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成语是蒙古族学生汉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成语教学是对蒙古族学生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为了让蒙古族学生认清汉语成语学习中的难点,为使他们正确运用汉语成语,对蒙古族学生使用汉语成语时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对策,以期对汉语词汇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汉语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词组或短语,它具有形式简练、含义精辟、表达生动的特点.大多数成语涉及地理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对其语境文化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语境文化的研究,可以找出汉语成语的文化特征,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在汉语成语英译中实现令人满意的语际转换.  相似文献   

3.
汉语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词组或短语,它具有形式简练、含义精辟、表达生动的特点。大多数成语涉及地理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对其语境文化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语境文化的研究,可以找出汉语成语的文化特征,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在汉语成语英译中实现令人满意的语际转换。  相似文献   

4.
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读者反映视角来探讨读者视野与文本视野在翻译中的关系,并从读者的可接受性程度来研究汉语成语翻译的策略选择,力求在读者可理解的前提下,实现读者视野与文本视野的最大融合,最大限度地解决汉语成语翻译中有关文化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5.
汉语博大精深,包含了丰富的词汇,这些词汇或典雅,或通俗,或粗鄙,均由各类语言符号所构成。汉语词汇语言符号则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汉语的深刻性。本文简述了汉语词汇语言符号的概念与特性,浅析了汉语词汇语言符号的具体表现,探究了汉语词汇语言符号的文化内涵,以期为汉语词汇语言符号的文化内涵解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语言来源于日常生活,汉语成语中存在建筑类成语,它们字面义表示建筑或者语义表示建筑.转喻具有指代功能,它允许我们用一种实体代替另一实体.本文依据K?vecses&Radden对概念转喻的分类分析建筑类成语整体与其部分之间的转喻.  相似文献   

7.
汉藏语言同属一个语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特点。作为语言艺术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成语,由于民族间长期文化交流和互相影响,又有某些共同之处。藏语成语,含蕴丰富,具体生动,笔者就藏语成语的结构形式等方面,跟汉语成语作了一些比较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8.
在王岱舆那里,天是与地相对应的一自然存在,其在宇宙中的位置,虽很重要,却不显赫。人却不然,他认为,人在宇宙中地位显赫,为万物之灵。对于天人关系,提出三个基本的判断,即天人同源、天人相依及天人相通。立足于人,却又不轻视天是王岱舆天人关系思想的一大特点。王岱舆的天人关系体现出他深刻的伊斯兰文化认同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日语オ段长音的开音和合音有区别是长音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唐话便用》是由日本汉语学家冈岛冠山编纂于18世纪初、在日本长崎等地广泛使用的汉语教材,书中所注汉语的假名注音在オ段长音的开合音方面尚有问题待解决。本文以《唐话便用》中的二字话为对象,将书中的假名注音系统地进行了整理,通过与长音有关的辅助符号、江户时代的日本语音和长崎方言特征的对比分析,对オ段长音注音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考察。同书中オ段长音有开合音之分现象,应是受日本长崎县方言的影响,而与注音辅助符号和当时的汉语方言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智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汉文译著家,他的翻译、介绍和著述充满了时代的创新性、开创性.刘智译著中哲学思想的丰富来源于他对伊斯兰哲学和思想的深刻学习和理解,更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悉心了解和系统掌握.其中,刘智对伊斯兰教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诗人阿布德·热哈曼·贾米(Abd al-Rahman Jami,伊历817-898年,1414-1492)的<勒瓦一合>(Lawa'ih)的译介,以<真境昭微>而著名,并反映了刘智译介过程中的创造性特征.<真境昭微>既忠实于原著,又以中国穆斯林的聪明才智超越了原文的文本,进行了汉语语境中的创造性表述和中国哲学范畴的恰当转化,从而以汉语的话语更直观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特别是伊斯兰苏非哲学思想中"存在统一论"思想,以及苏非追求和实践自我超越和心灵升华的理想境界.在中国伊斯兰哲学、伊斯兰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更好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交流和融通,是人类智慧和思想间相互学习、理解、交流和对话的一幅历史风景画.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根植于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镜子;成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是民族历史的映射.汉语和俄语成语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可以折射出两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汉语热渐渐地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在内蒙古自治区留学生大多数是来自蒙古国的留学生。文章研究了对蒙古国留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偏误分析,试图在教学中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确定外国学生学汉语的难点时,其母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是一个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首先必须明确外国学生所学的汉语应该是汉语普通话,因而没有必要把那些只是属于某种汉语方言(包括北京方言)的现象作为难点.同样,汉语普通话中正待规范的现象也没有必要作为难,最看待.这样,就可以降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度,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汉语越来越受国际认可和欢迎,学习汉语的浪潮也是很高。但是,这是把双刃剑。它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传统的汉语国家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学不能满足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在前人理论实践的基础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进行探讨,为汉语教育中文化的教学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深刻剖析现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在此视点上探讨文化教学的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泛在学习的交互性、混合性特征在跨境教学中独具特色,从泛在学习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应用的角度出发,探讨汉语跨境教学具有广阔前景。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种跨境教育,受国别、时空、层次、个性、师资、教材、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随需求迅速增大,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母语国教育资源是最受信赖的主力资源。发挥好母语国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泛在学习推动各国学习者与汉语母语国教师建立起一种新的教与学关系,有助于另辟蹊径,缓解日益紧张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6.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载体之一,汉字蕴含并传达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了解时代文化的"活化石"。本文通过汉字中"男"女"的失衡现象梳理,分析汉字所体现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汉语控制结构的辨识和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汉语控制结构的辨别标准和分类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汉语控制结构(即空语类PRO)的存在与否并不取决于汉语是否有限定和非限定之分.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可以用一些传统的诊断法,如成语块(idiom chunk)、多题元角色(muItiple theta roles)等,来断定汉语控制结构的存在.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强制控制(OC)和非强制控制(NOC)的分类标准,认为汉语连动式是控制结构,分为OC和NOC.  相似文献   

18.
汉语谐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洋 《民族论坛》2007,(12):46-47
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而汉语中谐音数量之众多,应用之广泛,是其他语言中难以见到的,可以说不懂得汉语的谐音之妙,就不曾真正懂得汉语。本文从汉语谐音的根基——语音特点分析出发,阐述了汉语谐音的表现,并从文化的深层意蕴挖掘其存在的社会及民族心理基础,旨在促进新时期中国文化的推广、语言文字的运用及语言教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 ,文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围绕汉语教学同文化教学相结合的问题 ,阐述了文化在对藏族学生汉语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并提出了汉语教学同文化教学相结合时应注意的的问题和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论坛》2011,(3):12-13
他们如是说话:双语教学是中国民族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曲木铁西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解决少数民族人才匮乏的最佳途径就是培养大批少数民族的双语人才。——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丁文楼双语教学,是要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在双语教学中既不能强调民族语文而忽视汉语文的教学,也不能只强调汉语文而忽视民族语文的教学。——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丁文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