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区域性国际组织对外关系能力的增强,区域组织之间的跨区域联系已成为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现象,东盟与欧盟关系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代表.本文以研究东盟与欧盟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东盟与欧盟关系从区域到跨区域的演变过程,证明了区域问双边和跨区域多边共存模式对发展东盟与欧盟关系的重要性及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美国和东盟是东南亚地区的三股主要力量,三者围绕相互交织的安全、政治和经济利益互动频繁,已经构成了深入互动的三角关系。本文运用三角关系理论,对中、美、东盟三者在安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互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探索了这组三角关系在不同领域的互动模式,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不对称的权力分布、信任缺失以及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是三角关系演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海域是一个大国利益聚集、各类海洋挑战凸显、域内国家矛盾重重的区域,海洋治理难度极大。面对诸多挑战,近年来东盟沿着一体化的路径多渠道入手开展区域海洋治理。目前,东盟在应对东南亚海域各类海洋挑战方面的合作已经展开,东盟还构建并逐步完善了区域海洋治理机制并加强了与区域外部大国的海洋治理合作。东盟的海洋治理行动呈现出三个特点:各成员国协商一致、归属于一体化进程下的功能合作、区域外部大国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4.
东亚地区是我国对外关系中的关键性领域。基于共同的发展诉求及利益上的相互依赖,中国与东盟走到了一起,体现为中国-东盟政治经济互动的区域合作格局。展望东亚区域合作前景:以东亚共同体为长期目标,保持多层结构发展;东盟依旧是东亚合作格局"主导者";RCEP推动东亚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5.
冷战时期因政治因素而受到严重制约的印度与东盟关系,在冷战结束后由于全球区域主义的兴起、东盟国际地位的上升和印度的主动出击而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进入新世纪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印度与东盟关系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冷战结束后印度的对外发展战略、东盟与大国的互动关系带来了变化,还对中国与东盟关系、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东盟自成立以来,已经逐步成长为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政治上,东盟坚持一个声音说话的原则;经济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建设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东盟成员国的“成长三角”。但受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东盟组织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东盟经济一体化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仍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国际论坛》2021,23(2)
2015年东盟共同体成立对东亚区域合作有着示范作用。学界以欧盟为参照评判东盟的做法值得商榷。近年来,国际政治研究出现关系主义回归的趋势,学界以"关系性"为内核,对国家行为体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提出了新的理解与论述。从关系主义研究视角来看,东盟与欧盟代表着不同的区域共同体。欧盟是一体化共同体,建立在一体化理论之上,其核心功能是实现欧洲一体化,其制度形态是服务于一体化功能的超国家机制。东盟是关系共同体,其发展历程与制度架构有着显著的"关系性"特性,东盟成立、扩员、共同体建立都是以关系治理为核心考量,东盟制度架构由国家间磋商机制与规范构成,是成员国关系治理的制度平台。关系共同体理论与东盟的实践经验为未来东亚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在当前地缘竞争重回亚太舞台的态势下,推动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它将是实现地区关系治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东盟为了维护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寻求新的发展动力,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差异,接纳了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建成了具有十个成员国的"大东盟".随着"大东盟"的形成,东盟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继美、日、俄、中之后的重要一极,这必将促进亚太地区多极化的形成.东盟在冷战后积极推行大国平衡外交,搞"大国平衡战略",提高了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对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东盟在发展亚太经济合作和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盟国家之间在领土和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利益分歧和冲突。同时 ,在联合自强、经济交流等方面也有利益的交汇 ,但它们非常脆弱。东盟内部的协调机制在许多情况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就目前来看 ,东盟内部的向心力已大大减弱 ,而离心力却在增强。这种状况将持续下去。在可预见的将来 ,东盟的一体化将仍然只是东盟国家的理想 ,很难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2月31日东盟共同体成立标志着东盟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东盟共同体将会有效地整合东盟各国的力量,增强东盟国家的实力和内部凝聚力,使东盟具有更强的整体性和自主性。这必然会改变东盟传统的行为模式和发展方向,也会深刻影响整个区域国家的互动。同时东盟一直奉行的"东盟方式"在东盟共同体成立后将继续发挥作用,其非强制性原则在促进合作、缓解矛盾的同时也将限制东盟一体化进程的广度和深度。因而,中国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东盟共同体成立后的发展和变化,并积极应对东盟未来在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公共外交等方方面面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东盟和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在近10年来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政治经济关系日益增强,文化、旅游及民间合作日益深化发展。回顾东盟和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总结经验教训,认清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政治经济以及民间合作方面提出了合作共赢、加强利益交叉、维持和平及稳定的建议,把东盟和中国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新发展台阶,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揭示了当今全球秩序的结构性变迁和国际关系之间变量的复杂性,在此背景之下的东盟与东盟国家在政治上存在一定的断裂,并非是一个具有强烈整体意识的共同体。随着美、日、印等国家对东盟的介入,东盟在经贸、文化及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构成了多元的问题域。在东盟2019年6月推出“东盟印太展望”之后,为了友好构建中国—东盟关系、摆脱外部国际格局的冲击与掣肘,中国应该继续推进与东盟国家的战略对接,同时对底层政治空间释放影响,塑造中国在东盟国家良好的文化观念和政治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东盟采取其独特的处理内外关系的"东盟方式"处理复杂的南海争端,有效地缓和了东盟成员国之间及其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冲突,避免了南海地区最差局面的出现,为该地区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框架涵盖处理南海争端的基本目标、基本手段和效用。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进程对中国解决南海争端、推动区域合作和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具有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进入 90年代 ,中国与东盟国家和东盟组织间已分别建立了外交当局双边定期磋商制度和高级官员磋商制度。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到全面友好合作的新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从 6 0年代到 70年代前半期 ,中国与东盟组织没有建立直接联系 ,与东盟国家基本处于冷战状态。 (2 ) 70年代中期到 80年代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有较大发展。 (3) 90年代 ,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全面友好合作的最好时期  相似文献   

15.
政策网络是政策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盟政策网络的结构和运作是其政治精英理性选择的结果,目的是使这个地区政策网络能满足一体化政策领域扩展的需要,并实现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各成员国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的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亚太地区的大国关系也随之出现了显著的调整,并且这一调整一直在进行着。中美日俄这四个亚太大国之间利益与矛盾并在,竞争与合作共存,相互制约又相互需要,形成了关系复杂的格局状态,并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合作与文化交往不断深入,政治、经济、社会关系日益密切,“中文热”随之在东盟各国兴起。 事实上,中文过去就在东盟各国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各成员国,中文或多或少作为人们日常沟通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东盟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最成功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之一。战后冷战格局的形成以及基于东南亚地区政治、宗教、文化多样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彰显了东南亚国家谋求地区一体化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东盟作为一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其对外政策的核心就是要借助各种手段和途径谋求东南亚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林淼 《今日南国》2006,(20):4-7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在南宁落下帷幕。"三会"的胜利召开,印证了中国-东盟关系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早启动了亚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从特惠贸易安排到自由贸易区,再向经济共同体迈进,东盟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已逐步显现,主要体现为:促进东盟区内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推动了区域新的产业分工的发展与深化,使成员国的市场规模扩大,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增强,专业化生产扩大,进而促进了区内投资的增长。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对区域内其他的一体化形式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