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之都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宽容开放的城市形象使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集群化模式,在空间构架上产生了以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为代表的创意经济园区.其中,奥运创意经济园以奥运场馆、设施和奥运村为主体,具有鲜明的品牌效应.而奥运经济本质是创意经济,其经济影响效果可概括为"科赫曲线效应"与"多米诺骨牌效应".但在关注奥运"景气效应"的同时,也要了解奥运"泡沫"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以54个挂牌创意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探讨福建创意产业园的三大分布特征:基于旧城改造导向的由闽江下游流域和台湾海峡围合而成的"7"状分布地带,初步形成以文化旅游为纽带的创意产业集聚,沿海向内地"梯度推进"的圈层结构加速"点一网"布局的形成。分析提出福建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旧厂房改造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模式、依托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创意产业与第二产业融合模式以及闽台创意产业交流合作模式等。  相似文献   

3.
"创新性"和"原创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两个关键要素,以民间艺术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立足地方,寻求高校科技和技术力量的支持与合作。校企合作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新时代应被赋予新的解读。分析以民间艺术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校企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时代背景下二者之间的合作模式,以促进民间艺术的繁荣和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后期,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城市发展迎来创意化转型的必然趋势。创意城市的理念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应运而生,并在全球推广。创意城市的基本内涵是:强调以创意的方式解决城市问题,以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和创意阶层为核心推动力,致力于打造多元、包容的创意空间。而创意城市的中国化实践路径,可从建设文学之都切入,主动借鉴联合国文学之都的四类建设模式:文学遗产综合开发模式、文学产业创意引领模式、文学教育普及助推模式和文学传播多元融合模式。以文学激活创意产业链,打造创意生活圈,助力中国城市的创意化转型。  相似文献   

5.
中国创意农产品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意农业以知识产权为先导,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农业企业为主体,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美学经济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动力,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以持续利用为目的,以农业企业为主体,指导人们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创意农业通过创意生产、创意生态、创意生活,建设创意农村、创意农居,培养创意农民,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生更高附加值,发挥优势,避开劣势,抓住机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意农业"点石成金",加快了创意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成为新农村发展最快的富民产业.加强宣传,拓展渠道,加快推进创意农产品生产,实施中国创意农业富民计划,打造创意农业万亿产业,创造中国农民独特增收模式,为新农村建设和产业优化升级奠定坚定的产业和经济基础,收获环境和经济双重效益,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6.
面向都市经济增长的创意产业发展——以伦敦、纽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崛起,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创意立国或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创意产业已经被提到了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战略层面。本文首先剖析了创意产业的内涵及其特征,然后以纽约、伦敦为例论述了创意产业对国际大都市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大都市发展创意产业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意经济是当前世界文化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之一,创新创意已经成为推进全球经济与文化实践的核心动力。从文化产业走向文化创意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通过创意改变和提升低端制造业水平的需要。从互联网思维到"互联网+",从理论思辨到实践运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与文化的高度融合,打开了创意、创新、创造的新局面。创客运动的核心是塑造原创力,实现我国文化创意原创力的跨越式发展。与"互联网+"和创客空间相对应的是"文化+",文化、美学与伦理的缺失是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将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湖南省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湖南省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来构造模式,发展模式链比较简单。要从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等四个方面对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环境进行培育,探索"创意设计→文化影响力→创造消费需求→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世界各国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也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各地方政府也都在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不断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模式,河北省充分利用地处古燕赵大地以及京津冀都市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优势,制定"文化强省"战略,出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并推动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抓住机遇,探讨适合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的发展模式,对于发展河北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河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之都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宽容开放的城市形象使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集群化模式,在空间构架上产生了以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为代表的创意经济园区。其中,奥运创意经济园以奥运场馆、设施和奥运村为主体,具有鲜明的品牌效应。而奥运经济本质是创意经济,其经济影响效果可概括为“科赫曲线效应”与“多米诺骨牌效应”。但在关注奥运“景气效应”的同时,也要了解奥运“泡沫”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唯物史观考察人类历史发展的两大基本尺度。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1]128,说明了生产力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力是许多个人本质力量的体现,人的发展根本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在马克思历史进步的评价标准中。由此可以得出当代中国发展的本质就是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生产力的崛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提出的文化生产力概念包含着正确把握现代社会智能生产力的指导性原则。文化生产力的提出, 使文化知识从非独立因素变为独立因素,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对现代文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将对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教育模式和经营管理及领导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改变财富的分配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生产力有了突破性发展,但在总体水平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应当强化全民的“文化生产力”意识,建立起国家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  相似文献   

13.
围绕着邓小平在经济领域回答社会主义时代课题的主要观点和思考轨迹进行了综合分析 ;阐述了邓小平从当代社会主义实际出发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 ,否定了离开生产力去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变革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马克思哲学视域,阐释了文化的三重维度。即在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中,文化是“人化”;在唯物史观视域中,文化是与社会存在相对应的社会意识;在生产力视域中,文化是精神生产力。当今,马克思文化的三重维度对深刻认识文化的本质和规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解析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化产业是当代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分析它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文化生产是社会生产的组成部分,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人类从事文化生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文化产业。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它不仅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涉及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阐述了文化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用发展的观点剖析了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两种较有代表性的现代文化产业形式。  相似文献   

16.
对科学精神的内涵需要全面理解。促使科技进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以人为本,使科学发展与人的自由解放相统一,以及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构建当代人文精神,都需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在当代中国,科学精神与科学发展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文化产业随着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中国文化产业跑马圈地的发展模式即将成为过去,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亟待我们共同思考和解决。本文从政策、文化服务、投融资、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论述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对新型城镇化发展、互联网时代崛起的产业背景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进行重大创新的典范 ,为我们全面理解“先进生产力”的内涵 ,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趋势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及其当代特点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模式是一个当代问题 ,是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我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 ,即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通过信息化的最新发展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当代社会生产力运动的基本规律 ,是当代社会最根本的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的合理内核便是创新 ,它决定了当代社会是以创新作为灵魂的社会形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 ,我们可以把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看做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20.
精神资本是当代社会科学的新概念。运用文献法从精神资本研究范式、研究路径和研究关联度比较分析了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研究的不同,并探讨精神资本的现代价值: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生产力,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