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立 《民族论坛》2006,(11):22-24
除了神秘的土楼,还有多少客家文化是不为我们所知的呢?客家人已经不是纯汉族血统,其文化也不是纯中原汉文化,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却又相互融合,享有共同文化特征。那么,他们当初是如何在迁徙中吸收和包容了畲、瑶等少数民族文化和异地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后来的客家文化族群呢?让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当年黄巢起义时,战乱期间,有位女子听人说黄巢“隔山摇剑,动辄杀人”,因此,她也与别的百姓一样,背井离乡,逃离家园。她的兄长和嫂子,均在战争中丧身,只留下一个儿子。逃亡时,她便将侄子背在背上,手里牵着更年幼的自己的儿子上了路…  相似文献   

2.
何葆国 《民族论坛》2006,(11):25-26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客家建筑,或许应该是凝重深沉而不失温情,坚实厚重又深藏灵气的交响曲。在中国传统民居里,客家人所创造的独特的建筑形式,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尽管在闽西南叫做土楼,在赣南叫做围屋,在粤北粤东叫做围龙屋,但实质上它们都是同源同构的民居,只不过在外观样式和建筑用材上有所不同,而它们所体现出来的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却是息息相通的。客家人曾经失去家园而游走他乡,在动荡不安的迁徙过程中,他们最渴望的就是能够安居乐业。一旦找到落脚之地,便安营扎寨,建造自己的居所。土楼、围屋、围龙屋,便成了他们理想…  相似文献   

3.
党项族的迁徙及其迁徙的原因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项族原属我国古代羌族的一种。南北朝时其居住的区域,“东接临洮、西平,西距叶护,南北数千里,处山谷间”,即今天的青海祁连山以南的河湟平原和甘肃西南部的洮河上游一带,西边在阿尔金山一带。史书既言南北数千里,说明河西走廊也有党项族的分布,《元史·地理志》称:“景祐初,西夏陷瓜、沙、肃三州,尽得河西故地。”  相似文献   

4.
鲜卑迁徙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时期,其中鲜卑族迁徙的规模之大,路途之遥,影响之巨,是很引人注目的。鲜卑人居住于蒙古草原东北部,他们一批批地向南、向西南迁到黄河流域上下。在东起山东、西至新疆、南到江淮的大片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他们的足迹。“五胡”之中,鲜卑族是建立政权最多的一个民族。十六国时期,他们先后建立了代、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和吐谷浑八个政权。正是由于鲜卑族大量内迁和建立政权,他们与其他民族的融合也就最为迅速和彻底。到隋唐之后,鲜卑族已经基本  相似文献   

5.
在景颇族一年一度的“目瑙纵歌”盛大节日期间,他们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叙述景颇族祖先的。开头一段这样唱道:青藏高原是景颇人发源的地方。这里有九条江分出九座山,  相似文献   

6.
吉普赛人一千年以前开始出现在印度西北部。(1)罗马尼人或吉普赛人开始向西迁徙。该图所示为吉普赛人进入该地区的时间,及现今聚居情况。(2)安纳托利亚(土耳其):公元1100年。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我国边疆民族进行较大规模迁徙的重要历史时期,由于中原地区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边疆民族迁徙的主要方向是中原及附近地区。通过迁徙,一些边疆民族的生活空间得以扩大并接近中原地区,另一些则直接迁入中原成为当地的新居民。原先生活在西藏境内的吐着和生活在青海境内的吐谷浑,唐代就曾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过大规模的迁移,构成边疆民族迁徙的重要部分,对当时的历史发展和民族分布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一吐谷浑,亦称吐浑,唐后期五代又称之为退浑。隋代,其游牧范围“自西平临羌城(今青海涅源县东南)以西,且末(治新疆今…  相似文献   

8.
客家何处     
韩晗 《民族论坛》2006,(11):39-41
一如果说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的话,那么按照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来看,很多组成就变得功能化并且功利化起来。用这个观点来观照整个中华文化体系,我们就能看见很多组成是必要的,并且在必要中又能区分出孰重孰轻。但是,在传统的史家们的眼中,有一点东西却是始终游离于他们的关注之外的,那就是对一种族群的关注,这个族群,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组成,但是他们却始终存在,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迁徙,在迁徙中孕育着文化,最后,他们分裂为两支,一支横渡海峡,去了台湾;另一支则在川西平原的一隅安下家来,让来自世界各…  相似文献   

9.
祖国—我生命的土壤,你是生我育我 的母亲,你的儿子眷恋着你,扰如灯蛾之迷恋光 明。在我的一生中,倘若不能继承她那伟大 的历史秉赋,奴颜卑膝地苟活,还不如结束掉那卑微 的生命。我把党视若灯塔,奉为舵手,是她指引 着我生命的航程,纵马投入她所指挥的战斗,就象参加婚 礼一样鼓舞欢欣。祖国的每一拉砂土,对于我都是无比珍 贵的图蒂亚,①跋涉在她的戈壁滩上,我也会惑到四处 有花丛和绿荫。多么自豪呵,我有幸成为时代的一名乐 师和歌手,这红色的岁月,充满了新世纪的光荣和 骄矜。祖国的每一滴水都胜似甘露、醒酬,能 使我沉醉,我毫不企羡麦加的…  相似文献   

10.
苗族迁徙的史迹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从史志记载和口碑资料看,苗族先民本生息于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及洞庭、彭蠡之间的河湖平原,而时至今日,苗族已主要分布于鄂西、湘西及其以西的西南各省崇山峻岭之中,乃远达印支和东南亚各国。这是历史上苗族无数次的由北而南、从东到西迁徙的结果。本文拟就秦汉以后至清初叶苗族迁徙的具体史迹进行一些考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孤竹君出于炎帝神农氏之后,四岳姜姓之裔墨胎氏之子,以孤竹为图腾。商末周初,孤竹分为两支,一支向北迁至河北部,后与山戎、令支结合,融入于北狄;一支向西南迁入贵州,于战国时建立夜郎国竹王,后为楚国庄跻所灭,遗族大多融入于布依族。孤竹在中原者则融入汉族,成为竹、竺二姓。现就融于北狄一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瑶族迁徙之路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瑶族先民与迁徙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它的先民——荆蛮就活动于现今的江汉流域,秦汉时为长沙武陵蛮。南北朝时称莫瑶。唐代姚思廉在《梁书》中写道:“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而居,历政不宾服”。这是最早见于我国史书的瑶族名称。宋代称瑶。从秦汉起,瑶族自湖南不断向外地迁徒。今日已分布于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江西等省(区)的150个县(自治县)市,人口约14O余万人。  相似文献   

13.
一、印欧语系民族的作用在古代东方历史上扮演主要角色的,无疑是阿卡德人、亚述人、腓尼基人、以色列人等闪语民族,其次是含语民族埃及人。但是,进入本世纪以来的一些惊人发现和释读说明,赫梯人及印度雅利安人等印欧语系民族,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起了很大作用。此外,早在公元前一千年中期就建立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大帝国的波斯人,也是印欧语系民族的一支。因此,  相似文献   

14.
客家是汉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约五千万,占汉族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另有约一千万客家人侨居海外。客家是汉族中保留古风、古语最多,最具特色的一支群体。客家意识,有的人称之为客家精神。它是维系这支群体的共同心理素质,是凝聚这支群体的内在力量。尽管客家分布于半个中国200多个县市,散布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家意识却不因此而消失,它依然成为联系这支人们共同体的情结,成为他们之间认同的心理特征,成为这个群体在极为险恶艰难的环境中团结奋斗、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力量。把客家意识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对于了解客家群体的本质特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吐蕃从唐初起不断向西北地区扩张 ,伴随着军事的扩张而开始了其迁徙活动。甘、青地区是吐蕃的重要迁入区 ,吐蕃的迁徙一方面促使吐蕃生产方式发生了变迁 ,另一方面使迁入地出现了吐蕃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云南回族向东南亚的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继德 《回族研究》2003,78(2):36-46
约从明末清初开始,由于战争、起义及逃避政治改革等诸多原因,云南回族穆斯林曾先后多次由开辟已久的西南丝路通道迁入缅甸、泰国北部等地,并进而形成两个定居境外的回族穆斯林派生族群———"潘塞人"和"秦和人"穆斯林。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人类学、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潘塞人"、"秦和人"的迁徙历史、社会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综合考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云南回族迁徙东南亚的历史脉络,为回族学跨境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瑶族是我国古代南方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过去,由于封建统治的压迫和歧视,导致瑶族逐渐成为我国的跨境民族。瑶族自古以来生活迁徙多变,“常住青山千万山”,“吃尽一山过一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结束了中国瑶族艰辛的游耕历史,过上了定居的幸福生活。而国外的瑶族仍在不断的流动,他们的足迹不仅留在东南亚,甚至涉足于西方,与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发生了政治、经济上的联系,引起世界各国社会学、民族学者的注目。  相似文献   

18.
吐谷浑是唐代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吐谷浑的迁徙原因多样,但大多与吐蕃的战争有关,几乎每一场战争过后,都有部分吐谷浑人迁至唐朝的边州或境内。本文结合相关史料,以文献为依据,从史实出发,对唐代吐谷浑族的迁徙情况做了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19.
着重以史籍文献中关于瑶族迁徙及分布记载为依据,探讨粤西江流域瑶族外迁之成因,以为有三大成因一是封建官兵的残酷剿杀,导致瑶族人口大量流失;二是封建官府的"移民实边",侵占了瑶民的土地家园;三是封建王朝的剿抚兼施,导致瑶民逐步向化.  相似文献   

20.
从辽金到清朝先后有9个蒙古部落迁徙到黑龙江定居,他们是朵儿边部、豁罗剌斯部、帖木哥斡赤斤部、兀苏部、杜尔伯特部、郭尔罗斯部、泰赉部、巴尔虎部、依克明安部。其中前4个部落的蒙古人已融入其他部落或民族中,后5个部落的人依然生活在黑龙江地域,杜尔伯特部、泰赉(扎赉特)部、郭尔罗斯部、依克明安部建立过旗级政权。现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惟一的蒙古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