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现代管理科学的伦理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由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向人文管理的飞跃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的最主要特征就是管理科学的伦理化发展趋势 ,伦理化管理是人的自律精神对他律规范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张文胜 《江淮论坛》2004,(3):105-108
宗法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亲亲”、“尊尊”原则,至西汉时期发展成为“三纲”原则,是中国封建法律的指导思想,也是封建法典的主要内容。本文从宗法思想对中国传统伦理化法律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入手,来分析中国传统伦理化法律的成因和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伦理化管理视角下私营企业员工忠诚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影响员工忠诚度伦理问题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影响员工忠诚度的伦理因素有:组织公平感、对领导者的信任度、工作安全感与成就感、员工道德、企业价值观等。据此,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从价值观理念、组织氛围、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升员工忠诚度。  相似文献   

4.
部分大学生对基督教表示兴趣和关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章使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发现信仰环境的神圣、和谐友好对大学生基督徒具有强大吸引力,以情布道的方法有利于大学生基督徒的信仰认知。基督教对部分大学生的上述影响引发我们思考我国高等教育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方神学的人性思考是从对上帝问题的重新审视而展开的。上帝问题的存在决定着现代神学不可能找到人性问题的答案,因而也没有最终回应西方社会的人性危机。基督教神学试图藉信仰之爱获致人性的圆满,表明神学有着“信仰的傲慢”。以神学信仰批评理性传统,只是以“信仰的傲慢”置换“理性的傲慢”。文章认为,如果把基督教神学“信仰的傲慢”与新儒学“良知的傲慢”加以批判性比较,或可领会到中西方人性论思想的对话可能。  相似文献   

6.
鲍威尔的宗教批判不仅催生了黑格尔哲学的解体,而且在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中引领着德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并构成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直接理论前提。但是,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的宗教批判理论,特别是鲍威尔的基督教起源理论,我们却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公正的评价。恩格斯晚年对鲍威尔宗教起源论的研究为我们客观、公正地评价鲍威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 ,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还相当薄弱。陈垣教授在英敛之、马相伯的影响与帮助下 ,完成了一系列基督教入华史的研究论文 ,无论是研究方法 ,或者是研究内容 ,均具有很强的开拓性 ,并在中外学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不愧为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开山之祖”。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早期的革命家中,基督教徒已经成为骨干力量,而孙中山则始终是个忠实的基督教徒;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家,基督教的宗教意识,是他们进行革命的肯定性精神力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重要基础则是孙中山所吸收的基督教文化;在总结中国近代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发展中的有价值成果,形成了辛亥革命时期文明的宗教政策,即政教分离的政策,这本身也反映出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民主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9.
高晓红 《江汉论坛》2007,(12):102-105
政府制度伦理化和政府伦理制度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双向互动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政府制度伦理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政府制度伦理建设包括从政府制度伦理化到政府伦理制度化的内容.从政府制度伦理化到政府伦理制度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制度所承担的伦理功能.政府制度的伦理功能主要表现为整合政府伦理规范、约束或激励政府行为的选择.从政府制度伦理化到政府伦理制度化,一个终极性的标志是"政府伦理立法".政府伦理立法是以立法、制度的方式确立对政府组织以及公务员的伦理要求,并以此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0.
姜波 《学术研究》2001,1(5):80-84
鲁迅的人道主义与基督教的博爱救世精神有较多的关联,但就其主要精神而言,鲁迅是疏离基督教的.文章从信奉进化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外国作家的影响、鲜明的个性等方面对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作为一个佛教徒,致力研究佛教的同时,对基督教也略有研究。他的基督教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从基督教与当时欧洲的政治关系来看,他充分肯定了基督教对欧美政治的影响,但接着认为中国仍无取法的必要。(二)从佛教与基督教的对比方面来看,他认为:佛教乃智信非迷信,但基督教为强信;在形魂关系上,基督教的形魂观较为原始;在解脱或拯救方面,基督教仰他力,佛教仰自力。(三)在教义方面,他认为基督教"三位一体"中的圣灵即灵魂。梁启超的基督教观的确存在着许多值得辨析的错谬之处,但这也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为兴国本对当时各种宗教考察的一个结果,反映出他们对其他宗教形式初步地加以接受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执政伦理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导向、规范和终极关怀的作用.执政伦理建设是政治伦理化的逻辑必然.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事关党的执政,事关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是执政伦理的基本要求,加强执政党的道德建设是执政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宋庆龄与基督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家庭的关系,宋庆龄青少年时受基督教的影响较大。后来她逐渐淡化了宗教的观念而强化了国家、民族及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博爱精神是她民主主义思想的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的放宽,使基督教在全国快速传播,同样在东北地区的传播速度也在加快。基督教在东北地区的快速传播对人际关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有与全国相似的普遍性,也有东北地区的特殊性;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正确面对这些影响,恰当地加以引导,会有益于基督教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的东北社会以及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张晓鹏 《兰州学刊》2005,12(5):98-100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人类善的目的,但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面对的却是技术异化,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如何超越技术异化是当代每一个思想家都密切关注的问题.基督教对于技术异化既有推波助澜的一面,又有深刻反思自身,超越技术异化的一面.从基督教独特的视域中,反思技术异化的根源,探讨超越技术异化的途径无疑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大学早期发展中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国 《东岳论丛》2002,23(1):115-118
基督教大学的“中国化”进程自其诞生之日起即亦启动 ,大学在建立之初就曾试图融合中国文化 ,将自己的课程设置定位于“中西并重” ,其“中西合璧”的建筑式样也反映出对中西文化强烈的折衷主义色彩。然而 ,在其早期 (2 0世纪 2 0年代以前 )的发展过程中 ,基督教大学却不得不迎合了当时“兴西学”的社会潮流而表现为浓郁的西化色彩 ,其实这也许可以说是其“中国化”的另类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与西方社会关系的间接化、抽象化和普遍化相比,中国传统社会关系伦理化使关系本身具有间接的、抽象的和普遍性特性.它造成了关系对社会组织和本应是权利主体之个体的消解、公共领感私人化和权力一元化的社会政治结构.由于历史的惯性,这些问题仍存在于当代中国社会.虽然梁漱溟看到了中国传统社会伦理化关系所带来的困境,但是他本人坚持中国传统社会伦理礼俗中蕴涵着理性精神而试图重建礼俗社会.然而,正像尺子不能度量自身,中国社会要走出伦理化关系的困境,决不能再回到礼俗社会,而必须从人的对象化活动出发,建立起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前提客观中介、公共空间和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作为对穷人的救助行为,慈善居于基督教思想的核心。犹太教的公正观念给与穷人表达愿望、要求关怀的合法性,希腊文明中不记报偿的慈爱观奠定基督教慈善观的概念基础,耶稣的教导与行为体现了基督教“给与”的宗教意义,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发展,最终确立慈善的神学意义:慈善行为代表着上帝之爱。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基督教特别注重"启示".从基督教启示观这一视角下,透视基督教对文化的态度和评价,分析基督教信仰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得到一些关于基督教文化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与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审美意识异常强烈,而且极富创造性。中世纪赋予了审美以更高的地位,更强调其与满足意欲的实际兴趣的区分,更强调美的崇高性。美和人生的崇高价值或者说绝对价值结合在一起,离开了人生的崇高价值、绝对价值,就没有真正的美,这是中世纪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针对我国的历史传统,也针对当前社会上一些把美庸俗化的现象,多提倡一点美的神圣性,是我们从西方基督教文化遗产中所能得到的一点启发,也是我们美学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