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从文作为近现代作家,他充分的将中西方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在沈从文的笔下有很多活灵活现的女性形象,沈从文将那些湖南湘西的女性的土里土气,善良天真,清纯幼稚描写的入木三分,他将那些胡、沦落社会底层的贫苦女性生活之苦难描写的出神入化。沈从文在小说中总能看到人性的另一面。他将女性的美刻画的真切自然。  相似文献   

2.
现代作家沈从文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表现出"对美不倦地追求"的品质。小说中处处体现出诗性的美,自然纯粹的美,然而在这美的背后蕴含的却是更多忧伤的,残酷的美。本文从分析他的小说作品入手,挖掘出沈从文小说世界的悲剧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小说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质的重要途径。要确保小说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应该遵循小说教学规律,潜心探讨与研究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李铁和他的工业题材的小说越来越受人重视,不同以往工业题材小说选择改革的精英者,而是通过从小人物--师傅和工友的命运,展示出丰富的生活和复杂的人性.李铁的小说把工业改革这样的时代作为小说人物的背景,在这样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在面对生存选择时自觉地展示出人性的弱点.李铁从工人中来,他有着真挚的底层情怀,所以在作品中到处可见对人性"美"与"善"的见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逐步由应试教育导向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审美能力导向.透过初中语文小说,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正确审美观念和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概述,简要的分析了改善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形象思维的特点:具体性和细节性、情感性、创造性来阅读欣赏小说.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穿越小说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中女性意识的彰显.但本文试从网络穿越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刻画、女性经历的描写、女性追求的展现三个方面入手,展现在网络穿越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实际缺失.  相似文献   

8.
朝鲜民族在其特有的历史条件下,在外来多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在众多的外来文化因素中,儒家的道德意识对其传统伦理影响最深。随着改革开放,朝鲜族文学进入了以文学精神的复活和文学本体回归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文学新的历史时期。开始解剖遵奉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意识和伦理道德意识,现代朝鲜族伦理主题小说从方面均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分析当前语文小说教学的一般模式,指出这些教学模式的不足;然后分析学生在学习小说过程的心理状态;最后提出通过让学生联想分析,换位思考,让文字变成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提高小说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它区别于诗歌、散文、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散体文的形式表现叙事性的内容。具体地讲,它是通过讲述故事情节,对人物及其活动的环境进行艺术描写,构成一幅幅精彩的生活画面,引导读者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下面,我就结合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精品《项链》一文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职业高中语文的小说教学。笔者认为,职业高中语文的小说教学宜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伊丽莎白·乔利的小说《井》塑造了海斯特这个极具个性特色的边缘女性形象。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区分为意识与无意识,这是精神分析学的基本前提。本文试结合该精神分析理论解读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和心理变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的边缘化主题。  相似文献   

12.
横光利一研究至今历经九十余年。几十年来,不仅有诸多日本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还有许多中国与美国的学者为之吸引并努力探索着。其中,横光利一的第一部长篇、被称为“新感觉派集大成之作”的小说《上海》,尤其引人瞩目。可以说,关于这样一部重要文学作品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象征着一个文学时代的横光文学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的学者眼中,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可谓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这种“千部一腔”的小说在其结局上体现便是“大团圆”。在众多学者批判的眼睛里,似乎“大团圆”毫无实际的现实价值。但是在明清小说领域却是不可忽略的。如果没有它们,那么明清小说如同是一棵只有主干而没有枝叶的大树。纵使主干如何粗壮、壮硕,它也称不上枝繁叶茂。《玉娇梨》便是这众多枝叶中的一隅。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米切尔的生平的回忆以及对她的小说《飘》的三个主要人物郝斯佳,阿希礼和瑞特的个性分析,展示这三个主要人物所代表的南方旧体系的衰落和新体系的创建中的不同反应,在现实与传统中揭示南方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包法利夫人》是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该小说以作者的故乡诺曼底为创作背景,表面上是在描写包法利夫人的情爱悲剧,实则却是在描写诺曼底人的可笑举止,失败的命运以及他们烦闷的生活。该小说是作家烦闷心境和悲观个性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陈忠实短篇小说《猪的喜剧》英译为例,主要论述在小说汉译英中,为了更好的传递原文的“画面”感,所使用的比较有效的三种途径,即,细用动词,偷换主语,和巧添修辞,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威斯敏斯特桥》以都市景象为题材的一个作品,华兹华斯却能从中领略到其中无与伦比的美,这与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分不开的,华兹华斯认为所有诗歌佳作应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产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余华在早期的先锋之作里死亡、暴力和人性的恶被充分展示,这正是成人世界所面临的集体的苦难。到了九十年代转型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苦难具有了新的形态和意义。苦难不再等同于罪恶、杀戮、血腥、暴力等等,而由终极的人性悲剧而转向人必须直面的生存困境。所以,苦难在《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中得到了日常化的体现,并积极地去寻找人生苦难的救赎之路。但在《兄弟》中,当生存问题解决了,人们又要面临精神苦难,最终仍无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9.
洪峰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阶段特点十分鲜明,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被称为"先锋文学"典范,而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逐渐的呈现出了"去精英化"特点,这一转型的背后是个人于时代的缩影,也是大众文化的趋向。本人从洪峰小说不同阶段创作特点入手,分析其"去精英化"的原因、典型表现及现实意义,并进一步探索当代小说创作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20.
家族小说中"父亲"是"权威"和"传统"的象征.而在现代文学史上,"父亲"则扮演了一个错误的"被告"角色;在"十七年"时期则有了显性和隐形两个"父亲"形象;只有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父子关系才出现一种新型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