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慕迅 《决策探索》2008,(1):22-26
“过去的五年,是河南煤炭工业历史上发展最快、效益最好、贡献最大、职工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是河南省煤炭工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硕果累累的五年。煤炭工业已经成为河南工业经济中的重要支撑力量。”作为河南全省煤炭行业的“大管家”,该省煤炭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李恩东如此评价河南煤炭面临的形势。  相似文献   

2.
郭林涛 《决策探索》2014,(17):19-19
在工作和平常的闲聊中,尤其跟外省的同志交流,他们大多都认为河南是典型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跟工业大省不沾边,先进制造业就更别提了。河南,这个俗称“中国缩影”的地方,好像永远是“农业大省”“经济落后大省”的代名词。每每听到这,不由得想讲一下河南的基本省情。  相似文献   

3.
晨星 《决策探索》2006,(1):24-25
正如《一个农业大省的工业化脚步》文中引用河南省政协一位官员的话所说——“从来没有一个省份像河南一样被如此的群体性鄙视”,作为一位河南人,编者深有体会,然而,看到《21世纪经济报道》所刊载的几篇关于河南的专题报道,足以让不曾振奋的河南人也振奋起来。什么“河南人怎么了”,什么“贫穷”,什么“落后”,统统抛弃。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支持河南,特选载该专题中的两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王运宝 《决策》2006,(12):12-15
“得中原者得天下”、“逐鹿中原”、“问鼎中原”,所有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背后,是河南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地位,在5000年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有近4000年,文明中心在河南,河南是“中国的DNA”。  相似文献   

5.
新视野     
7月15日至16日,温家宝总理到河南进行考察。亲身感受生机勃勃的新河南,听取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后,温家宝总理对河南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河南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第一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大省、经济大省。”温家宝总理站在全国的高度、全局的高度,用五个“第一”、“两个重要”为河南的重要地位作了高屋建瓴的诠释。在总理眼中,当今的河南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理眼中的河南,清晰地告诉我们,在整个中国、在中部地…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2,(16):28-29
2008年年初,郭庚茂从河北履新河南省长伊始,提出“将产业集聚区作为提升河南工业快速发展捷径”的构想。2008年底,河南省委八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等三大体系的有效载体,使之成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支撑点。  相似文献   

7.
2002年以来.河南沁阳市对该市化肥厂、一纸厂、二纸厂、钢铁厂、工业纸品厂等6家停产、半停产国有企业成功进行了资产重组、产权改革,使6家死滞围企重新获得了生机与活力,使多年未能解决的难题得以攻克.并实现了政府和企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2003年,中共河南省委举行的“阳光公选”,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通过公选,我从白山黑水的“关外”吉林走进中原大地,并走上了副厅级领导岗位。所以,对于公选,我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愫。党的十六大以后,在“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全国大格局中,河南提出了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发展目标。这一战略目标顺应了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大势,体现了河南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当今世界,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河南有将近1亿人口,…  相似文献   

9.
王星雨 《决策探索》2014,(24):29-30
“十二五”以来,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河南时提出的要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十三五”时期加快美丽河南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09,(9):14-15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对农民工有着独特的情结。主政河南以来。每年出席全国“两会”前夕.徐光春都要看望在京河南籍农民工。3月2日.徐光春来到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的“河南农民工风采展”,“推销”河南农民工.这已是徐光春第五次在全国“两会”前夕看望在京河南籍农民工。  相似文献   

11.
段玉明 《决策探索》2010,(10):87-87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造就了成千上万个英雄人物,也涌现出了一批批新生事物。焦作创造出了惠及河南、影响全国的“焦作公路模式”,打造出了一件件时代精品。郑焦晋高速“钻石路”的产生,又为河南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增添了—道亮丽的风景纥  相似文献   

12.
徐浩程 《决策》2006,(12):21-22
如果河南的文化资源都能像少林寺一样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被打造成河南的特色品牌,那么有“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美誉的河南,也一定能够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不仅仅要做大做优河南的‘财政蛋糕’,更要把它切好,要更加着力民生与发展,优化财力分配结构,构建有利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政体制机制,真正做到富民强省。”河南省财政厅负责人的一番话,道出了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十一五”期间河南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民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贺海峰 《决策》2006,(4):26-28
在主政河南的16个月里,徐光春带领河南一步步走出“妖魔化”阴影。如今,河南这块中州故土已经重新赢得了外界的尊重与赞叹,人们开始以更善意的目光、更理性的姿态打量她,评述她。  相似文献   

15.
1993年河北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了171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达1245亿元,出口产品交货值52.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3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在全省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实现了“半壁江山”;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2%;其上缴税金占全省工商税收的39.2%,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乡镇企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已经成为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1994年我省乡镇企业总的发展目标是:总产值增幅与全国同步,效益与速度同步,新转移农村劳动力与总值增长同步,乡村工业发展速度与总量超过河南。预计的工作目标是:总产值、工…  相似文献   

16.
付连清 《决策探索》2010,(12):47-47
在2009年年底的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要在实践中做到“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这是在河南发展关键时期的新论断,科学系统地回答了河南发展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统领河南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之要,更是科学发展观在河南的生动实践。因此,  相似文献   

17.
史东林 《决策探索》2009,(20):14-15
实现中原崛起是河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提出的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河南如何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我认为,河南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必须做到四个“始终不渝”。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彰显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河南提出要加快推进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建设。建设“美丽河南”作为“四个河南”建设的重要内容,凝炼了对河南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谋划,契合了全省人民对美好愿景的新期待。认真研究当前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美丽河南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薇 《经理人》2007,(10):52-54
“过去各地曾经一度‘妖魔化’河南人,其实并不了解今天真正的河南和河南企业家。其实,豫商代表一种坚韧的勤奋,现在渐成气候。” 日前,在河南洛阳举行的第二届豫商大会上,《经理人》专访了三全食品董事长陈泽民,这位国内冷冻食品行业的开创者。作为中国食品制造、河南制造的代表,他身上凝结了一种刚中带韧的豫商精神。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24):12-12
2009年7月.河南推出“大招商”战略,提出抓“龙头”.加强与世界500强和央企合作,拉开了与央企对接合作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