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生育水平估计到未来人口预测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在对不同调查普查数据分析基础上,估计了1980-2001年妇女总和生育率,1980-1990年生育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上、1991年生育水平低于或接近更替水平,然后保持下降趋势。通过调整“五普”年龄结构、假设未来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设计了三种人口预测情景方案,采用年龄递进模型,对未来50年中国大陆人口发展进行了预测,分析了未来人口总数、老年人口数、劳动力年龄人口数及生育旺盛期妇女数变化趋势,讨论了未来中国大陆人口可能达到的峰值人口数及实现零增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乡迁移的历史研究:1949-1985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中国1986年74城镇人口迁移抽样调查资料,研究中国1949年至80年代中期城乡劳动力迁移的历史过程。文章着重分析了严格限制城乡人口流动的政策形成的历史原因、农村人口迁住城镇的流量的历史波动与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及在严格的户籍制度下农民迁移进城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世界人口还在迅猛增长。1979年世界人口的形势怎样,这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美国人口情报社编制的《1979年世界人口资料表》对世界人口各项基本指标的最新估计,并结合联合国的有关人口资料,就1979年的世界人口形势,作一概要的介绍。 据最新估计,1979年中,全世界人口已达43.36亿,较1978年约增加7,800万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死亡水平间接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几种常见的死亡水平间接估计方法 ,以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原始数据为基础 ,估测了五普人口粗死亡率、死亡漏报水平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国人口学家公认,1982年中国人口普查获得了全面的准确的人口总数及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资料。但由于公布的分年龄性别人口资料中,未包括现役军人的数字,引起了不少外国学者的关注,并运用种种方法对现役军人的分年龄资料作了推算。这里必须提到美国人口学家安斯雷·科尔的估计。他估计女性军人108,820人的年龄分布是19岁者占20%,  相似文献   

6.
人们通常认为:中国1949年前的死亡水平属于高死亡、低寿命阶段。然而这个结论很缺乏足够的证据。为此笔者尽可能搜集了有关的人口死亡、死亡原因资料,力争对1949年之前中国人口死亡状况进行更为系统的分析。1.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1949年之前,由于战争、饥荒和瘟疫的影响,人口死亡率相当高。局部地区的抽样调查资料,如江苏省江阴县小西区1933—34年女性粗死亡率最高可达55.0‰,女性婴儿死亡率最高达402.4‰,是所见报告资料中死亡水平较高的(见表1)。死亡率相对较低的地区也在20‰左右。1.1粗死亡率根据现有资料的分析,本世纪开始到…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1982年和1990年的两次人口普查中,都对人口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登记,这为研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本文利用普查资料试图对中国的就业问题进行一些分析。1中国人口在业程度分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资源也最丰富。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1990年7月1日,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劳动适龄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为6.79亿,占总人口的60.01%。与1982年相比,劳动适龄人口增加了1.28亿,比重上升了5.l个百分点。按国际上的常用标准计…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道外区自1953年建立人口、出生、死亡登记制度迄今40余年,积累了一批较完整、可靠的原始资料。本文取1953~1954年、1963~1964年、1973~1974年、1983~1984年和1993~1994年5个阶段分年份的资料,对哈尔滨市道外区婴儿死亡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对降低婴儿死亡率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米红  贾宁 《人口研究》2016,(1):22-37
以往文献对中国1958~1961年"大跃进"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的估计缺乏深入、微观的研究.文章基于改进的Lee-Carter死亡率预测模型,以官方统计的分年龄别死亡率数据为基础进行回推,重构"大跃进"时期我国历年单岁组死亡率,并逆向预测估算在假定没有饥荒的情况下,"大跃进"时期正常状态死亡人口数量.继而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当时总死亡人口的估计,对因饥荒而导致的"大跃进"时期的非正常死亡人口进行比较客观准确的评估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跃进"时期人口非正常死亡现象主要发生在1958~1961年间,如果不发生饥荒,则4年正常死亡人口介于4339 ~4385万人.由于饥荒的发生,非正常死亡人口介于1624 ~2337万人.评估分析表明,"大跃进"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估算中值不会高于1980万人.  相似文献   

10.
1958~1962年四川省人口死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运用人口普查资料及新修地方志所载数据,对1958-1962年间四川省各地人口的非正常死亡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在这几年中,四川全省非正常死亡人口多达940万,占灾前全省人口总数的13%。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这里译载的是美国人口情报社编制的《1976年世界人口资料表》。表中数字是该社根据联合国出版物发表的数字以及各国官方发表的资料进行估计而得。该社每年年中即出版一份当年的世界人口资料表,对当年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人口基本数字作出最新估计,对了解世界人口状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口的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2000年人口普查所反映的生育水平、出生性别比和人口年龄结构等主要人口指标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梳理,并运用概率人口预测方法系统讨论了中国未来人口变动趋势过程中相关人口变量的不确定性问题。结果显示,当前对中国生育率水平、出生性别比和低龄儿童人口数量的估计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中国人口目前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年龄、性别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资料,并结合其它资料,对中国人口年龄、性别死亡率水平和特点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1973~1990年的17年间,中国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由1973年和1981年男性高于女性转为1990年女性高于男性,并且在市镇县及省市自治区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少儿期年龄别死亡率下降幅度是所有年龄组中最大的,尤以1~4岁组最明显,下降了73.25%;育龄期妇女死亡率已由1973年和1981年高于男性,转为1990年低于男性;老年死亡率男性有所上升,女性略有下降,地区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类型研究原华荣阎丽娟(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兰州730000)本文拟利用量化的静态人口类型标准和第三、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给出中国(大陆)各少数民族的人口类型,并从聚居地区、人口分布的离散度、人口规模和总和生育率等方面对其变化和分布作一...  相似文献   

15.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历次人口普查民族人口资料,研究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在人口总量方面,2010—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335.08万人,增长了11.92%,是同期全国大陆人口增幅(5.77%)的2.07倍,这个比值仅低于大量更改民族身份的1982—1990年。主要原因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少数民族登记人口低于真实值。2020年人口普查采用了身份证登记措施,加上国家开展精准脱贫工程的原因,使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得了比较准确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另外,当前逐步增长的各民族族际通婚率使得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出现了较高的增长。在人口分布方面,东部地区少数民族快速增长,2020年已经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第二多的地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发生了显著改变。2010年全国有5个县级行政区划没有少数民族人口分布,2020年达到全部县级行政区划均有少数民族人口分布。2020年55个少数民族中有49个民族县级行政区划数量比2010年有了显著提高,6个民族有所减少。研究构造了人口分布相对均匀度指标,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省级人口...  相似文献   

16.
建国50年,济南市人口突破550万。50年来济南市经济建设有了巨大发展,人口控制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面总结50年经济建设成就与经验的同时,对人口发展与控制进行回顾和分析,对搞好今后的经济建设和人口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口发展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人口发展变化受三种因素的影响:一是行政区划的变动(划入和划出);二是人口迁移变动(迁入和迁出);三是人口自然变动(出生和死亡)。济南市人口由1949年年初的46.9万发展到1998年底的553.5万,50年增加506.6万,增长10.8倍,上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文化程度及其变动趋势(1982~199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口文化程度及其变动趋势(1982-1990)赵亚双(哈尔滨医科大学人口研究所哈尔滨150001)文化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教育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关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 1 95 2~ 2 0 0 2年人口序列数据为基础 ,构建了中国人口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采用一般回归法、后退法和逐步回归法三种方法对所设计的模型进行估计 ,得到 72个模型。然后 ,从中筛选出估计标准误较小 ,自相关影响基本消除的预测模型。作为中国人口总量的预测模型 ,我们提出的预测模型有估计精度高 ,误差低的特点 ,是目前用自回归方法估计得出的较好的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1987年中国2‰人口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提供了分地区分年代分年龄分孩次的生育资料,是在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中分5个层次(城市市区、城市郊区、农林场、镇、农村)抽样取点。为了研究的便利,我们以抽样点是村委会还是居委会为标准划分了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并以此为原则对2‰的调查资料进行了重新汇总。因此,本文所称的“中国农村人口”是指2‰生育调查中以村委会样本点为基础的人口,并以这一样本  相似文献   

20.
印度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为了分析印度人口对经济的影响,我们首先简单回顾一下这个国家人口增长的历史趋势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据人口学家的估计,公元前300年,印度次大陆的总人口为1—1.4亿,在此后的二千年间,它始终保持着这一数字。人口增长率为零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长期互相平衡。从公元1600年开始,次大陆的人口开始缓慢增长,到1881年印度全国人口普查时已增至2.5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