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孙中山“平均地权”的目的O红帆孙中山生前没有机会把“平均地权”设想付诸实施,所以“平均地权”仅具理论形式。这样就决定了后人在分析“平均地权”思想时,只能用理论原则去推论,无法从孙中山那里得到实践的印证。故此,本文试从“平均地权”的基本原则去演绎推论...  相似文献   

2.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孙中山自始至终都看得最为重要的思想".由于平均地权涉及了民主革命中至关重要的土地问题,因此三十五年来,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研究普遍受到重视,并且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意见.现将建国以来有关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研究中的一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平均地权思想的产生及来源过去根据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回忆,多以为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思想产生在1869-1897年间.认为当时孙中山正在伦敦游历,亲眼目睹了西方资本主义不平等的社会状况,接触到西方的社会主义运  相似文献   

3.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先生及其国民党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所产生的影响既深刻又巨大,如果要对孙中山和国民党土地政策有所了解的话,就必须首先了解“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之所以认为中国能够避免资本主义道路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因为他将社会主义看作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制度设计,并且由于中国的社会问题还处于“未病”的状态,中国就有了先于西方各国进入社会主义的“跨越”优势.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与民粹主义有着根本的不同,他站在现代工业文明而不是站在农民、小生产者的立场来思考问题,采取了自认为“简单易行”的平均地权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 自三四十年代以来,某些涉及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地价税的论著一直因袭,一种说法,即认为孙中山给他的地价税规定了“重税”和“累进税”的原则.这种说法自然能从孙中山的话中找到某种根据,并非臆造.譬如,孙中山1912年在各地宣传其地价税主张时,就有过“贵地收税多”XV①,“价重税亦重,”②“彼所言之累进法,即我所言之平均地权法”,“累进之法,地价愈高,其税愈重“③一类的话,但这类话能否被归纳为“重税”、“累进税”的原则,却是需要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经济平等思想是孙中山平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基础之一。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主要来源一是古代大同思想和洪秀全的均贫富思想,二是他在西方国家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孙中山“经济平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孙中山所主张的经济平等是建立在富裕基础上的均等,认识到通过振兴实业对实现全民经济平等的重要性。局限性是平均地权仅涉及分配领域,未触及所有制制度,“节制资本”带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和缺点,同时孙中山对实现“经济平等”目标的过程存在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即孙中山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口号?他“社会主义”思想真实涵义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文章指出:孙中山早年考察欧洲时,正值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十分高涨之时,他为时势所趋,考察了欧洲的下层社会,发现了西欧社会贫富悬殊的弊病,为了使中国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后避免出现西欧社会的这一弊端,遂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口号。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接受了美国亨利·乔治的“土地国有论”和单一税思想,实际是“平均地权”的又一提法,而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虽然如此,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当时仍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一是表达了他对工农群众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二是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奠定了他后来“三大政策”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思想中最具特色部分,也是吸引研究者最有兴味之处.自1905年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以为革命奋斗目标以来就不断引起争议,虽然孙中山本人也多次对民生主义予以阐发,且在1924年作了较为系统的演讲,但不论是他本人或与其同时代追随者,拟或民国时代学者乃至延续今天的国内外学者,对民生主义的论释、研究均有不同,差异程度不一.对民生主义(或孙民经济思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研究,文章数以百计,成果丰硕,各成家成派.韦杰廷教授所著《孙中山民生主义新探》(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是解放后大陆出版的第一本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专门论著,对大陆几十年来形式的一些传统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在论述上自成一派.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振兴实业和利用外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为了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改变成独立富强的新中国,他一生艰苦奋斗,探求救国真谛,对革命与建设的关系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他说“政治和经济两个问题,总是有连带关系的”,这个连带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在经济上的贫穷落后是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造成的;二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乃是经济建设的政治前提,所以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第一步是革命,第二步才是建设。“譬如我们要建筑一所新居,须先将旧有的结构拆卸干净,并且从地底打起地基,才能建筑坚固的屋宇”。孙中山对革命与建设的关系是卓有见识的。在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解释三民主义政纲时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其步骤是破坏旧政权,建设新政权,“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实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解决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同时进行经济建设,创造高度生产力,提高与改善人民的生活。如何来创造高水平的生产力?孙中山提出了振兴实业,发达经济的《实业计划》。  相似文献   

10.
<正> 廖仲恺是中国近代的伟大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9月,他在日本东京参加同盟会,此后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1905年到1908年,他以“屠富”、“渊实”、“无首”等笔名,在《民报》发表译、著九篇,向读者介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土地问题理论,介绍社会主义运动史,介绍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诸流派及其学说,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一国际中与无政府主义者的斗争,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探索社会主义理论的先进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先生终生为“振兴中华”,为国民谋幸福为己任,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国际经济合作”,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引进外资和人才等重要思想,在今天,继承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依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一、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先进的爱国志士历尽千辛万苦流血牺牲才找到的。当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瓜分中国的时候,为了救国救民,除无产阶级以外的各个阶级都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比如,洪秀全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写出了《大同书》,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等救国方案。他们或通过其方案的实施,欲把中国建成“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大同世界,或通过“平均地权”实现“耕者有其田”。还有些人如林则徐、魏源等也曾想通过“师夷长技”富国强兵,搞资本主义。但是,这些理想方案都没有行通。究其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正> “国民革命”的口号,孙中山早在一九○六年为同盟会制订的《军政府宣言》中就提了出来,并作了这样的解释:“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后来,孙中山在《遗嘱》中更加明确地表述:“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因此,可以这样说,孙中山毕生所从事的革命运动,都可以称作“国民革命”。但是,从严格意义看来,孙中山对“国民革命”的真正涵义作进一步的阐发并付之实践,应该是“五四”运动以后的事情,而人们普遍对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运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是中国对社会主义提倡得力,并试图把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起来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使社会主义成为其三民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重新解读孙中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叶芳  李蓉新 《天府新论》2007,1(1):133-137
廖仲恺的一生和主要革命活动中,都贯穿一条线索,那就是他的反帝爱国思想。在理论上,他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力图克服资本主义弊病。他的探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上探索“单税社会主义”学说;二是从政治上探索“直接民权”思想,这构成了他独特的带有救国性质的政治经济思想体系。廖仲恺还积极地将理论探索付诸实践。他主要通过投身革命活动、与孙中山一道施行“平均地权”、支持群众反帝运动、促成国共合作等方面实践其反帝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6.
廖仲恺的一生和主要革命活动中,都贯穿一条线索,那就是他的反帝爱国思想。在理论上,他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力图克服资本主义弊病。他的探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上探索“单税社会主义”学说;二是从政治上探索“直接民权”思想,这构成了他独特的带有救国性质的政治经济思想体系。廖仲恺还积极地将理论探索付诸实践。他主要通过投身革命活动、与孙中山一道施行“平均地权”、支持群众反帝运动、促成国共合作等方面实践其反帝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经历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我们把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称之为早期民生主义,并从政治经济角度就其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作一粗浅探讨。 一、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 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与他的早期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思想,并不是同步产生的。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只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主张,尚无“平均地权”一说,即当时尚无民生主义思想。在此八年后即1903年秋,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革命军事训练班时,才首次提出了“平均地权”的经济政治主张,从而初步形成了民生主义思想。1905年10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正式问世。现在我们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18.
(四)耕者有其田与平均地权的关系在弄清了孙中山土地主张的发展演变以后,有几个重要问题应该来重点作些研究了.首先,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与平均地权的学说是什么关系?关于这个问题,孙中山没有具体讲,但他讲耕者有其田时是放在民生主义之中讲的,而他认为民主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因而耕者有其田是平均地权学说的一部分,是平均地权要达到的目的.他提出的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方法,也是平均地权学说中核定地价、照价收税、照价收买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史学界一些同志认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民粹主义是相同的,其理论根据来源于列宁所说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同俄国民粹主义十分相似”的论断。其实,列宁所谈仅仅是“十分相  相似文献   

20.
卢钟锋 《学术探索》2005,2(5):100-105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内容。民生主义的要点有二: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的基本措施是征收土地税,以防止贫富分化;节制资本的目的在于限制私人资本对国计民生的垄断和控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实际上是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纲领,也是孙中山关于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基本构想,并且具有浓厚的民粹主义特色。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空想性。中国近代发展历程表明,只有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才是中国近代化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