日战略方针酝酿、产生、大约经历了三年时间,即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  相似文献   

16.
关于范长江与《中国的西北角》之余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采访西北。范长江自己后来说此行的目的之一是"研究红军北上以后中国的动向",一些研究者则认为范长江"最早报道了红军长征"、范长江是"第一个公开、如实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记者"。事实上,范长江西北行时正处于思想立场的剧烈转型期,尚未最后定型,他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自1934年7月起先后有5路红军长征,它们长征的起点不同、过程不同、到达陕北的时间不同,因此范长江西北行的目的不可能是"研究红军北上以后中国的动向"。范长江在西北行中基本没有接触到红军,他对红军的报道并不完全真实。1935年7月才赴西北采访的范长江也不可能是最早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现有史料证明,陈云才是正面报道和宣传长征的第一人。西安事变后,范长江在塞上行中,见到了一批我党高层人士,尤其是与毛泽东的彻夜长谈,使他开始了世界观的根本性转变,自此才彻底改变了对我党我军的认识。另一新闻巨子邹韬奋与范长江的思想道路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对范长江早期思想的研究中,要敢于正视和承认范长江西北采访前后存在着思想弱点,不应为尊者隐、为尊者讳,实事求是是研究历史人物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廖原 《老友》2009,(8):8-10
1929年,年仅15岁的朱家胜参加了革命,从此踏上了一生的戎马生涯。朱家胜1932年8月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8月随红军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随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屯田。他跟随贺龙元帅和王震、肖克将军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业绩辉煌。朱家胜荣获二级  相似文献   

18.
苏宜生 《新天地》2016,(3):24-25
从小到大,从简到繁 1932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布建立江西军区总指挥部,陈毅任总指挥兼政委,这是解放军军区体制的第一次尝试,随后几年又次第成立了闽西军区、粤赣军区、闽赣军区、赣南军区等.红军时期的军区跟共和国成立后的军区相比,虽然名称一致,其实有很大不同,当时红军军区都是依托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往往是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或者群众基础好的边界山区,而且红军军区负责领导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不指挥红军正规部队,属于配合红军正规部队、为红军输送兵员的辅助性机构,而共和国的军区能够领导整个辖区内的野战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时期作为近代中国相对特殊的历史时期,基于革命战争需要,多数男性投身革命,出现了大批红军家属.中国共产党对待红军家属问题,一方面将红军家属视为弱势、困境群体,优待红军家属,保障红军家属生活;另一方面将红军家属,尤其红军家属中的妇女视为重要的力量,动员红军家属融入苏区革命和社会建设.随之红军家属的生活境遇呈现出革命与性别意义的明显变化:红军家属尤其红军家属中的妇女不仅接替男性,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还积极支援革命,在扩红、慰劳红军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革命与妇女解放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身为红军家属的妇女们彰显出可贵的自我意识和主体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在纪念温州解放67周年的日子里,笔者找到了传奇女红军卓珠英的儿子金鸿南,听他讲述自己母亲在烽火岁月里的故事——卓珠英:1903年出生,永嘉人。1929年参加革命,受命担任红军地下交通员,是一位有34年军龄的老红军。金鸿南:卓珠英长子,1925年出生,永嘉人。1949年参加工作,温州市瓯海区农林渔业局离休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