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青早期短篇小说数量不多,只出过一本集子,名叫《地雷》,共收了八篇作品。柳青在《地雷》“后记” 中写道:“八年抗战中,我前期曾到过前方部队的营连里工作过,‘百团大战’(一九四○)时回到后方,‘文艺座谈会’(一九四二)以后,又跑到乡政权里去了,其间认真的坐在屋子里工作的时间才一年多。上面的八篇小说,除了首尾两篇之外,都是这时写的。我写的不多,写好的更少,自己愿意集起来的便只有这点东西了。”柳青早期短篇小说远不止于这八篇,但他只愿集起“这点东西”,足见柳  相似文献   

2.
何为“柳青经验”,我以为从文学创作的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来观照,要点有三。一是文学与革命的结合,二是文学与生活的结合,三是人物塑造上的独特的典型化方法。三点集其根本,互为鼎立,构成独特的“柳青经验”。文学与革命的结合是“柳青经验”之魂。作家首先成其为具有高度党性原则的“革命人”。然后才能作出为之服务的“革命人”。鲁迅先生对此是极为重视的,他认为:“革命文学家,至少是必须和革命共同着生命,或深切地感受着革命的脉搏。”他强调了“至少”,那么至多呢,在我看来就是倾身倾力于革命了。的确,纵观柳青四十二年的创作,其作品量并不很多,然而他却极孚众望,读者群诵,其秘诀就在于“至少”以达到至多。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九年二月一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柳青同志的遗作:《建议改变陕北的土地经营方针》,并加了编者按语。按语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份建议)“经送有关单位和科研部门征求意见,他们都认为一个作家这样关心国家的经济建设,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认真研究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是很值得学习的。”这些话引起了我很多感触,勾起了往事的回忆……我眼前出现了西安小南门外那条泥泞的小胡同,那条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坑坑洼洼的土路。在一座二层简易楼的楼上,有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间,摆着两张双人床,还有抄家剩下来的破烂沙发、三斗桌、半截柜等等,剩余的地方,已很难转开身了。这就是柳青和他的女儿们的卧室、书房兼会客间。这份建议就是在这间房子里出世的。这是柳青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文学史上,柳青是取得了卓著成就的作家之一。这位受人尊敬的作家,“是从诗和散文开始写作的”。然而,他的文学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大的还是集中反映在小说创作上。一九五九年发表的他的长篇小说《创业史》,被公认为史诗性的杰作,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许多评论者都给予了比较充分的评价。但是,人们多从他的长篇创作中,研究柳青的创作道路,对他早期的短篇小说的研究,尚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雷加同志在评论和回忆柳青写作农民史诗的道路时,认为柳青在延安写作短篇小说,已是“他进行巨著《创业史》前的探索时期”。这一评论是颇有见地的。一部杰作,绝不是偶然产生出来的,它需要作家进行长时期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柳青的《创业史》是十七年时期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收获,在读书界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作品表现了柳青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凸显了底层群众的生存风貌和奋斗精神;尤其是塑造了一位从底层社会奋斗出来的具有公德意识的主人公,他愿意在生存斗争中抛弃旧我,创造新我,为底层群众的生活负责,成为探索新的生活方式的勇士.这对今天的底层写作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制度创新,有助于巩固新政权和支持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柳青用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艺术地再现了这一历史事件,并塑造了梁生宝这一全新的英雄人物。柳青和他的《创业史》对合作化小说和陕西作家群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柳青现象:两极的批评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柳青对《创业史》和《铜墙铁壁》两部长篇小说的修改,指出柳青现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现象”;这一现象是生活、政治、艺术三种因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柳青是陈忠实文学上的精神导师。在学习写作的艰难过程中,陈忠实接受柳青的文学理念,研摩他的写作经验,所得助益,可谓多矣。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陈忠实逐渐意识到了柳青的文学观念的局限,于是便进行了艰难而痛苦的精神剥离。他终于甩脱了柳青的手,终于超越了旧的文学规约模式,终于摆脱了文学上的依赖心理和幼稚状态。他用"生命体验"来表达自己对文学的深刻认识和体悟,并用它来推激自己的小说写作,从而写出了《白鹿原》这样一部气象恢闳而激楚沉郁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9.
《创业史》中的韩培生这一人物凝聚着柳青对“农业技术”与“合作化运动”之间关系的思考。与20世纪50年代同类题材的小说不同,柳青的《创业史》试图从根本的伦理维度上把握“合作化运动”,并激活“技术话语”的政治语境。从这一视野审视,韩培生的农业技术推广叙事呈现出多重维度,并形成了科学实践、社会实践、政治实践与伦理实践四个彼此相关的层次。借助这种叙事,柳青展示出“合作化运动”中“伦理”与“技术”的深层张力,也对“国家—乡村”二元结构中的现代化想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柳青是十七年文学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创业史》以其宏大的艺术视野和真实的生活描写成为了十七年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柳青在文学之路上凝聚了一种精神人格,体现在他本人及其文学作品中,被人们称之为"柳青文学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他的历史意识、使命意识、献身精神、恋土情结等方面。柳青精神被新时期陕西作家传承并逐渐发扬光大,成就了新时期陕西文学的辉煌成就。同时,柳青精神对当下文学也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值得当代文学发扬传承。  相似文献   

11.
柳青一生重视理论学习,具有扎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这正应合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的"必须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识"的要求。柳青的大学生涯是在西北大学的前身——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度过的。柳青在国立西安临时大学的学习生涯,正是其构筑马列主义理论基础的重要时期。求学期间,柳青接受了沈志远、曹靖华和季陶达等多位曾留苏学人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12.
柳青同志一直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忠实执行者,他的创作道路是逐步深入地贯彻执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道路,他创作上的成就,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胜利。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具体地体会到毛泽东文艺思想对创作的巨大意义。他自己曾这样说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解决了我的许多文艺思想上的问題。”“的的确确,我到今天能够写出两本稍微有一点点內容的长篇小说来,沒有毛泽东著作的教导是不可想象的。”(柳青:《毛泽东著作教导着我》,载《人民日报》1951年9月10日)  相似文献   

13.
经常参加社会变革的运动,用文学的形式促进社会的进步 作家应该投身于社会变革的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鼓动者,用手中的笔去战斗,用自己的文学作品去促进社会的进步,这是作家柳青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基本思想。 正是由于柳青对文学的社会作用从早期创作开始,就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所以,他的作品总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鼓舞人民奋进的力量。他早期的短篇小说,大都取材于抗日斗争生活。在那个残酷的斗争年代里,人民为了免于祖国的危亡和争取民族的生存,团结一致,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斗争的艰苦和残酷,考验着每一个为了民族解放而战斗的人。投降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奋斗才能解救我们中华民族.柳青以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感情,拿起笔来,参加了鼓动抗战的斗争。  相似文献   

14.
柳青有一双纤纤玉手,修长的手指状如削葱,指甲是完美的椭圆形,光泽饱满,皮肤细腻光滑。第一眼,老悠就说她可以去当手模,柳青就笑,这双手是柳青的骄傲,如果她的长相只能打七分的话,那么,她的手可以打十分。  相似文献   

15.
柳青是我国当代作家中为数不多的具有鲜明的独创性风格的作家。在他的强烈的富有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的艺术家的气质中,渗透着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特点。当他置身在农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的洪流里,怀着人民作家的高度责任感,观察和反映这段革命历史的时候,自觉地注视着唯一能够解释这场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必然性的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努力把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典型地概括在艺术冲突之中。柳青是当代作家中精心于矛盾冲突的研究和探索,并且在作品矛盾冲突的典型化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的艺术创造家。他的这一  相似文献   

16.
    
窗外,下着雨。这样滂沱的大雨继续有好几天了。壁上苔痕漫漶,把室内的光线涂得更暗淡了。弄堂口积满了水,我不能出去;不过,我也不想出去。这小天地足够容纳我了。况且,室内除掉我,还有我的猫,它蹲在我面前,以爪子擦擦脸,它也给大雨阻住了,否则尽可在外边撒野的。现在,只有我们两个,我们是寂寞的。它瞪着眼看我,我也瞪着眼看它。它的眼光是多么的慈和、亲切。充溢着爱和同情,这是我在人群中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它的眼珠似乎消融成一泓水流,在这水波里映出我自己的影子。纵若,我不懂它的言语,它也不懂我的言语,不过,我们会通过相互的爱而彼此了…  相似文献   

17.
柳青的《狠透铁》,写出了初级社向高级社转变中,新社会形态与传统乡村伦理之间的不融合性。描写了以王以信为代表的上中农与以"狠透铁"为代表的底层贫民的对抗。儒家的社会秩序安排,以一种变异的方式,改变和融合新制度,并将自己的伦理秩序原则,注入这一新事物之中,构成一种潜在而深刻的隐形影响,艰难地弥合着乡村因阶级划分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强烈对峙和分裂。曾被批为"小农意识"的乡村传统,对抗国家主义的改造;宗族亲缘的私相关怀对抗大集体的"一大二公";仁和亲善的乡绅意识,弥合阶级对抗而构成的裂痕鸿沟。小说里,柳青写出了狠透铁因自身能力导致的权力丧失,也不得不写出王以信最终的失败,表现出"形势一片大好",并且对故事的发展作了乐观性处理和理想化展望。但在现实生活层面,乡村社会的儒家传统伦理常常是隐形的胜利者,这一历史意识的复杂融合与变形,还很少被人重视和研究。柳青的敏感在于,他无法忽略乡村中实际存在的传统构成的乡村伦理秩序和乡村社会权威。这种伦理事实影响着乡村社会生活的构建。刚刚翻身的穷人,难以胜任其在公众生活和事务中担当的责任,难以从容地站在社会舞台上,形成令人敬重的当然权威。这些地方,恰恰是柳青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深刻之处。  相似文献   

18.
Friend,Friend     
甘心情愿呆在捷克边陲小镇,也许是为了躲避都市的嘈杂与烦恼,只有在自然中寻找安慰和乐趣,我养成了每天去镇上的小树林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的习惯。我和 HOZA 的相识要从他那只棕红色的狗谈起。我开始散步不久,有一天,一只棕红色的大狗从对面狂叫着飞奔过来。它离得远时我并不在意,快到了眼前我才警觉地站住,心想别是条疯狗。嘿!说来也怪,待奔到我面前它也停了,冲着我“汪汪“直叫,它的主人从远处跑来,嘴里叨唠着,很生气地向狗比划着让它坐下。随后忙着向我道歉。我的捷文不好,只能听懂几句,不过大意是明白了。我也用手比划着,再加上几句捷文的客气话。我们俩都笑了,握了握手各自做了自我介绍,我得知他叫 HOZA,那只棕红大狗叫 KASE。以后我们每次相遇,KASE 都兴奋地跑到我的身前,用两只前腿与我握手,我拍拍它的头,再顺着头往下撸一把它那长长的鬃毛,这见面礼才算结束。它也很听我的话了,我把小皮球投出很远,它会迅速地追赶上,然后咬着小皮球送回到我的面前,再等着我让它做下一件事。但是无论何时,只要HOZA 一拍自己的右腿,KASE 就会马上跑到他的右后侧半步的地方,跟上HOZA 的步伐节奏。它的主人早已与我熟悉起来,只是...  相似文献   

19.
《创业史》是柳青长期社会实践和美学思考的结晶,尽管囿于环境,柳青的创作不得不凸显“时代精神”,但在细节的丰富性方面,柳青遵循了创作规律,并以真诚的民生视角带来作品的真实品格。今天,体制的变化不应成为评价作品的重要依凭,《创业史》中体现出的身份焦虑与美学冲突,使它成为探究当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20.
柳青买醋     
柳青(1916-1978),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一次,他身穿对襟便服,手拎一个小竹篮,篮中放一个醋瓶子准备买醋。可排队的人很多,到处闹哄哄的。人们在一起说着、笑着,无拘无束地闲谈着、议论着,这些都是讨论会和采访中无法听到的最朴素最原始的细节和语言。柳青听入迷了,轮到他买东西时,竟忘了自己来商店是干什么的。于是他连忙转身对后面的人说:“哦,你们忙,你们先买吧!”他边说边退出来,又重新排到队伍后面,仔细倾听人们的闲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