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头琴的琴杆上端雕刻着马头,这是它的基本造型也是它名称的来历。上天把马头琴赐给了这个不善言谈的民族——蒙古族。我想,如果不是因为有了马头琴,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兴许不会这么容易地向世人展示他们内心世界的美好图景,马头琴的声音是他们灵魂的倾诉。(一)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在科尔沁草原上有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名叫苏和,他能唱得一手好歌,他养的马里面有一匹雪白的高头大马,每当小伙子唱歌的时候它总在一旁跟着嘶鸣,声音非常悦耳,好像在给小伙子伴奏一样。在一次赛马会上,苏和骑着这匹白马获得了冠军,小伙子非常高兴,可是这时忽然来了一群…  相似文献   

2.
马头琴发源于蒙古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拉弦乐器,是蒙古族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头琴发展历史悠久,它不仅丰富了蒙古族人民的日娱生活,同时也推动了蒙古草原文化艺术的进步发展[1].马头琴由于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在当今社会一度掀起了马头琴学习的热潮.本文通过探究马头琴乐器的演奏特点,分析其在教学中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头琴发源于蒙古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拉弦乐器,是蒙古族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头琴发展历史悠久,它不仅丰富了蒙古族人民的日娱生活,同时也推动了蒙古草原文化艺术的进步发展[1]。马头琴由于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在当今社会一度掀起了马头琴学习的热潮。本文通过探究马头琴乐器的演奏特点,分析其在教学中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人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创造出来的最古老、最优美的乐器之一,也是普天之下把动物、人和音乐融合成一体的最完美的表现形式。草原,蓝天,羊群,忘情的牧人……我不能想像如果蒙古人离开了马头琴会是什么样子,这就是像酒碗里没有了酒,奶罐里失去了奶香,火辣辣的喉咙里插入了一把凛冽冰冷的刀子。  相似文献   

5.
白翠蓉 《中国民族》2007,(11):28-29
“中国马头琴之乡”——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前郭县),是吉林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全县人口57万人,蒙古族人口占10%。前郭尔罗斯远在成吉思汗之前的辽金时代就已形成了蒙古族古代部落,在县博物馆里,珍藏着许多珍贵的出土文物,这片古老神奇美丽富饶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马头琴,这个散发着无限魅力和生机的传统乐器,赋予了郭尔罗斯厚重的文化内涵、灵动的生命智慧,它用浑厚、深沉、委婉、纯净、沉郁、苍凉的琴声,涤荡着郭尔罗斯草原子孙后代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2007年是我国著名潮尔艺术大师、马头琴艺术教育的奠基者,色拉西诞辰120周年。1958年潮尔大师色拉西走进了内蒙古艺术学校(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前身),把古老的潮尔艺术带进了专业艺术教育殿堂。从此这一世代依靠民间传承下来的古老的蒙古族弓弦乐器,终于有了在良好的专业教学环境中得到发展的机遇。他的走进课堂不仅仅为潮尔本身的发展带来了可能,更重要的是对当代马头琴艺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出了新中国第一代马头琴艺术教育人才,对马头琴艺术教育的规范化、系统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马头琴艺术教育在它近50年的发展过程中,对马头琴艺术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屋里没有麦克风,但萨仁格日乐高亢嘹亮的歌声把我的心震动了。这个年轻的妈妈,为了唱自己喜爱的蒙古族民歌,放弃了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只为了让蒙古族文化在查干花草原传承。为她拉马头琴伴奏的是乌兰,和她配合默契,她们已经无数次这样到草原为牧民演出。她们的前辈,在1957年就创建了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花乌兰牧骑艺术团即她们现在所在的查干花镇草原文化馆。文化馆虽然只有14个蒙古族职工,影响却辐射到了邻近的5个民族乡镇。几十年来,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市场,这个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天地,进入和参与它,将使民族经济完成一次历史性的大跨越.此时已是1993年年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呼声已经回荡了一年又半载.遥看民族地区那些跨大步赶在前面、紧紧跟上了时代潮流的队伍,我们在这里听听他们于谈笑挥洒间,说说市场这个"鬼东西"……  相似文献   

9.
延边民族教育遥遥领先,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它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呢?把民族教育摆在战略地位延边州从各级领导到人民群众都重视教育,原因在于他们对民族教育的战略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他们懂得,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要逐步实现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首先必须发展本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而要做到这样,办好民族教育是前提条件之一,它处于  相似文献   

10.
苏联政治舞台上的特点,首先是它的多民族性和民族感情的强烈性。苏联政府在民族政策方面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又遭到了明显的失败。说它成功,是因为苏联政府的初期政策是以同意和帮助各民族包括最弱小的民族集团获得繁荣昌盛为目的的,尽量给他们以自由,满足他们的愿望。现已充分证明,这一目的是达到了。说它失败,是因为布尔什维克的第二阶段计划是要消除民族差别,把各民族融合成一个新的、历史性的、更高级的共同体,融合成“苏联人民”。苏联领导人断言存在着这个“苏联人民”,然而,这种说法是不值得一提的,  相似文献   

11.
早就听说过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的大名,真正见到他是在去年的8月15日,那是他率领他的“野马队”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举办马头琴音乐会的第二天。他的个头虽然不像通常人们印象中的蒙古人那样魁梧高大,却也显得十分结实。长发下,一张国字型的面孔上镌刻着深深的皱纹,给人一种饱经沧桑的感觉。他告诉我说,“马头琴是民族乐器中解放弓子的乐器,它与其他乐器不一样,它的弦的震动力就像人的心脏一样,向外扩张。马头琴的音色是大自然的产物,当你拉空弦时,声音就像婴儿刚降生时的啼哭。”会哭的乐器,那一定是最能打动人的乐器。  相似文献   

12.
"族群"及其相关概念在西方的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族群以及与它相关的一些概念在西方的变化作了一个简要追溯.通过追溯和考察,得出的认识是(1)族群这个概念的兴起是与民族的普遍疆域制度化,种族、部落等"东方学"概念的衰退相连带的.(2)族群与民族的区别主要在于政治诉求和政治承认上.(3)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拥有区域自治权利,因而不应该轻易把他们改称为族群.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社会,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招收了少数民族学生,蒙古族大学生是这个群体的一部分,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在面对新的文化背景下,文化冲突与适应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通过探究独特的民族性格和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新的文化氛围,可以促进民族和谐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是否需要根本改变“民族”概念的定义“民族”概念的科学定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本质、起源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学说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斯大林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概括了他们关于民族本质的论述,在《民族问题和社会民主党》一文中对民族下了定义。这个定义指出,民族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它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  相似文献   

15.
以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文化为例,从生态文明视角探讨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希望通过构建生态文明的旅游观,使马头琴音乐文化得到良性、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     
民族终于成了近现代的主要政治概念。在英语和其他语言中,“民族”的一般含义,既是一个国家或它的居民的同义语,又表示紧密地聚合在一起的人类集团,这个集团的成员把对本集团作为一个整体的情感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后一含义,首先是由米尔(John Stuart Mill)提出的,此外他还把这个概念称作“nationality”。米尔写道:“人类的一部分可以构成一个民族,如果他们为共同的情感所聚合,而这种情感不存在于他们与其他集团  相似文献   

17.
张依 《中国民族》2012,(7):56-57
当松开琴弦的一刹那,伴随着悠扬而醇厚的回音,掌声如潮。与其说人们是被优美的乐曲打动,不如说是被眼前这个身着传统蒙古族服装,眼眸闪烁,嘴角浅笑,仅凭着古朴的马头琴便将苍桑辽阔的草原铺展在观众眼前的美丽女子所打动。她,就是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马头琴专业教师、文化部"文华奖演奏奖"获得者——阿拉腾珠拉。初识马头琴出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珠拉,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和草原结下了不解之缘。绿的草,蓝的天,成群的牛羊,一切对珠拉来说都是那么的新奇与美好。那种熟悉与热爱像风一般自然,轻轻拂过她童年的天空,  相似文献   

18.
中美和南美的印第安人是一个日趋减少的民族。暴政统治、教会压迫、经济落后、技术低下,使他们在苦难中挣扎。仅仅450年前,他们还是一个兴旺的民族。1519年4月21日,当西班牙占领者科尔特斯第一次登上墨西哥东岸维拉克鲁斯湾沙滩的时候,附近尤卡坦半岛上的玛雅人是西半球文明的精华。他们是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数学家,他们创造的数学理论不止一次地推动了欧洲数学思想的发展。玛雅人的历法比在它以后创造的儒略历或格里历更确  相似文献   

19.
琴首雕有纤丽马头的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一种弓弦乐器。“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这话十分确切。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你耳畔奏响时,你随着那旋律闭目冥思吧……马头琴已有一千三百年上下的历史了。欧阳修“奚琴本出奚入乐,奚虏弹之双泪落”中的奚琴,指的就是  相似文献   

20.
民族的称谓、分类和划分菲律宾社会科学家和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称谓没有一定之规。中央政府最普通的叫法是“文化集团”,实际上就是指山地少数民族,但山地少数民族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名称,他们要求称他们为“菲律宾部落人”或“少数民族”这个中性词。人类学家称少数民族为“部落菲律宾人”。菲律宾教会称他们为“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希望用自己的名称。基督教徒称他们为“异教徒”、“野蛮人”,等等。对少数民族的称谓本身是菲律宾民族关系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