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现代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道德能力与素质,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面对21世纪,随着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增强,自我利益的保护,自我价值的提高,加之,社会上多元价值偷观并存,如何引导青少年的道德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何谓“师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与当代的大学教师素质结构三大要素,即知识、能力和道德相吻合。具体是:专业学科和教育与心理学的“知识”、专业科研和教学与教育研究的“能力”及教师的职业“道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相似文献   

3.
熊心宇 《科学咨询》2023,(10):145-147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能够自主地去主动实践与创造的精神。本文从西方近代哲学时期康德、黑格尔基于道德理性而形成的自律论与他律论的思考,延伸到现代哲学中马克思的道德自律论,即道德自律在重视人的意志自由的同时,还应当正视人与社会的现实关系,进而分析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挑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以及价值取向与教师自身的自律、社会关系的他律是分不开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当以教育的本质为前提,关爱学生、恪尽职守为关键要素,从而实现自我职业道德修养的升华,为高等教育的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初中学生经过小学阶段和初中一个时期的教育,他们对径渭分明的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进步与落后等道德价值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但要对两种高低难分、是非难辨的道德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就比较困难,就常常表现出困惑,这就是所谓的“道德困惑飞如何指导初中生走出“道德困惑”的苦闷,对培养初中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评判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立人先立德、自省修身和"慎独"思想的人格完善途径、躬行实践、修身有恒等方面阐述了先秦儒家理想人格在提高青少年人格修养中的价值,提出着重加强青少年自主性和实践性的教育、自我构建意识,来引导青少年人格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6.
要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必须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价值.但是,道德价值不是空泛的概念,它必须由企业家及其员工共同遵守的、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行为所体现,这种约束力通常以制度化的规则所形成的道德管理机制作为载体.企业道德自律机制 所谓企业道德自律,就是企业自觉履行对于他人和社会责任的道德意识.企业道德自律既是体现在企业文化中的一种强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又是员工在潜意识中依据企业道德准则进行自我约束的能力. 企业道德自律,首先表现为一种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是在企业文化熏陶下形成的自觉自愿的道德意识;其次表现为一种职业道德情感,是企业对他人和社会义务感的强烈表现.再次表现为企业所具有的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企业员工意识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企业信念和意志.最后表现为企业良心,企业良心是对企业责任的自觉意识,是企业员工认识、情感、意识和信念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教育明确指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其根本特性.笔者认为,在主体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树立“主人、主体、主角”的人格本位的学生观,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参与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实施“智力潜能开发”的同时,也应注重“修身与人格潜能的开发”,即通过启迪学生开展“修身”活动,优化自身的人格素质,显示出一种求知发展和拼搏成才的强大精神力量,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现就学生的“修身”与人格潜能开发,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一、启迪学生“修身”,养成良好人格品质所谓“修身”活动,来自我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9.
后进生通常是指有打架斗殴、破坏公物、小偷小摸、吸烟、喝酒、说谎等违纪行为和轻度违法行为的品德不良学生或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后进的学生,即“差生”或“双差生”。教育转化后进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是加强班集体建设,促进所有学生都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这里就如何转化品德不良的后进学生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一、后进生的品质特点1、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有些学生道德上无知,正误不分、美丑不辨;有些学生认识浅薄,法纪观念淡漠,有些学生形成错…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是指一定阶段内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功率,或者说是预期目标任务的完成率,它是一种动态质量观的反映.以往的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无视德育对象的主体要求,对人的独特性和独立性缺乏应有的尊重,把学生单纯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常常采用说教、灌输的方法,片面强调学生对于道德义务、责任的认同,忽视学生的道德生活和需要.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与基本手段,学生受到来自各方面不应该有的限制与束缚,个性差异、独立人格得不到尊重.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德育作业也就因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以观。本文围绕这三大课改观念,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教师提出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只想从近现代史教学这个角度谈谈如何利用历史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一、利用近现代史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必然会导致社会价值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首先从价值观主体来看,大学生逐渐确立了个体的主体,注重自我价值,主张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大学生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其次从价值取向看,当代大学生比较注重现实和功利。他们比较注重金钱…  相似文献   

13.
李应文 《科学咨询》2007,(14):53-53
“主体教学”模式致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确立了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效。自“模式”提出以来,我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交流经验,形成了一套能适用于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了学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米蔷 《经营管理者》2013,(4X):340-340
<正>大学生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全员素质,促进全员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所以决定社会主义文化的校园文化成为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高质量的校园文化,不仅仅能拓展学生专业学术知识,还能培养和提升学生道德水平、个人完善人格、增强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更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的解析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阐述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着重探讨了自我同一性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具体影响,从性格特征、社会信任感、社会性合作等方面阐述了一些看法,为加强青少年自我认知的教育,完善自我同一性,促进人格健康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学校必须把德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为其它素质的培养、形成和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以来生态主义哲学贡献的意义在于:以生态整体自然观丰富和发徒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在证明万物皆有其内在价值的基础上,解放了非人类自然物的主体权利,建立了生态平等主义价值观:在论证了人类道德关怀领域扩大的实质,是人类道德意识和道德自觉的不断升华的过程之基础上,建立了和谐统一的“大自我”生态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18.
一、价值观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在企业文化的理论体系中,“价值”不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是一个哲学范畴。企业文化意义上的“价值”所研究的,不仅是自然存在物对主体的自然功用,而且包括社会存在物、精神存在物对于主体的意义,即它不仅包括经济价值,而且包括社会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文化价值。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价值、价值观念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首先,价值的追求和判断是人类活动的一般目的和重要特征。企业管理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当然也离不开价值,包含着价值。其次,价值观念是关于主体与客体之间意义关系的总…  相似文献   

19.
初中学生经过小学阶段和初中一个时期的教育,他们对径渭分明的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进步与落后等道德价值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但要对两种高低难分、是非难辨的道德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就比较困难,就常常表现出困惑,这就是所谓的"道德困惑飞如何指导初中生走出"道德困惑"的苦闷,对培养初中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评判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中国社会,已进入一个人们越来越难以坚守自我、良知、人性的时代。几乎每一件在道德上、法律上按常理来说是错的事情,一些人总能找出为之辩护的理由,强迫自己相信,希望别人理解:自己这样干是没有办法的。相应地,"理性化"的心理保护机制,也被放大成了一种在道德上错误的行为的社会选择,一种"集体无意识"。当一个人用"权利"这一具有道德号召力的话语来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护时,就可以让自己成功地从"道德"的语境中逃离,从而借助于"权利"话语本身的合理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