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来说,学习和运用"程度副词‘太' 褒义形容词 了"这个句式时,不但分清程度副词"太"之后的两类褒义形容词不容易,而且,对它们的用法也很难把握.本文试着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对程度副词"太"后面的两类褒义形容词及其用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程度副词 专有名词”短语结构在句子中处于形容词典型的句法分布位置,是一个典型的形容词性句法框架。“程度副词 专有名词”这一偏离搭配现象存在的修辞语用条件表现为:一是这一句法框架为“程度副词”与“专有名词”的偏离搭配提供了一个句法结构合理化的依据;二是“专有名词”应具有形容词性语义特征。“程度副词”、“专有名词”相互之间具有搭配选择限制条件。“程度副词 专有名词”短语结构的语义内容具有语境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在两种语体形谓句中,副词状语和介宾状语都存在差异.科技语体的副词较为单一,没有出现时间副词,且多为表示肯定性程度确定的副词.在介宾状语中,差异集中在"比"字状语和"对"字状语上.状语差异对形容词的语义指向产生影响,在"比"字状语且甲乙非同质条件下,文艺语体形容词的语义指向乙类,表示乙类是对甲类事物的衬托,甲乙是一种衬托关系;在"对"字状语条件下,科技语体形容词的语义还可以指向介宾短语中的谓词性成分,主语和谓词性成分是一种条件关系.  相似文献   

4.
出现于诗词曲语中的"最"表示的是其基本意义:动作或状态程度高,并不具备时间副词"正"的语义特征:时间性,因而必须看作程度副词;"最"在句中的序位有时比较特殊,远离其修饰的成分,但从语义来看,只能指向其所修饰的形容词;有时"最"的比较功能弱化,并不表示程度最高,而是表示程度的确认,相当于"极、很",但这种变化并不会影响到"最"作为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5.
段倩明 《中文信息》2013,(10):206-207
内江方言程度副词“少”表示程度高,相当于普通话的“很”。程度副词“少”主要与性质形容词结合构成“少+A”结构,另外,也与极少数状态形容词以及名词、动词、动补结构以及特殊四字格结合。  相似文献   

6.
程度副词“好”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度副词"好"是由表示"美好"义的形容词"好"虚化而来的,始见于晚唐五代时期,但很少见。宋以后略多见,元明清是其出现的高峰时期。从用法上看,程度副词"好"主要修饰形容词、心理动词和一些动词性词组,并且所修饰的词在语义色彩上没有受到"好"本身语义色彩的影响。同时,"好"除了单用外,还组成了"好生、好不"等复音形式来表示程度之高,其中的一些形式不但沿用至现代汉语中,而且对现代汉语中的相关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储泽祥  刘琪 《学术探索》2012,(5):145-149
属于西南官话武天片的湖北仙桃话里,广泛存在着状态形容词性质的"X哒"结构式。该格式强调高程度的性状。本文首先描写格式的两类构成情况和准入限制,再讨论结构式的语法性质和句法功能,分析结构式的表义功能和内部分工。和仙桃话中"‘蛮’类程度副词+性质形容词"的高程度性状表示法相比,"X哒"结构式在生动性表达和情绪性评价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语法论著给副词下的定义都是修饰动词、形容词,不修饰名词的词。前几年邢福义先生发表文章指出一些副词有时修饰名词,把副词的定义修改为修饰动词、形容词,一般不修饰名词。这也就是说,人们一般认为副词与动词、形容词组合,有时也与名词组合。大家都承认语言组合有层次性。我们知道处在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不能直接组合,直接组合在一起的语言单位在语义上应该是讲得通的,因而也是可以单独站得住的。语言的层次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副词与一些语言单位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张永奋 《浙江社会科学》2012,(9):136-139,160
本文以台州方言"有"的用法对比《诗经》里的"有"的用法,主要考察其作为动词和副词时的语法作用和语义功能。可以发现,尽管数量并不太多,但"有"在《诗经》里已经出现虚化的副词用法。这种用法至今在台州方言里仍非常活跃,而我们从副词的角度观察《诗经》中后接形容词的"有",就能得出相关诗句较为合理的释义。  相似文献   

10.
张鲁昌 《广西社会科学》2005,(4):148-149,159
"不大"是一个程度副词.在修饰形容词时,它的语法意义是表示程度低;在修饰动词时,它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动量少或发生次数少.从语用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典型的模糊限制词,不仅表示语气缓和,而且还表现出说话人遵从礼貌原则,从而表现出对对方的礼貌和尊重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蒋协众  魏会平 《殷都学刊》2008,29(1):112-117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可”可以区分为语气副词“可1”和程度副词“可2”。从读音上看,轻读的是“可1”,重读的是“可2”,“可”轻读还是重读有其句法条件和语用背景。将副词“可”区分为语气副词和程度副词并分析其轻重音规律、句法条件以及语用背景,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李向农  周克花 《云梦学刊》2010,31(6):138-140
"蛮"和"顶"是常宁话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程度副词,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加以考察可以看出:两者虽都为程度副词,"蛮"的使用频率远高于"顶";"蛮"几乎可以与所有形式的词语相结合,而"顶"的适用范围则窄多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方法分化副词“可”的语义,建立起不同层级的语义框架:“可1”与“可2”显示顺承与逆承的对立,“可21”与“可22”显示“弱式转折”与“强式转折”的区别,“可211”与“可212”显示“隐性对比”与“显性对比”的不同,“可221”与“可222”显示“隐性转折”与“显性转折”的不同。最后通过语义特征和焦点理论分析了它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程度副词“最”的双层级特征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度副词"最"具有双层级特征:极度和甚度。这种双层级特征的形成具有复杂的机制,当"最"指称对象的唯一性被打破,指称对象显著性降低,导致"最"所指层级降低;此外,参照项减少以至于淡化,可比属性的比较无法实现,除了层级高度再次降低外,客观性还遭到破坏,从而产生一个新的主观、绝对、层级高度为甚度的义项。"最"成为一个多级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15.
张海媚 《殷都学刊》2008,29(2):125-128
《朱子语类》一书中“杀”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有三种用法:表死亡性的结果,这是中古时期已有的用法;表非死亡性的结果,不早于宋代;表极甚的程度,不晚于唐代。由“杀”作补语的几种用法,可以看出其副词用法是由动词虚化而来,并非假借。造成这种虚化的原因,主要是词义引中、句法位置改变和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6.
“元亨利贞”四字,在《周易》卦爻辞中出现频率最高,然而易学界对这四个字的解释分歧也最大。明其义,一是应从文字学的角度考察,找准与《周易》所用的相关意义;一是应从卦爻辞用法上考察,锁定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基本意义。“元”为“大”义,“亨”为“亨通”,“利”为“利于”,“贞”为“占卜”、“占问”。四字联用,“元亨”为句,“元”为副词,作“亨”的修饰语,表示“大通顺”、“很亨通”;“利贞”为句,“利”修饰“贞”,表示“利于占卜”。  相似文献   

17.
协同副词"一齐"、"一同"是现代汉语中两个同义副词,它们同"一起"、"一块(儿)"的使用也有交叉,但在共时平面上,它们的差异与竞争一直没有得到更好的解释。从历时平面的分析来看,"一齐"、"一同"是动词短语虚化而来的。"一齐"在唐宋时期具备了协同副词的成熟用法。动词短语"一同"的词汇化在南宋到元明时期得以完成。在历史的发展中,"一齐"、"一同"与"一起"、"一块(儿)"的使用出现了各自不同的语义倾向特征和此消彼长的竞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